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白但纱-2受体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细胞性排异临床诊断的作用,着重观察移植肾发生和无ACR时,其 间质浸润细胞中IL-2R阳性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患者进行了89例次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查。结果表明:移植前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移植后随着肾功能的恢复而接近正常,但仍轻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SIL-2R)的含量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昆明小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4组:A组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为单纯胰岛移植组,C组为胰岛和胸腺联合移植组,D组为胸腺细胞胸腺内预注射后,胰岛和胸腺联合移植组。移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SIL-2R含量。结果:血清中IL-2在胰岛排斥前4d开始有显著升高(P<0.001),而SIL-2R在排斥前3d开始显著升高(P<0.001)。两者含量一直升高至排斥当日。结论:检测IL-2、SIL-2R含量在异种胰岛移植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4d是补体经典途径激活以后补体C4的降解产物 ,能与内皮细胞共价结合。当肾移植患者发生含有体液性成分的排异时 ,由于免疫因素的参与 ,常伴有补体经典途径激活 ,管周毛细血管C4d的沉积。从而C4d可作为在移植肾排异时存在体液性成分的重要诊断标准。本文综述了C4d的检测方法 ,及在预测其排异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基质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外基质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郭颖,郭琳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的复杂免疫反应过程,最终导致肾小球和血管硬化,引起移植肾功能严重损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旨在通过对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细胞外基质中Ⅳ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及调节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CXCL9/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IP-10)及其受体CCR5、CCR2、CXCR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52例肾移植受者为对象,移植后常规进行移植肾穿刺,所取材料一部分进行组织学观察,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 52例中,17例为临界改变,21例为排斥改变,其中I a级18例,I b级3例(以上38例为排斥组).另14例肾功能稳定,移植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非排斥组).排斥组RANTES、CXCL10及CCR5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其mRNA表达量分别是非排斥组的2.70倍(P<0.01)、3.76倍(P<0.01)和6.88倍(P<0.01);两组间CXCL9、MCP-1及CCR2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RANTES、CXCL10和CCR5表达升高,提示它们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的高表达可以作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和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而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的话,绝大多数AR是可以被逆转的。本文就尿液分析在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AR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肾移植发展十分迅速 ,但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仍然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尽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还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第一年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移植肾存活是一个关键的预警.应用IL-2受体拮抗剂诱导治疗可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而且安全.对高危肾移植病人的诱导治疗能提高移植肾的存活,拓展了IL-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范围.应用IL-2受体拮抗剂能减少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多种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抗肾内动脉痉挛在移植肾超急性排斥样反应时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植肾再通血流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缺血,一般认为由超急性排斥(HAR)等难以逆转的病变引起,肾脏多在术中被切除。从1994年1月至1996年4月,作者单位行肾移植206例,对术中不明原因出现严重缺血的8例肾脏采取抗-肾内动脉痉挛(IRAS)措施。结果:5例肾缺血消失,证实缺血由I-RAS引起,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治疗无效,术中切除肾脏,病理证实为HAR。作者认为,对移植肾术中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缺血不仅要考虑到HAR,更应考虑到IRAS的可能;及时采取抗IRAS措施对其中的IRAS病例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意义,可避免误诊为HAR而盲目切除肾脏。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移植肾组织中PCNA蛋白检测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选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标记蛋白,观察17例59例次移植肾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ACR)和无ACR时,其肾小管浸润细胞中该蛋白的变化,以及与间质浸润细胞的关系。结果表明,无ACR的肾组织中,PCNA蛋白仅轻度增加;当移植肾出现ACR时,PCNA的增加十分显著,并与间质浸润的CD8密切相关。结果认为:PCNA对于ACR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发生严重急性排斥反应的16例移植肾行免疫组化染色,其中6例行免疫胶体金电镜观察。结果移植肾组织中主要免疫活性细胞为T细胞,动脉壁及肾小管细胞间的T细胞均为CD8细胞。结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细胞介导的一种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3.
