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并分析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通过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治疗的乙肝病毒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均为50例,分别为本次探究讨论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LB、TBIL、ALT和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数据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必须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相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的用药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A、PⅢNP、CIV、LN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4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d加护肝片5片/d,对照组20例口服护肝片5片/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HA、PⅢNP、CIV、LN数值变化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组HBV-DNA检测不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A、PⅢNP、CIV、LN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抑制病毒同时,可以使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60.0%,P〈0.01。治疗8周时两组生存患者ALT、AST、TBil、PTA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ALT、TBil、PTA(P〈0.05),AST(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BV-DN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未发现替比夫定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抗病毒治疗后第3、6、9周,两组肝功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对比,抗病毒治疗后第3、6、9周,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8例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尽管替比夫定可以有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但是对其耐药性以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和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lb、PTA水平升高,TBiL、AST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好转率、存活率分别为54.3%、60.9%,高于对照组的39.1%、37.0%(P〈0.05)。结论常规内科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同时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韩玉平 《河北医药》2014,(3):389-39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在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方法选取分娩的母婴资料均完备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90例,按照服用药物的差异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在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差异。结果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临产前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拉米夫定组与替比夫定组临产前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出生时及生后1年HBsAb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婴儿生后1年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拉米夫定组和替比夫定组婴儿在HBV感染率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在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显著,且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7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BPC)、凝血比值(INR)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PC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小板,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患者64例、中期患者42例、晚期患者12例,各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和人工肝支持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比较各期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12周疗效差异。结果观察3个月,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不同(P <0.01)。随着病情的加重,生存率明显下降。不同分期分析,晚期患者对照组及试验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 >0.05),而早中期患者试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晚期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38例)和拉米夫定组(34例)。两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PTA、存活率。结果治疗后4周及48周时恩替卡韦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8.8%及96.6%,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5.5%和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肝功能主要指标、PTA及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恩替卡韦抑制病毒的作用强于拉米夫定,但在改善预后方面未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8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替比夫定片;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片,均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降低、PTA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抑制HBVD-NA,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4周的临床疗效和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共纳入80例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每3~6个月进行HBV DNA、ALT、TBIL、INR及HBeAg检测,判断疗效。结果在治疗52周和104周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分别是54.2%和62.5%,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和转换率16.0%和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够迅速抑制HBV复制,HBeAg血清学转阴率和转换率高,能阻断病情发展,适合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2.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联合替比夫定治疗难治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难治性乙型肝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难治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60例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替比夫定,共持续24周;观察组患者使用DC-CIK回输治疗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HBeAg定量以及HBV-DNA定量,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和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和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eAg定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和HBeAg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8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和替比夫定较单独使用替比夫定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并显著降低患者的乙肝病毒数量,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次,1次/d;同时口服替比夫定片,6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50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抗病毒疗效、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显著改善率分别为54.7%、68.7%,有效率分别为29.7%、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及病毒学突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显著升高,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ALT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周、40周和50周后,治疗组Child-Pugh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同期更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情将患者分为早、中、晚三期,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各期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AFP、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峰值及其动态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和中期患者存活组AFP和VIA的峰值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TBiL的峰值存活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而晚期患者的AFP、TBiL和PTA的峰值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无统计学意义。AFP上升和/或TBiL下降对早、中、晚期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6%、71%和50%。结论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反映肝细胞再生活跃,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6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30例。分别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5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水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HBeAg阳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和治疗应答反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齐墩果酸、肝泰乐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382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应用含“HRZ”的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同时加用齐墩果酸、肝泰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P<0.05);中断或重新调整结核化疗的发生率,观察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损害发生时间均在服药7~90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墩果酸、肝泰乐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对肝的损害,减少或避免因结核性药物肝损害所致的不规律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影响。方法将乙肝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8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每次6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水飞蓟宾,根据患者状况,每次70~140 mg,每天3次。2组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GPT、GOT、HBV DNA水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GPT分别为(139.08±63.28)和(78.58±39.99)U·L^-1,GOT分别为(173.22±70.18)和(86.58±48.84)U·L^-1;治疗后第24周HBV DNA水平分别为(2.69±0.41)和(2.01±0.39)log 10 U·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头痛、腹痛、恶心、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结论替比夫定合并水飞蓟宾治疗乙肝患者安全可靠,且对患者肝损伤相关GPT、GOT、HBV DNA指标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