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重症脑卒中早期心率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脑卒中早期心率变异 (HRV)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建立 HRV对脑功能损伤的评价标准。方法 :大脑半球部位脑卒中患者 3 5例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分为急性重症组 (GCS≤ 8分17例 )和非重症组 (GCS>8分 18例 )。所有患者发病 5 d内进行 Holter连续监测。结果 :1重症组与非重症组相比 HRV明显降低 ,以反映植物神经总活性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突出。 2动态监测发现正常 RR间期标准差 (SDNN)≤ 60 ms、总频谱 (TF)≤ 15 0 0 ms2 / Hz、高频谱 (HF)≤ 60 0 ms2 / Hz、低频谱 (L F)≤ 10 0 0 ms2 / Hz是预测预后的界限值 ;上述指标低于界限值提示病情恶化 ,预后不良 ;高于界限值则预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预后良好 ,其动态变化早于传统的 GCS。 3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 TF、HF和 GCS3个变量的 P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预后良好的预测准确率为 82 .14 % ,预后不良的预测准确率为 88.89%。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反映植物神经总活性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 HRV指标明显降低 ,HRV是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一个独立、敏感、定量的指标。动态监测 HRV可判断脑功能损伤程度 ,了解病情演变趋势 ,优于传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规律。方法 对9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24h连续心电检测,采用时域分析法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右大脑半球梗死的HRV降低较左侧明显,脑干出血患者的HRV与死亡患者的HR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HRV明显降低,其可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与心率变异性(HRV)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HRV变化的特点.方法对急性脑出血49例(A组),急性脑梗死58例(B组),在72h内行HRV检验,并与正常健康人50例(C组)进行对照,将三组HRV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HRV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1);脑出血组HRV较脑梗死组更下降(P<0.01);死于心脏事件者(并发急性心梗、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颤等)HRV最低.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严重失衡,HRV下降,诱发心脏事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早期检测HRV、预防心脏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及其功能训练时间   总被引:60,自引:14,他引:60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有助于送还和因卧床和制动而产生的并发症,促进脑功能重组和受损功能的改善;早期康复时机以脑卒中后患生命体征平衡48h为宜,缺血性脑卒中开始功能训练较早,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对较晚。急性脑卒中患进行功能训练时间应当个别化,需要根据其年龄、全身状况、脑损害程度、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各种功能障碍不仅源于脑部中枢损伤,也源于脊髓中枢继发性病理改变,减轻脑卒中后继发性脊髓病变有望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利靶点。本文对脑卒中后脊髓病理改变以及相关发生机制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郭米嘉 《现代护理》2006,12(30):2880-2881
急性肺损伤(ALI)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早期常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我ICU从2006年1~5月共收治了17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系统的急性期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有助于减少因卧床和制动而产生的并发症,促进脑功能重组和受损功能的改善;早期康复时机以脑卒中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为宜,缺血性脑卒中开始功能训练较早,出血性脑卒中则相对较晚。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间应当个别化,需要根据其年龄、全身状况、脑损害程度、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  相似文献   

9.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民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16-1318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可以帮助确定超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协助判断病变的解剖学定位,能较完善地从功能上反映病情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跃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38-139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脑功能显像能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和代谢状态。在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SPECT对急性脑卒中诊断阳性率达95%~100%;能正确反映颈动脉阻塞引起脑低灌注的程度;能区分脑半暗带组织与梗死组织。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预测脑卒中出血发生,指导选择治疗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法,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CBF值越大应给予积极治疗,CBF值越小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急性脑卒中发作早期脑SPECT灌注功能显像能对近、远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出血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高龄、糖尿病、溶栓后血压、治疗方法、卒中严重程度及抗血栓药物应用等相关,往往预示着较差的功能结局.CT灌注成像对脑组织缺血改变十分敏感,早期即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脑组织灌注信息,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前的评估,也是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杨平  曾立中 《临床医学》2008,28(12):24-2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87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两组,并将他们同期所做的动态心电图HR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获取两组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应的实验数据。结果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组)相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杓型组)三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HRV指标的影响有明显差别,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可能更易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发病机制,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以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多见:48例中治愈14例,好转2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卒中类型有关,同时进行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的可能危险因素,探讨尿酸(UA)、肌酐(CRE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9年8月到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分为4组:轻度、中度、严重及极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组。结果: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和患者入院时的CREA、TC、LDL-C、LDH、D-Dimer有相关关系。根据二者之间的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与CREA、LDH、D-Dimer有显著性的关系,CREA相关系数为-0.312,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与肌酐呈负相关;LDH相关系数为0.353,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与乳酸脱氧酶呈正相关;D-Dimer相关系数为0.503,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缺陷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结论: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应早期检测患者血清中肌酐、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含量,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引发肾功能、心肌功能、凝血功能损伤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T3、T4、rT3、TSH进行监测。结果①甲状腺激素与出血的部位有关,与出血量,中线移位呈正相关,其主要是与下丘脑损伤的程度有关。②急性发病死亡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大于存活者。③甲状腺激素随病情的好转、脑组织病损的恢复而很快得以改善,结论: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是脑损伤本身引起的特异性改变,对判断对病、估计预后,观察疗效及指标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莉  贺润莲 《护理研究》2010,(8):2184-2185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导致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和脑高级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死亡率高特点,占中国居民死亡的第2位。国家科委把“脑血管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ee imaging.fMRI)观察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皮质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与康复效果间的关系。动物实验证实,脑皮质感觉及运动代表区域受损后发生显著的重塑现象。本研究对1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被动活动时fMRI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126例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经磁共振证实为CSVD的患者,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4种CSVD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将0分纳入轻度组(n=37)、1~2分...  相似文献   

19.
张昕  秦冬冬  尹勇 《中国康复》2018,33(2):152-155
正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障缺损综合征,或称为急性脑血管事件。在脑卒中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88%,出血性脑卒中占9%,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3%~([1])。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影响伤残调整寿命年第3位的原因~([2]),而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脑卒中的致死率已上升至第2位~([3])。因脑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以及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106例,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以及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结果脑卒中后尿失禁主要尿动力学异常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针灸、生物电反馈和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结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反射亢进和尿道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为主,采用针灸、生物电反馈并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