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喉疾灵口含片进行抗炎、抑菌作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角叉菜致大鼠足趾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模型,以及含药血清体外抑菌实验模型,评价喉疾灵口含片的抗炎、抑菌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喉疾灵口含片明显抑制了小鼠耳壳肿胀(P〈0.05或P〈0.01)、大鼠足趾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P〈0.05);其含药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喉疾灵口含片对化学刺激所致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毒素清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毒素清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作用。方法:毒素清颗粒1.0 g/kg/d2、.0 g/kg/d和4.0 g/kg/d连续给大、小鼠灌胃5 d后,采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壳肿胀致炎造模方法,观察并记录小鼠耳壳肿胀的程度;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造模法,观察并记录大鼠足趾注射蛋清后的足趾肿胀程度;采用植入棉球的方法,观察大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结果:毒素清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毒素清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亦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性炎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毒素清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毒素清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观察毒素清颗粒不同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和棉球肉芽肿的作用。结果:毒素清颗粒对二甲苯小鼠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毒素清颗粒具确切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榆耳发酵液醇沉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抗炎作用。方法:用致炎剂引起小鼠耳壳皮肤肿胀后,观察并测定榆耳给药组与对照组致炎耳壳的重量,比较它们肿胀率的差异;观察榆耳发酵液醇沉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结果:榆耳醇沉物高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亚非  张永明 《中药材》2003,26(8):581-582
目的:验证喉咽灵口服液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足跖角叉菜胶肿胀法、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分别进行药效试验,探讨喉咽灵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喉咽灵口服液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性炎症、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喉咽灵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前列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蛋清、对角叉菜胶、甲醛致大鼠足趾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性炎症、巴豆油致大鼠气囊肉芽肿,观察前列宁的抗炎作用,并进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大鼠连续给药3d,显示前列宁对角叉莱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对蛋清、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对棉球肉芽肿形成及巴豆油所致气囊肉芽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前列宁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牛茶根醇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予醋酸地塞米松0.005 g/kg)及黄牛茶根醇提物低、高剂量组(13 g/kg、26 g/kg),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以及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建立模型,观察黄牛茶根醇提物对小鼠急慢性炎症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角叉菜胶诱导足趾肿胀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黄牛茶根醇提物对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肉芽肿以及足趾肿胀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但是对足趾肿胀小鼠血清中的TNF-α炎症因子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黄牛茶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康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术康颗粒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反应、热板法致小鼠疼痛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术康颗粒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致痛的痛阈,使酒石酸锑钾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延长,10m in内扭体次数减少,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有抑制作用。结论:术康颗粒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盆炎宁片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盆炎宁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体外抑菌试验研究盆炎宁的抗炎作用。结果:1.盆炎宁3个剂量组肉芽肿的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01)。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程度(P<0.05)。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也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盆炎宁具有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跖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和灭活常见妇科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灯台叶碱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台叶碱抗炎、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大鼠慢性肉芽肿炎症模型,小鼠醋酸致痛模型,观察研究灯台叶碱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灯台叶碱连续灌胃给药3d,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一次给药,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性疼痛;连续灌胃给药10d,能明显抑制大鼠慢性棉球肉芽肿。结论:灯台叶碱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瑞香素的抗炎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与鸡蛋清致大鼠足跖法以观察西瑞香素的抗炎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西瑞香素对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西瑞香素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5种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45 mg/mL。结论:西瑞香素具有抗炎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虎凝胶剂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南虎凝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爪肿胀及Ⅱ型胶原诱导的胶原性关节炎模型(CIA),考察南虎凝胶剂的抗炎作用;热板法及CIA大鼠足压痛法,观察南虎凝胶剂的镇痛作用。结果:南虎凝胶剂外用给药,可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度,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爪肿胀,减少CIA大鼠四肢炎症积分;CIA大鼠足压痛和热板反应均显示南虎凝胶剂能明显延长大小鼠痛阈值。结论:南虎凝胶剂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热和炎症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藏青果喉片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腔白细胞游走、棉球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冰醋酸致小鼠疼痛、醋酸泼尼松龙致免疫低下等模型,观察藏青果喉片的药效学作用。结果:藏青果喉片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细菌具有不同程序的抑制作用;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及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结论:藏青果喉片具有抗菌、解热、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丹芷胶囊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考察丹芷胶囊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丹芷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丹芷胶囊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高小鼠热痛阈值。结论:丹芷胶囊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蒿颗粒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及最佳有效剂量范围,为儿童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用法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致幼龄小鼠肺炎模型及死亡模型观察复方一枝蒿颗粒的抗病毒作用;采用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棉球肉芽肿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扭体试验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幼龄小鼠死亡模型观察其抗菌作用,采用脂多糖(LPS)致幼龄家兔发热模型观察其解热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0.7、0.9 g生药/(kg·d)2个剂量组可发挥稳定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并可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在0.7~0.9 g生药/(kg·d)剂量范围内对幼龄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酊抑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及病原菌感染豚鼠皮肤实验,评价祛风止痒酊的抑菌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祛风止痒酊的抗炎作用。结果:祛风止痒酊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表葡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金葡菌或绿脓杆菌诱发的豚鼠皮肤感染症状;祛风止痒酊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并明显减少炎症组织内PGE2含量。结论:祛风止痒酊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菌与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小儿平喘配方颗粒与煎剂颗粒两种剂型药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3种模型,观察小儿平喘配方颗粒与煎剂颗粒的抗炎作用,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平喘配方颗粒对小鼠的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煎剂颗粒未见显著作用;小儿平喘配方颗粒、煎剂颗粒对大鼠的足跖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儿平喘配方颗粒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肿形成,而其煎剂颗粒作用不显著。结论小儿平喘配方颗粒与煎剂颗粒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而且在部分试验中,小儿平喘配方颗粒的抗炎作用优于煎剂颗粒。  相似文献   

18.
王存萍  罗秋林  沙玉茹  谭睿  顾健  龚普阳 《中草药》2023,54(17):5796-5805
肝脏是药物在机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药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机体不良反应之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药等均可能引起DILI。DILI发生机制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酶、线粒体功能障碍、药物代谢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中药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与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等发挥治疗肝损伤作用。通过对DILI发生机制、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中药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为DILI动物模型的合理选择及中药防治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冬菀止咳颗粒对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疗效和“肺鼻同治”理论的实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12名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与通宣理肺汤疗效对照,用动物试验测试冬菀止咳颗粒镇咳,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结果:临床观察表明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1。动物试验表明冬菀止咳颗粒明显降低电刺激对豚鼠呼吸振幅变化的影响和氨水气雾引起的小鼠咳嗽;能促使小鼠以721型分光光度于558nm波长处比色测定的排酚红量明显增多,促进大鼠排痰量明显增多,高剂量下明显对抗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牛津杯法体外抗菌试验表明0.5g生药量/ml时对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1.0g生药量/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病死率;对体内外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酵母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解热作用。结论:冬菀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效果明显,具备明显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解热作用和一定抗菌作用。应用“肺鼻同治”理论指导治疗风寒袭肺所致的咳嗽证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