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可行性。对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间接受亲缘hi-HSCT的22例Ph+ALL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22例患者移植前状态为:15例CR1,3例CR2,1例CR3,3例复发状态。获取亲缘单倍体供者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药物采用阿糖胞苷(Ara-C)、白消安(Bu)、环磷酰胺(CTX)及全身照射等。联合使用环孢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MTX)+吗替麦考酚酯(MMF)+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显示:2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ANC≥0.5×10^9/L及Plt≥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 d及23 d;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个月,随访期间1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a GVHD,8例发生c GVHD;因感染死亡2例,GVHD死亡3例,复发死亡3例,其余14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无病存活(DFS)率为57%。结论:亲缘间hi-HSCT是治疗Ph+ALL的有效方法,可使部分患者延长无病生存乃至治愈。 相似文献
3.
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探讨(G—CSF)动员骨髓加外周血联合进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PBSCT)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2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供者应用G—CSF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天。实验组(A组)29例患者在供者动员的第7、8天分别接受1次hiBMT+PBSCT移植;对照组(B组)96例仅接受1次单倍体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iBMT)。对两组患者应用相同的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GVHD,观察临床的移植效果。结果表明:除hiBMT组有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移植失败外,其余全部患者移植后经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hiBM+PBSCT组和hiBMT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10-23)天和19(11—26)天;血小板数〉20×10^9/L时间分别为18(9—33)天和23(13—35)天。hiBM+PBSCT组和hiBMT组急性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31.03%和1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急性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是13.79%和10.41%(P〉0.05)、aGVHD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45%和5.21%(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是48.2%和35.4%(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广泛型慢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3%和15.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联合外周血移植组和单纯骨髓移植组疾病复发率分别是6.8%(2/29)和18.7%(18/96)(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联合外周血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更快,急性Ⅲ-Ⅳ度GVHD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增加,高危白血病的复发率下降,可以有效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改良马利兰与环磷酰胺(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环孢素A、短程甲氨喋呤、霉酚酸酯和抗-CD25抗体。结果5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1例因合并Ⅲ度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其余4例随访20~30月,目前均无病存活。结论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稳定,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21例SAA患者(13例SAA-Ⅰ,8例SAA-Ⅱ)接受单倍体相全合allo-HSCT,供者为患者相关亲属(父母供子女12例,同胞供者9例).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后给予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植入成功后定期监测供体细胞嵌合率,观察感染、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中位随访16(3-46)个月,21例患者中15例生存,生存率为71.4%;1例患者因植入失败而在移植后43 d死于真菌败血症,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6d及10 d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出现排斥,后接受了第二次移植(同一供者),于移植后17d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5 d及52天死于Ⅳ度肠道GVHD,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66.7%(14/21),其中Ⅲ度以上5例.结论:单倍体相合allo-HSCT治疗SAA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10~18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0~37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i—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对15例高危患者进行体外不去除T细胞的hi—PBSCT。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Cy或TBI/Cy方案,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和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4例加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回输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MNC中位数为8.16(3.92—10.8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4.51(1.27—5.95)×10^9/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9)天,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2(11—52)天。I-Ⅱ度急性GVHD6例,慢性GVHD2例。移植后100天内均出现感染,病原学确诊为细菌感染8倒,CMV感染6例。5侈;患者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13(42—589)天,死亡8例,存活7例。结论:hi—PBSCT治疗无HLA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进一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造血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研究未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特点 ,对 15例HLA 2 - 3个位点不匹配骨髓移植亲属供者使用G CSF 3- 4 μg/ (kg·d) ,连续 7天后采髓。预处理方案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环磷酰胺和全身照射。应用环孢菌素A和氨甲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霉酚酸酯 (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观察血像、骨髓像、行染色体分析及HLA位点鉴定。移植后分别于 3,6和 12个月及 2年追踪鉴定植入状态。结果发现 ,15例患者全部移植物植入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和血小板 >2 0× 10 9/L的时间分别为 18(13- 2 3)天及 2 2 (16- 32 )天。骨髓像显示各系造血均恢复。 7例应用染色体检查 ,8例应用HLA位点 ,4例应用血型 ,1例应用DNA指纹检测 ,植入鉴定结果除 1例复发患者于移植后 2个月骨髓复发植入鉴定为供、受者嵌合外 ,其他患者均呈持续全部稳定植入。移植后发生I度急性GVHD 8例 ,II-IV度GVHD 5例 ,可评价的慢性GVHD共 8例。结论 :供者应用G CSF后采髓 ,加大预处理剂量 ,联合应用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HLA单倍体的骨髓移植 ,可跨越人类HLA多样性屏障。 相似文献
9.
