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证型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医医院2010年—2012年诊断为中耳炎的病例,共400例。首先调查患者有无耳鸣;有耳鸣者进一步调查耳鸣是否与中耳炎有关;调查不同证型中耳炎的耳鸣发病率;分析不同证型中耳炎的耳鸣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心理声学特征。结果不同证型中耳炎的耳鸣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耳炎的耳鸣频率实证较虚证低。四组证型的耳鸣响度、耳鸣最小掩蔽曲线、残余抑制试验、耳鸣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耳炎耳鸣的发生率为19.7%,不同证型之间的耳鸣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鸣不宜作为肾虚的辨证指标,耳鸣频率对于中耳炎的中医辨证可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观性耳鸣客观测量与中医临床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运用纯音听力计按对侧匹配法,对12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客观测量,结果发现耳鸣音调在频谱上分布出现500Hz和4000Hz为中心的两个高峰,而且实证性耳鸣频率多在低音区,虚证性耳鸣频率多在高音区,揭示了耳鸣频率的高低与中医虚实分型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P<0.005)。认为对主观性耳鸣性质的测量,可以作为虚实辨证的参考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主观性耳鸣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42例经中医辨证分为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脾胃虚弱型及肾精亏损型,并分别给予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鸣响度匹配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主观性耳鸣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耳鸣耳聋主客观测听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主、客观测听指标与耳鸣耳聋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方法。方法:对按传统方法辨证明确的120例耳鸣耳聋患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等多指标的同步测试,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对中医辨证有意义的指标,并运用两类判别法建立各证型的判别函数。结果:在48项检测指标中,发现有17项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不同的指标对不同的证型具有不同的鉴别价值,运用两类判别法所建立的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个证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总的判别准确率达83.5%,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结论:听力学检测指标与耳呜耳聋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听力学检测指标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耳鸣耳聋实施客观辨证是一个新的尝试,其结果的外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配穴针刺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予辨证配穴针刺。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耳鸣程度评分、听阈及耳鸣响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8.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耳鸣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耳鸣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2 KHz、4 KHz频率下时,两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缺损,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听力缺损少于对照组。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耳鸣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耳鸣响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辨证配穴针刺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满意,可显著减轻耳鸣。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声导抗测试在耳鸣中医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选择经传统方法辨证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等5个证型的120例(165耳)耳鸣患者,分别进行鼓室导抗图及蹬骨肌声反射测试。结果:经鼓室导抗图测试为A型者131耳(占79.4%),Ad型者34耳(占20.6%),但中医各证型间的图形比例及振幅、峰压点、外耳道容积等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蹬骨肌声反射测试的17项指标中,仅有0.5、1、2、4kHz同侧声反射阈及0.5、1kHz对侧Metz值6项指标在各个证型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些指标在不同的证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对耳鸣患者进行声导抗测试可能有助于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反应测听在耳鸣耳聋中医辨证中的作用。方法:对119例(165耳)耳鸣耳聋患者按传统的辨证标准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个证型,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听相关电位测试。结果:电反应测听的13项指标中,听性脑干反应的Ⅰ—Ⅲ波间期、短声反应阈及40Hz听相关电位的0.5kHz、1kHz反应阈五项指标在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指标在不同证型中呈现出不同特点。结论:对耳鸣耳聋患者进行电反应测听可能有助于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9.
耳鸣耳聋主客观测听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各种主、客观测听指标与耳鸣耳聋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方法.方法:对按传统方法辨证明确的120例耳鸣耳聋患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等多指标的同步测试,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对中医辨证有意义的指标,并运用两类判别法建立各证型的判别函数.结果:在48项检测指标中,发现有17项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不同的指标对不同的证型具有不同的鉴别价值,运用两类判别法所建立的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个证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总的判别准确率达83.5%,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结论:听力学检测指标与耳鸣耳聋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听力学检测指标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耳鸣耳聋实施客观辨证是一个新的尝试,其结果的外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前瞻性验证前期工作中建立的以听力学指标为基础的多元判别函数对耳鸣辨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要症状且符合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5个证候之一的辨证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测试取得相关指标,根据过去所建立的以听力学指标为基础的多元判别函数进行客观证型判别,以中医传统辨证作为标准对照,计算客观辨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符合标准的耳鸣患者共95例,其中风热侵袭型24例,肝火上扰型14例,痰火郁结型14例,脾胃虚弱型22例,肾精亏损型21例;风热侵袭与肝火上扰型判别函数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66.7%和64.3%),而特异度亦不低;肾精亏损型判别函数的特异度最高(达94.6%),但敏感度最低(23.8%);痰火郁结和脾胃虚弱型判别函数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介于以上3个判别函数之间;5个判别函数的平均准确度为81.7%,平均误判率为18.3%。结论:本组判别函数对风热侵袭与肝火上扰型的判别较为理想,但存在30%左右的漏诊率及15%左右的误诊率;若判为肾精亏损或脾胃虚弱,则可信度也较高;若判为痰火郁结,需慎重考虑可能有一定的误判;若经判别5个证型都不符合,可视为漏诊的肾精亏损而考虑补肾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7.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