OK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OKT3对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4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性排斥反应7例,急性排斥反应37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6例加速性排斥反应及31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84.6%。25例对OKT3治疗产生迅速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7±4天,12例发生延迟性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34±3天(P<0.01)。作者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患者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排斥损害有关。产生低滴度抗OKT3抗体的患者可再次接受OKT3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AG)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为供、受者。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为同基因对照组: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Wistar大鼠,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均为异基因移植,Wistar大鼠肾脏移植给SD大鼠,Ⅱ组为排斥对照组:术前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Ⅲ组为氨基胍治疗组: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氨基胍200mg/kg,2次/d,至实验结束;Ⅳ组为骨化三醇治疗组: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骨化三醇1μg·kg-1·d-1,至实验结束;Ⅴ组为联合治疗组: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合应用,给药方案同Ⅲ、Ⅳ组。观察各组受者生存期和移植后5d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磷以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Ⅰ~Ⅴ组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9.1±1.9)d、(5.3±0.8)d、(9.7±2.1)d、(8.6±1.6)d和(12.9±3.4)d。Ⅴ组较Ⅱ~Ⅳ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受者存活期、移植肾排斥反应程度、肾功能及血清IFNγ表达水平较Ⅱ组明显改善或降低(P<0.01),Ⅴ组又较Ⅲ、Ⅳ效果更佳(P<0.05)。结论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后联合应用用骨化三醇和氨基胍治疗可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二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1098例接受首次尸体肾移植的受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者术后均采用以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当发生排斥反应时,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疗效较差者则联合应用莫罗单抗-CD3或丙种球蛋白或行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53例受者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109例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其余936例受者术后1年内肾功能稳定(对照组).分析和比较3组受者性别、年龄、术前淋巴毒、HLA抗原错配数、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及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冈素间的差异,比较3组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情况及移植肾存活率,分析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与细胞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 3组受者在性别、年龄、术前淋巴细胞毒性试验、供肾冷缺血时间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受者在术前HLA抗原错配数、PRA水平及供肾热缺血时间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发生率为27.4%(14/53),明显高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的7.3%(8/109)和对照组的2.2%(21/936),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组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组和对照组(P<0.01).剔除发生排斥反应后未逆转者,3组间移植肾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明显影响移植肾存活,但完全逆转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并不影响移植肾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血浆骨桥蛋白( O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4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生物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肾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受者被分为3组:移植肾功能稳定,且移植肾组织学检查未显示有排斥反应证据者16例,为非排斥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者22例,为急排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者8例,为慢排组.另以6名亲属活体供者作为对照组.于移植肾组织样本采集前抽取外周血,用人OP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OPN水平,参照Banff 03标准对排斥反应进行分级.结果 对照组血浆OPN水平为(12.23±5.95)μg/L,非排斥组稍高,为(19.38±8.23)μg/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排组血浆OPN水平为(27.77±12.27)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为(41.84±18.51)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排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具有正相关性(r=0.87,P<0.05),发生Ⅰa级排斥反应和Ⅱb级排斥反应者间血浆OPN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OPN水平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其水平高低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移植肾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流式细胞学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肾移植受者的116份尿样本进行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并将急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尿淋巴细胞总数以及HLA-DR^ 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P<0.01,CD8^ 细胞亦增多(P<0.05),而CD3^ ,CD4^ ,CD19^ 细胞数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上,HLA-DR阳性样本和淋巴细胞数阳性样本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2%,90.5%,和92.6%,87.4%,结论:尿流式细胞学分析可反映移植肾内的免疫状态,尿淋巴细胞数的显著增多和尿HLA-DR^ 淋巴细胞增多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补体片段C4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移植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肾移植时间超过1年,临床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肾移植受者36例为研究对象.以第1例受者移植肾组织穿刺时间为观察起点(2006年3月),以此项研究结束时间为观察终点(2010年4月).应用C4d多克隆抗体对移植肾穿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4d在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4d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在观察时间段内移植肾功能的变化及存活时间.结果 在36例受者的移植肾穿刺标本中,C4d阳性16例(44.4%),C4d阴性20例(55.6%);C4d阳性组和阴性组移植肾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分别为(9.4±4.5)个和(2.6±1.8)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时间段内,所有受者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C4d阳性组上升幅度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率分别为31.3%(5/16)和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和C4d阴性组受者移植肾穿刺后的巾位存活时间分别为(19.3±5.3)个月和(22.5±7.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C4d表达阳性对其功能及存活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原因以及CMV感染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187例肾移植受者和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