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抗精神病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不同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副作用存在差异,不同地区[1-2]与国家[3-4]的抗精神病药的处方模式广泛受到重视.本文针对中日两国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药处方的比较分析,并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卡马西平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对40例难治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5%,其中对兴奋躁动,敌对伤人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1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入组,典型组82例,非典型组79例,对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初始剂量25mg治疗后1-2天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引起的脑电改变主要是慢波增多,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引起的脑电改变主要是α波失律。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强度是不同的,氯氮平的影响大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成年住院患者入院后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的比例、具体联用的抗精神病药及其合理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3月对2009年至2011年入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成年患者171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所服抗精神病药、服用时间及出院情况。通过检索Pub Med,对抗精神病药的合理联用(有证据支持者)和通过查询Micromedex○R 2.0数据库,确定为重度违反该数据库(Micromedex○R 2.0为美国Thomson Healthcare按临床应用的需求制作的综述型事实数据库)的联用(可以致死和/或需要医疗干预的抗精神病药联用)对抗精神病药风险联用进行界定。而抗精神病药的不合理联用则是所有抗精神病药联用去除合理联用和风险联用者。结果:本组病例住院后接受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者占49.7%(85/171),其中合理联合使用占12.9%(11/85),不合理联合使用占68.2%(58/85),风险联用为18.8%(16/85)。结论:精神分裂症成年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常见,联用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现状及三级(省级、市级、县级)医院的处方差异。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河北省37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调查,共调查6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 1接受单一药物治疗421例(69.8%),联合治疗182例(30.2%);2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奎硫平、氟哌啶醇和奥氮平;3氯氮平、氯丙嗪的使用频率市级、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医院(P0.05,P0.01),奎硫平的使用频率省级医院高于市级、县级医院(P0.01);氯氮平的使用剂量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市级医院(P0.01);4合并使用安坦者30.4%,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者22.2%,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17.1%,合并心境稳定剂者11.8%,合并抗抑郁剂者5.8%;合并心境稳定剂及安坦者市级、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医院(P0.05,P0.01)。结论河北省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的使用方式合理,多数患者接受单一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在临床推荐的治疗剂量范围内。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逐渐增多。氯氮平的广泛应用仍是我省精神药物使用的一个特点。3个级别的医院在药物选择上有些差异,受医生的用药习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纳洛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32例难治性患者在原来抗精神病药不变的情况下合并纳洛酮肌注,进行2周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以BPRS和PANSS评定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0%和26.7%,对BPRS中幻听,关心身体健康症状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0%,除2例因出现高血压而中断治疗外,未见其它严重副反应,揭示纳洛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伴有幻听症状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了解抗精病药在我院的使用情况,以对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6年-2009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从用药金额角度分析,四年期间我院抗精神病药用药额度程上升趋势,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占比例程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所占比例程下降趋势;舒必利为用药频度最高的药物;利培酮是用药金额最大的药物.结论 4年来我院抗精神药的应用与现代治疗需要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多中心随机分配,奥氮平组(n=27)、利培酮组(n=37)和阿立哌唑组(n=27),在治疗前和12周后完成如下测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Wechsler Memory Scale,WMS-Ⅲ)的空间广度测验、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Revised,HVLT-R)。结果:①治疗12周后,三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三组间PANSS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②空间广度方面,阿立哌唑组治疗后的顺行得分和总分(8.48±2.26,15.59±3.61)较治疗前(7.52±1.72,14.11±3.63)显著增加(P<0.05),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③HVLT-R得分方面,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后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和再认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0.01),阿立哌唑组治疗后HVLT-R的所有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0.01),三组患者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和再认的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奥氮平和利培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科室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n=53),对照组予以抗精神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自知力因子分、简明精神症状评定总分、家庭环境评定量表各项目(情感表达、家庭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矛盾性、独立性及控制性)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在的自知力因子分、简明精神症状评定总分和矛盾性项目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情感表达、家庭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独立性及控制性项目得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与病残率低(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病残率,对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救治的324例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2例,研究组使用各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照组使用各型经典抗精神病药。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剂量用药。疗程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初,治疗2,4,6,8,12周对临床疗效及各种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观察过程中因其它情况致脱落病例按随机原则补充新病例。结果治疗初两组PANSS无显著差异,均表现出严重精神症状,研究组自2周时开始改善(t=6.78,P<0.01),持续改善至疗程结束(t=26.59,P<0.01)。对照组自6周时出现改善(t=6.89,P<0.01),各周分值改善程度均明显差于研究组(t=6.96,13.53,14.55,21.76,24.24;P<0.01)。研究组TESS于观察各周明显优于观察组(t=7.10,15.56,10.52,18.54,20.23;P<0.01)。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明显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患者家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婚姻家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精神疾病症状缓解的已婚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心境障碍患者96例、神经症患者20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家庭总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比其他两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15.716,P均<0.05);城市患者家庭总功能好于农村患者(t=4.787,-2.418,P均<0.05);公务员组、公司职员组比无业组家庭总功能分低(均P<0.05);5年及以下病程组比其他各组家庭总功能好(P均<0.05);社保组比农村合作医疗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1<0.05);月收入大于1300元组比月收入小于1300元组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1)。