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检查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的稳定、灵活,且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X 线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复习近期文献,概述如下。一、口腔X 线投照技术和有关问题(一)髁状突经咽侧位投照技术,此位置显示髁状突前后斜侧位影象,适用于颞颌关节器质性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髁状突肿瘤、髁状突高位骨折的诊断。(二)曲面断层X 线摄影开闭口位投照技术,此位置系经过一次摄影,能在同一张X  相似文献   

2.
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62例疑有颞颌关节病的患者行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检查,对感兴趣区影像重建,获取临床常用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外,增加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及双侧髁状突曲面重建影像分析其表现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162例受试者均获满意的重建影像。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显示了颞颌关节的真实形态。双侧髁状突曲面成像,将水平角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双侧髁状突长轴或短轴层面,重建在一幅影像内,方便了双侧髁状突相同体位影像的对比观察。结论:牙颌专用CT成像软件系统可以对颞颌关节骨性结构行多种体位、角度的重建及径值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口腔全景片X线机进行其他方面的应用。方法 用口腔全景片AUTO - 2 -X线机 ,使头颅矢状面与定位器中心线呈 4 5°角 ,头颅矢状面与水平面垂直 ,摄张口位和闭口位。结果 颞颌关节、颞骨茎突、下颌骨髁状突、下颌支、下颌角显示清楚。结论 利用此机器的体层摄影 ,能清楚地显示颞颌关节、颞骨的关节窝、下颌骨髁状突、颞骨茎突、下颌角、部分下颌体、无其他骨头重叠影 ,属一机多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生长发育和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为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骨折愈合时的成骨及髁状突的生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实验应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时BMP的定位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直接伤及髁状突软骨,损伤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还对关节盘有继发性损伤[1、2].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在生长发育和骨组织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为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骨折愈合时的成骨及髁状突的生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实验应用BMP单克隆抗体,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时BMP的定位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11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各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11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术后追踪3~24个月,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11例均一期愈合,随访3~24个月,开口度3.0~3.5 cm,咬牙合关系正常,关节区无明显不适。无关节区疼痛,弹响。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各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并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当颏部或面部其他部位受到损伤时外力传导至下颌骨髁状突颈部往往会造成骨折。由于该处位置较深,髁状突颈部表面又有面神经分支,所以手术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耳屏前切口和颌下切口均不能很好的暴露骨折部位,我科自2011年以来,采用经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以来共收治下颌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16例,其中单侧髁状突颈部骨折10例,双侧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正畸前后髁突位置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2分类并伴有不同程度颞下颌关节症状的青少年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测量关节后、上、前间隙,并记录关节症状情况。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后、上间隙较治疗前增大(P<0.05);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减小(P<0.05);患者关节弹响、双侧髁突动度、开口型异常的发生情况均有所减少(P<0.05)。结论应用CBCT可确定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能够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蒲琳  王频 《西南军医》2011,13(6):1092-1093
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动轨迹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颌骨的运动是包含一系列滑动与转动的复杂运动,运动记录参考点的选择对髁突运动轨迹的记录结果影响极大,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点,以得到较为稳定且重复性高的髁突运动轨迹。本文就其中一个使用较为广泛的参考点-运动中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对髁突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行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的髁突肥大(临床确诊)患者56例(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21.5岁),其中31例接受了髁突高位切除术并有组织病理学结果.另收集10例因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行骨显像的对照者,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22.6岁,加做颞颌关节显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SPECT图像分析及半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髁突肥大组与对照组间患侧髁突/顶骨及患侧髁突/双侧髁突的摄取比差异,髁突肥大组患侧与健侧的摄取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治疗患者的SPECT结果与其病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髁突肥大组患侧髁突/顶骨摄取比(1.66 ±0.63)及患侧髁突/双侧髁突摄取比(0.59±0.44)均明显高于对侧(1.34±0.34、0.41±0.04,t=3.687和6.590,均P<0.01),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髁突相应数据(1.12 ±0.07和0.50±0.01,t =6.459和4.750,均P<0.001).SPECT检查诊断髁突生长活跃的灵敏度为95.2%(20/21),特异性为60.0%(6/10),阳性预测值为83.3% (20/24),阴性预测值为6/7.患侧髁突/双侧髁突摄取比与软骨组织增生的厚度无明显相关[软骨膜、增殖层、肥大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50.5±94.9)、(185.2±113.6)、(167.7 ±76.9)μm,r=0.46、0.47、-0.12,均P>0.05].结论 99Tcm-MDP SPECT颞颌关节显像能够有效评估髁突肥大患者的骨质生长活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骨软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好发部位是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发生在颞颌关节髁状突的罕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4岁。因面部畸形5年,下颌关节活动障碍1年而就诊。查体见左下颌向外膨隆,下颌关节过度运动。X线平片:左颞颌关节区似有团块影。X线体层摄影:左下颌骨髁状突后上方可见直径约1.5cm大小的类圆形骨性肿物,位于增大了的关节窝内,其密度不均匀,略呈菜花状,其皮质与髁状突连续(图1,2)。CT冠状面扫描:左下颌骨髁状突上方可见一不规则骨质密度隆起,边缘不规则,呈菜花状,为宽基底与髁状突相连续。关节窝明显扩大,形态不…  相似文献   