背景:HLA 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 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 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 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 方案或CY+TBI 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 个月,最长随访80 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时间为10~18 d,血小板≥20×109 L-1 的时间为10~37 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 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 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 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 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 例,出血性膀胱炎4 例.至随访结束,17 例无病生存,8 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背景:建立及维持非血缘供者库需要大量投资,而亲属部分相合的供者则不需要特殊费用,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目的:评估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11/2008-0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4例,均进行HLA单倍体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2.0~3.0g/(m2·d)×2 d,持续24 h静滴:马利兰4 mg/(kg·d)×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甲基环已亚硝脲25 mg/(m2.d)×1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4 d.在改良方案的基础上加大阿糖胞苷剂量1倍,且改为持续24 h静滴,使预处理强度增加,促进造血干细胞持久植入.移植物抗宿丰病预防:存经典的甲氨蝶呤方案基础上将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提前至-7 d(同输干细胞前为-)使用.患者移植前后进行ABO血型发DNA检测.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造血重建检测: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造血于细胞移植后-3~+7 d白细胞降为0,片持续2-14 d,+12-+20 d白细胞>1.0×109L-1,+20~+51 d血小板>20×109L-1.②移植物抗宿土病的发病情况:4例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Ⅳ级(肠道)1例,出现急件移植物抗宿主病Ⅱ级(肠道)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丰病Ⅱ级(皮肤)1例.提示随着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的优化,亲缘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是无HLA相合供者患者的一种重要选择。目的:比较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LA单倍体相合组26例、全相合组53例,对比两组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78例受者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1例受者在移植后28 d尚未植入,后因感染死亡。两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复发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倍体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P<0.05);2年总生存率低于全相合组(P<0.05)。提示血缘HLA单倍体相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接近于全相合移植,在缺乏HLA相合供者的情况下,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中位年龄25(11~48)岁,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1个位点不合者7例,2~3个位点不合者29例.移植方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及联合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T,移植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11(4.16~21.00)×106/kg.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发生急性GVHD(aGVHD)15例(41.7%),均为Ⅰ~Ⅱ度;在随访时间超过18个月的29例患者中发生慢性GVHD(cGVHD)17例(58.6%).移植后T、B、NK细胞亚群下降及恢复与HLA位点全相合移植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4~69)个月,复发5例,累计复发率为13.9%.现无白血病存活30例,2年预期总无白血病生存率(LFS)为82.2%.结论 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M. Screnci E. Murgi D. Carmini L. Piro N. Cinelli L. Laurenti A. P. Iori F. Simone S. Massari G. Girelli 《Transfusion medicine (Oxford, England)》2010,20(3):185-190
The aims of this single centre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related cord blood collect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torage and the final suitability for transplantation. Since September 1994, 63 famili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amilies were eligible if they were caring for a patient with a disorder treatable by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were experiencing a pregnancy. A total of 72 cord blood units were collected and stored for 64 patients (both siblings and parents). We focussed on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compatibility and cell content as critical requirements to unit's suitability for transplantation. HLA‐typing was carried out for 34 donor–recipient couples and most units (72%) mismatched with the related patients. About 60% of collections had a minimum cell dose considered acceptable for transplantation. Only 21% of units had both compatibility degree and cell content suitable for transplantation. When applicable, information on the compatibility degree between the foetus and the patient should be obtained during pregnancy. Appropriateness of related cord blood banking for parent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cost‐effective guidelines policies should be provided. Finally, as banking of related cord blood units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hen, this public service should be supported and enhanced.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合适的供者及快速查找到合适的供者有助于提高移植的成功率。目的:比较父母供子女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父母为供者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父供子移植、父供女移植、母供子移植、母供女移植4组,对比4组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等。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均完全植入并获得造血重建,4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父供子移植组、母供女移植组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于父供女移植组和母供子移植组;同时父供子移植组和母供女移植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高于父供女移植组和母供子移植组。可见父母供子女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可行的,供受者性别相同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wdell MW 《Transfusion medicine (Oxford, England)》2003,13(6):399-404
Natural killer cells represent the predominant lymphoid cell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for many months after allogeneic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 and their role in immunity to pathogens during this period is established. However, following the largely unsuccessful trials of NK and IL-2 activated NK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 the 1980's and 90's, their role in tumour immunology was discredited.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we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complex regulatory pathways involved in NK cell activation and we are now in a position to capitalise upon this knowledge. This review presents our current state of understanding of NK cell regul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role of these cells in engraftment,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ti-leukaemia activity and post-transplant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8.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