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总功能无显著影响(F=1.797,P=0.112>0.05);配偶和子女组比父母和配偶组家庭总功能分低(P=0.026<0.05);家庭功能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1.026,P均>0.05)。家族史阴性组家庭功能好于阳性组(t=-4.674~5.886,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家庭总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疾病种类和病程(t=-16.495,8.310,均P<0.01)。结论①在3组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组家庭功能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分别好于心境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②病程越长,家庭功能越不好;③无业组的家庭总功能差于其他的职业组;家庭经济平均收入越高家庭总功能越好。与配偶和子女共同居住的患者家庭总功能较好;④城市患者比农村患者家庭总功能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患者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婚姻家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精神疾病症状缓解的已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5例、心境障碍患者96例、神经症患者20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Olson婚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疾病患者的婚姻质量比正常人明显降低(t=-14.268~-2.856,均P0.01)。精神分裂症组婚姻总质量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比其他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01,P0.001)。城市患者婚姻总质量好于农村患者(t=4.787,均P0.01)。无业组的婚姻总质量不如其他职业组。大学及以上组婚姻总分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其他组(F=23.89,P0.05)。家族史阴性组婚姻质量好于阳性组(t=2.427~5.886,均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婚姻质量比正常人差;在3组精神疾病患者中,婚姻质量精神分裂症组最差,心境障碍组其次,神经症组分别好于心境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婚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全开放管理及其疗效的1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内全开放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 将6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管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对干预组以完全开放式病房管理.出院后随访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复发率13%.再住院率3%和再就业率39%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1%、51%和13%)。结论 院内全开放管理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瘟病人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2年1月~2003年1月问在我院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瘟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有68例复发病人入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19项。通过询问病人的监护人或了解情况的其他亲属,完成问卷的填写。资料经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瘟病人的复发与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等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认为病愈后不需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认为自己无病而拒绝服药等是造成病人在家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占58.83%。结论 服药时间、药物种类和经济状况是影响女性精神分裂瘟复发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实践中注意至到这些因素,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20例,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按照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依据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痊愈9例,7例显著好转,3例好转,1例无效;利培酮组痊愈10例,5例显著好转,3例好转,2例无效。两组间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阿立哌唑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5%;利培酮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2例,占60%,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χ2=5.013,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各有千秋,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阿立哌唑低于利培酮,阿立哌唑的安全性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对7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25.97%;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能力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5);与抑郁总分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能力因子(r=0.39,0.35;P0.01),治疗因子(r=0.28,P0.05)。与抑郁体验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能力因子(r=0.34,0.30,0.32;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相关性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包括:病耻感总分社交因子(r=0.34,0.40;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较常见,且病耻感越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及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常模(t=7.18,P<0.001);且高自我效能感患者GSES得分与SANS得分呈正相关(r=0.563,P<0.01),与GAF得分呈负相关(r=-0.628,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且有异常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n=97)血浆D-D水平,与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分裂症老年人(对照组,n=97)进行对照研究,对年龄、治疗药物等与血浆D-D水平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①研究组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0,P=0.000),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BMI影响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6.425,P=0.016);②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t=2.981,P=0.004);③研究组D-D异常增高(1000 mg/L)的发生率为19.6%(19/9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23);④D-D与年龄、BMI正相关(分别r=0.364,0.304;P=0.009、0.037)。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其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与P300的相关性。方法 45例分裂症患者和3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脑电位检查,测量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并采用分层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产生的MMN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697,9.099;P<0.01),患者组产生的P300的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50,P>0.01)。患者组产生的P300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40,P<0.01)。在P300波幅产生的过程中MMN波幅和Group疾病过程的效应被观察到。结论 MMN波幅和Group减少了P300波幅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与病程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于入组时用自制问卷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吸烟行为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71,P<0.01)。患者吸烟行为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2.2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率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