12.
欧阳东  葛兴亮  顾晓明 《武警医学》2003,14(11):659-662
 目的评价髁状突脱位骨折开放复位并行坚固内固定(RIF)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5名患者术后接受了平均4.5 a的随访调查.根据( )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X线片评价术后效果.结果临床术后效果令人满意.放射学上,尽管骨折段经准确对位,但32%患者髁状突骨质与升支高度仍有改变.一般完全暴露和无血供的髁状突较部分保留血供的髁状突术后改变大.结论坚固内固定对髁状突脱位骨折是有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3.
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6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按Schatzker分类为Ⅴ型和Ⅵ型。采用切开复位,胫骨平台外侧使用支持钢板、内侧使用短节段的1 /3管形或重建钢板做抗滑的有限固定。随访至骨折愈合,观察骨折有无再移位,并测定关节活动度和爱荷华(Iowa)膝关节评分。 结果 26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再移位发生,平均关节活动度为屈曲92°,平均Iowa评分为93分。 结论 联合外侧支持钢板和内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尚需要大规模的病例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作用的蛋白多肽。软骨组织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它们共同作用于软骨细胞。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属于纤维软骨,它介导了髁突的生长发育及适应性改建。髁突软骨细胞同样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主要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均经MSCT横断面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髁突骨折仅有骨折线,未发生移位19例,髁突骨折移位32例。轴位CT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并可清楚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MPR冠状及矢状重建可显示髁突移位方向。VR可提供下颌骨髁突三维立体改变,SSD可显示骨折全程走行,骨折位置。髁突矢状骨折9例,轴位CT表现为髁突由一间隙分为内外2部分,冠状位或斜冠状位MPR表现为髁突分叉。结论髁突骨折可在横轴位CT扫描基础上,根据伤情及目的不同,选择重建组合,能较全面的评价髁突骨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介绍了CT检查,尤其三维CT成像在颞下颌关节中的应用。 一、TMJCT检查及用途 80年代初CT开始用于TMJ病变的检查。常用位置有横断位、直接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主要观察①TMJ关节结节和关节窝形态、位置及骨质结构改变;②关节间隙周围的关系并进行关节间隙测量;③髁状突骨质形态、边缘、解剖结构和活动范围并进行髁状突  相似文献   

17.
髁状突骨折内外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的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与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髁状突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可靠性。 方法 对 4 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颌间弹性牵引外固定 (2 1例 )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 (19例 ) ,其中高位骨折 15例 ,低位骨折 2 5例。 结果 术后 2~ 4周复查 ,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良好 ,内固定组钛板无松脱。张口度≥ 30mm者 ,外固定 10例 ,内固定 14例。张口度 <30mm者 ,外固定 11例 ,内固定 5例。 结论 内外固定均能达到治愈髁状突骨折的目的 ,但外固定复位明显不及内固定准确 ,术后功能恢复较慢 ,且对错位明显的低位骨折复位效果更差。本组病例两种方法均未见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带蒂骨膜瓣移植修复骨全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8例10例髌骨大面积软骨缺损患者,手术取膝前内侧切口,探讨查和处理关节内病 ,清除髌骨病区残存的软骨软骨下钙化层骨质,露出松质骨渗出血面,修理平整。在股骨内上髁部逆动脉血液方向“U”型切开骨膜,形成一带蒂骨膜瓣,将骨膜瓣翻转覆盖关节软骨缺损处并固定。术后3天开始关节被动活动。结果 平均随访3.2年,优8例,良1例,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1例颞颌关节(TMJ)滑膜软骨瘤病伴中颅凹延伸的CT和MR表现。男性,63岁,左TMJ肿疼5年,无外伤史,检查见下颌张开明显受限、左偏。下颌全景片显示左髁状突侵蚀性病变,无钙化。开、闭口位的冠面、矢面CT扫描显示左TMJ2.5cm分叶状肿块,伴不规则钙化斑点,髁状突头和关节窝侵蚀,髁状突下移位。病变经颅底延伸至中颅凹。使用0.35T,行横断、矢状、冠状面的MRI,应用自旋一回波(SE)脉冲序列完成T_1加权(TR=700msec,TE=30msec),混合方式加权(TR=1500msec,TE=35msec)和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保守方法治疗小型猪髁状突纵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髁状突纵形骨折(sagittalfractureofmandibularcondyle,SFMC)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4]。笔者旨在对比观察不同保守方法治疗SFMC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与分组:小型猪26头,随机分正常对照组(2头)和4个治疗组:SFMC后未治疗组(6头)、 夹板(OS)组(6头)、 夹板结合颌间固定(OS IMF)组(6头)、颌间固定(IMF)组(6头)。骨折后3,6,12周取材。2.模型建立:(1)SFMC模型:耳前切口,分层切开显露髁状突,5mm骨凿沿髁状突内13纵形劈骨,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