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卫东  张威庆  李伟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37-1738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指导活检在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过内镜检查的11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75例行NBI内镜电子染色,观察胃窦及胃体部分的胃黏膜是否存在蓝中带白的斑片区,然后在放大功能下观察是否存在浅蓝色嵴状结构(light blue crest,LBC),指导靶向活检并病理检查;对照组596例行普通内镜检查,在黏膜处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结果①观察组诊断IM 118例(20.52%)、对照组诊断IM 59例(9.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13,P<0.05)。②NBI显示LBC征125例,病理证实IM 118例,450例没有LBC征,病理证实IM 31例,LBC诊断IM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0%及93.10%。③于LBC征处病理标本285块,诊断IM 265块,其准确性92.98%。结论 NBI电子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蓝中带白的斑片区以及LBC征,在其指导下靶向活检可明显提高胃黏膜IM的诊断率,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98例各类慢性胃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组118例(组1)、肠化及异型增生组46例(组2)和胃癌组34例(组3),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各组及组内HP阳性和阴性胃黏膜组织GST-π的表达。结果:3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57.63%、73.91%和82.35%,组3较组1、组2显著升高(P〈0.05)。HP阳性与HP阴性GST-π的阳性率分别是组1为44.93%与75.51%(P〈0.01)、组2为55%与88.46%(P〈0.05)和组3为78.95%与86.67%(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表达,削弱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胃内致癌物的形成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LE上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已知胃黏膜病变的pCLE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pCLE诊断萎缩性胃炎(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包含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19例患者,共计154个胃黏膜病变。pCLE诊断AG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91.09%,符合率为92.21%,κ值为0.83。pCLE诊断GI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7%、92.16%,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72。pCLE与病理诊断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5,κ值为0.49;诊断不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9,κ值为0.48。pCLE诊断L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7.50%,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66;pCLE诊断H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3%、97.17%,符合率为96.75%,κ值为0.92。结论: pCLE可用于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且诊断效能高,并可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Runx3与凋亡抑制因子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Bcl-2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unx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7%,明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68.4%)及正常胃黏膜组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2.1%)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unx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Runx3蛋白低表达及Bcl-2蛋白高表达对胃腺癌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颖  许文侠  黄彩群  王华斌 《浙江医学》2020,42(14):1496-1499,150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行胃镜检查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8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中任一项为Hp阳性,归为Hp阳性组(Hp-P组,14例);两者均为阴性,归为Hp阴性组(Hp-N组,24例)。将胃黏膜组织研磨后提取基因组DNA,对16S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基因扩增,构建基因文库,基于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进行测序。测序数据经生物信息处理后,将得到的有效序列按相似度0.97进行分类单位聚类。比较Hp-P组和Hp-N组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物种相似性。结果Hp-P组患者胃内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均明显低于Hp-N组;Hp-P组和Hp-N组物种相似性比较,两组组内菌群结构相似性较高,而两组之间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Hp-P组的优势菌群分别为Helicobacter(89.1%)、Prevotella(1.2%)、Methylobacterium(1.1%)、Sphingomonas(1.1%);Hp-N组优势菌群分别为Prevotella(14.5%)、Streptococcus(10.1%)、Neisseria(7.1%)、Haemophilus(6.5%)、Sphingomonas(4.6%)、Veillonella(4.6%)、Methylobacterium(4.6%)。Hp与胃内其他菌群呈负作用关系。结论Hp感染会明显降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内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董金斌  石益海 《浙江医学》2021,43(10):1101-1104,1110
