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掌握辽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辽阳市2007年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辽阳市2007年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19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8/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全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12月份报告病例最多,在冬季形成明显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17.88%。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例数的79.6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05∶1;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学生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6.52%。结论人群密集场所和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强度较大,易在儿童,特别是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生流行或引起暴发疫情。也是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我省随着儿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控制,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和危害愈来愈突出。流行性腮腺炎属于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自2004年国家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后,临清市才建立起流行性腮腺炎报告 相似文献
3.
2008-2011年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9岁组,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共报告785例,占90.13%。结论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9年至2011年某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市南海区2009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至2011年佛山市南海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90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生和幼托、散居儿童,应提高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并加强查漏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苗接种后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等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7至2009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0/10万,3年发病率依次为:10.45/10万、19.78/10万、17.7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3~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57.22%;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67.92%;发病以学生(占68.46%)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5.86%)和幼托儿童(10.60%)。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9岁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分析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为控制暴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全校共有学生2092人,发病36例,罹患率为4.48%,病例集中在10~14岁.结论:经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后,5月28日流行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华县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遏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法,对南华县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南华县共登记流行性腮腺炎143例,占法定传染病的12%。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0.43:1,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有多发、爆发的倾向。在143余例病例中有发热113余例,腮腺肿大116余例,颌下腺肿大39例,并发症有67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例(55.22%),脑膜炎13例(19.40%),胰腺炎炎10例(14.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率为2:1,以16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2岁的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 6-12岁的儿童,尤其是农村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实施腮腺炎疫苗或联合疫苗免疫接种控制该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致病率高,流行面广,发病后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它属于丙类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该疾病不仅传染性强,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睾丸炎、附睾炎,此外还可引起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妊娠期3个月内感染腮腺炎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致病率高,流行面广,发病后表现为发热、腮腺肿大。它属于丙类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人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该疾病不仅传染性强,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睾丸炎、附睾炎,此外还可引起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管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3.0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5.66/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15岁,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管理的力度,在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2006~2007年某市水痘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近两年的水痘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06~2007年水痘病例及水痘爆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某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 660例.无死亡.14岁以下病例占86.21%;有明显季节性,6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2006~2007年全某市共报告水痘事件8起,其中5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春末夏初和冬季是水痘发病高峰,发病以14岁以下人群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0—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2000—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县过去12年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2 0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78/10万(2 015/3 487 563),2010年发病率达到139.87/10万(436/311 715),2 015例患者中95.88%(1 932/2 015)未进行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MMR)接种;全年每月均有腮腺炎病例出现,分为4—6月和10—12月即初夏和冬季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3.05%(263/2 015),第2个高峰期是12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0.02%(202/2 015);0-14岁占总病例数的84.22%(1697/2 015),其中0-6岁占28.73%(579/2 015),7-14岁占55.48%(1 118/2 015);男女之比为1.63∶1;全县11个乡镇均有病例报道,其中以城关、六寨和吾隘镇3个镇的发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的51.71%(1 042/2 015),发病人数最低者为中堡乡,12年中发现腮腺炎病例仅21例。结论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高于全区41.20/10万的平均水平,因此,近2年发病率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儿童MMR的接种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泛使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株有Jeryl Lynn株、Leningrad-3株以及它们的衍生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为80%-100%,差异较其他同类疫苗大,可能的原因首先是这些病毒株是几个亚株形成的混合物.在某些疫苗生产用细胞上连续传代,亚株的比例会出现变化;但最近发现,人类HLA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样性对腮腺炎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影响;有可能是以上两者结合导致了现阶段腮腺炎免疫效果的较大差异,而后者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2004年以来,英国、美国和西班牙均发生了疫苗接种人群中的腮腺炎流行,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时间而减弱是其主要原因.目前仍应遵照WHO的建议,提供及时的追加免疫机会以维持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评价防治措施,以利提供防制对策。方法:对南通市开发区2007~2010年的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发病率和病种顺位变化的比较。结果:全区传染病发病呈现新的变化,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高位徘徊,一些古老的传染病、新发和病原体变异产生的传染病相继出现,爆发疫情也时有发生。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的传染病目前仍然是严重危害南通市开发区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病种,提示最近应继续切实加强对这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应注重研究、控制流动人口的防病工作,有效地控制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常规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丙种球蛋白0.2~0.4 g/(kg·d)治疗,疗程5 d.结果:治疗组发热、睾丸肿痛恢复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大睾丸体积恢复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能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症状及可能防止睾丸萎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常规辅助治疗相同,同时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88/9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89%(80/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佳,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
目的:观察清开灵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予清开灵颗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3~7d。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 <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腮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开灵颗粒剂口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显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