目的评价非放大内镜应用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286例,共计547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纳入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一致性检验。同时对经验组和普通组两组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0%、87.88%、96.16%、98.32%、81.69%,判定≤0.5cm病变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87.23%、88.33%、66.67%、97.62%。NICE分型判定不同直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E分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及Sano分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Kappa=0.755、0.824,均P<0.01)。两组医师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观察一致性良好(Kappa=0.895,P<0.01)。结论非放大内镜应用NICE分型具有良好的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建议仅将结直肠肿瘤性息肉纳入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0.5cm)可以执行“切除-丢弃”和“不切除”的这一内镜处置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玉环 《海南医学》2014,(21):3146-3148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184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4例,阳性13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0例、GOV2型38例、IGV1型2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0例,阳性13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2例、GOV2型36例、IGV1型6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4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有病理结果的226个病例,分析内镜下表现,研究其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226例,病理诊断为CAG 165例,非CAG 61例,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3%,镜下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黏膜粗糙,颗粒状或结节样表现及两者均有者敏感度分别为12.7%、50.9%、26.5%,特异度分别为83.6%,34.4%、83.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7%、67.2%、85.7%。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下区、胃底分别有100、30、15、17、3例;黏膜隆起凹陷者共41例,其中CAG 37例,肠上皮化生35例,符合率分别为90.2%、85.4%;CAG伴肠化、上皮内瘤变、疣状胃炎、充血糜烂、息肉分别有135例(81.8%)、18例(10.9%)、17例(10.3%)、65例(39.4%)、15例(9.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关性稍差,镜下各种表现的灵敏度均不高,两种表现兼具者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表现者。胃黏膜隆起凹陷可作为诊断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镜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及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的表达关系,为临床应用以生存素为靶点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30例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31例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15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胃癌组织32例.结果:从CSG→CAG→ Dys→GC过程中,Survivin表达均呈递增趋势.CSG灰度值(57.64±4.44)、CAG灰度值(55.05±6.97)、Dys灰度值(48.59±4.16);GC灰度值(32.25±4.13).Survivin表达在CSG、CAG、Dys、GC之间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在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胡家露 《医学争鸣》1996,17(3):175-177
探讨MG7抗原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变中的预测价值。应用本院制备的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7作ABC免疫组化染色。随访检测72例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其中癌变组34例,未癌变组38例,随访时间6-74个月。癌变组中24例表达阳性,未癌变组中仅7例呈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胃粘膜保护因子的影响 ,探讨其胃粘膜保护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进行 4项指标的检测 ,每组又分为 4个亚组 ,即对照组 L arg组 L NAME组 L NAME L arg组 ,各组经不同药物处理后 ,检测 :①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糜烂面积和深度 ;②通过Grees re action方法检测胃粘膜一氧化氮含量 ;③中性红分泌法及胃粘膜池模型方法检测胃粘膜血流 ;④血气分析检测胃粘膜中HCO3 -分泌。结果 L arg组大鼠给予无水乙醇灌胃后 ,其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L NAME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 NAME L arg组胃粘膜溃疡面积和深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 arg可显著增加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 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 -分泌 ,给予L NAME后该促进作用消失 ,而单独给予L NAME可显著减低胃粘膜一氧化氮浓度 胃粘膜血流及胃粘膜HCO3 -分泌。结论 一氧化氮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胃粘膜血流和促进HCO3 -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幽门弯曲菌超微结构及其与胃粘膜上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例CP有关的慢性胃炎胃粘膜活检标本和31株CP菌株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发现CP与弯曲菌属的其他菌种之间有明显不同,特别是菌体末端的形态和鞭毛的超微结构,提示CP究竟应否属弯曲菌属值得重新讨论。另外,CP对胃壁不溶性粘液层及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高度的亲和性,CP菌体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细丝状网状结构相粘。但菌体与上皮细胞表面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另一种是细菌部分细胞壁与上皮细胞部分细胞膜之间直接相贴,中间几乎无间隔。这些展现了CP定居于胃壁表面的超微结构上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CP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激对大鼠胃黏膜黏液层pH梯度的影响.方法:制作锑微电极,测定标准溶液的电位(mV)值,绘制pH-mV标准曲线.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不施加应激,其他3组大鼠分别施加水浸束缚应激1、2和4 h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胃腔,以0.01 mol/L盐酸溶液酸化胃腔10 min,取腺胃黏膜以锑微电极测定胃黏液层pH梯度. 结果:锑微电极在pH相同但组成不同的标准溶液中测定电位结果不同,但在同一组成的标准缓冲系统中pH-mV呈直线相关.应激1 h组黏液层pH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黏液层胃腔侧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黏液层上皮侧pH与对照组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应激2 h组黏液层胃腔侧pH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应激 1 h组(P<0.05),与对照组及应激1 h组相比,黏液层上皮侧pH及pH梯度明显降低(P<0.01);应激4 h组黏液层胃腔侧pH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黏液层上皮侧pH较应激2 h组无明显变化,但明显低于应激1 h组及对照组(P<0.01),黏液层pH梯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胃黏膜维持黏液层pH梯度的功能在应激早期明显增强,而应激后期明显减弱;应激后期胃黏膜上皮层pH明显降低,提示黏膜上皮层明显酸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损伤的病理改变,并探讨其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观察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病理及扫描电镜改变,并测定胃粘膜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胃粘膜表面粘液及胃粘膜血流(GMBF)。结果:无水乙醇可直接引起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脱落;无水乙醇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粘膜中的PGE2(P<0.05)、SS(P<0.05)、胃粘膜表面粘液(P<0.05)、GMBF(P<0.05)均明显降低。结论:无水乙醇可直接损伤大鼠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其引起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机理可能与无水乙醇引起胃粘膜内PGE2、SS、胃表面粘液及GMBF降低,从而损伤胃粘膜的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醇摄取对胃粘膜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醇摄取对胃粘膜损害的病理特点和机制。方法:按本室创建的方法用乙醇直接灌胃,于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分别断头处死大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胃粘膜损伤情况、损伤指数积分及损伤程度积分。结果:模型组胃粘膜肉眼可见自糜烂到小溃疡形成,镜下由充血水肿到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至4周末主要是中性粒细胞,8周末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而12周末在腺体萎缩的基础上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结论:长期持续乙醇刺激胃粘膜可发生腺体萎缩,同时炎性细胞浸润的种类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不同,其机制可能是胃粘膜对慢性乙醇刺激的适应性反应,主要是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胃癌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定量分析及病变部位黏膜微生物检查,探讨其病变局部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可能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胃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1例胃病患者病变部位的胃液及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胃液sIL-2R及微生物群的检测.结果:胃癌患者胃液sIL-2R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微生物群检出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四联球菌、八迭球菌、不解乳真杆菌、产气真杆菌、产亚硝酸真杆菌等.结论:胃癌患者sIL-2R水平与胃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提示胃癌患者胃黏膜局部的T细胞免疫受阻,微生物检出率高使胃内氮亚硝基化合物(NOC)合成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Gastromucosal lesions in rabbits with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secondary to schistosomiasis, Esophageal varices and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are additional sources of bleeding. We studied the histologic and ultrastructural features of gastric mucosa in rabbits with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n = 10), with normal animals (n = 10) as control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in schistosomiasis, the gastric mucosa has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at may predispose it to the various damaging factors. Mucosal specimens reveal dilated submucosal vein with submucosal edema, ectasia of mucosal capillaries and venules. The mucosal vessels have conspicuous endothelial cells with prominent cytoplasm and numerous tiny projections extending into the vessel lumen. The submucosal venules show morphologic feature of arterialization. There are increased submucosal arteriovenous communications with a reduction in the effective mucosal blood flow. In addition, there are a number of eggs seen in the gastric mucosa of the rabbits with schistosomiasis. The granuloma may cause structural damage to the gastric mucosa.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schistosomias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tric lesion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No. 38970706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20.
比较哌吡唑酮和阿托品、甲氰咪呱三种药物对消炎痛所致胃粘膜损伤的抑制作用。哌吡唑酮大、中、小三种剂量灌胃,结果三组的胃粘膜损伤指数分别由对照组的87.9±69.7降至1.0±2.2、9.4±17.2和6.4±7.6。发病率也由对照组的100%降至30%、63.6%和60%。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哌吡唑酮大中小三种剂量灌胃的作用均强于甲氰咪呱大剂量皮下注射,而弱于阿托品大剂量腹腔注射。初步探讨了其抗粘膜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