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和能力建设现状,收集了云南省各级血防专业机构人员队伍及基本建设资料进行分析。云南省有县级以上血防专业机构20家,总在编人员411人。其中独立法人机构11家,人均建设面积为69.83 ㎡;机构编制人员数为382人,实际在编人员360人,缺编22人。省、市、县级机构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41.6、44.1岁和42.4岁,其中市级机构无30岁以下人员。在职人员中,专科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分别占45.76%和54.26%;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16.55%、24.57%和39.90%,平均年龄分别为49.10、44.37、38.36岁。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血防专业机构存在人员缺编、年龄老化、学历和素质偏低等问题。全省需进一步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以适应血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情况,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提升队伍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取江苏省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业务能力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全省基层在职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共有274人,平均年龄(43.19 ± 9.47)岁,30 岁以下人员比例最低(12.77%,35/274),41 ~ 50岁人员比例最高(36.86%,101/274);从事血防工作年限< 10年人员比例最高(43.07%,118/274);本科学历人员比例最高(62.04%,170/274);中级职称人员比例最高,达40.88%(112/274)。结论 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一支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的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但仍需通过吸引年轻人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队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情况,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提升队伍防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取江苏省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任务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电话采访、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业务能力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全省基层在职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共有274人,平均年龄(43.19 ± 9.47)岁,30 岁以下人员比例最低(12.77%,35/274),41 ~ 50岁人员比例最高(36.86%,101/274);从事血防工作年限< 10年人员比例最高(43.07%,118/274);本科学历人员比例最高(62.04%,170/274);中级职称人员比例最高,达40.88%(112/274)。结论 江苏省已经建立起一支学历和职称水平较高的基层血吸虫病防治队伍,但仍需通过吸引年轻人参与、因地制宜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队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血防) 机构管理现状, 探讨适合县、 乡两级血防机构的能力建设标 准。 方法 方法 以县、 乡两级血防机构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2004年体制改革以来的机构设置、 人 员编制和职能履行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 湖北省63个流行区县 (市、 区) 中, 血防机构为独立机构的占41.27% (26/63), 归并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占38.10% (24/63), 未设机构的占20.63% (13/63); 518个流行乡 (镇) 的机构配置覆盖率为 57.72% (299/518); 人员编制总数为1 932人, 实际在职在岗的有1 586人, 空编率为17.91%; 6项职能工作的平均开展率 为91.48%~71.19%, 其中参与辖区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与效果评估仅为19.23%。 结论 结论 现有体制下的血防功能管理模 式需要制定严谨的行业标准, 以约束、 指导不同历史时期机构规范管理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现状。方法 2023年5-6月,通过专家研讨及现场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各类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职责任务和建设要求,设计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维持和巩固专题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APP对我国承担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任务的县级、市级及省级卫生机构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分析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分布、血吸虫病防治任务承担机构、部门和员工数量及血吸虫病防治科研转化情况;以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认可为实验室有能力开展相应检测工作,分析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检测能力水平。结果 累计收到我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86家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的有效问卷,其中2.5%(12/486)为省级机构、15.8%(77/486)为市级机构、81.7%(397/486)为县级机构;77.4%(376/486)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公共卫生中心,21.0%(102/486)为血吸虫病、地方病或寄生虫病防治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近期状况,为实施科学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在册和新增疑似晚血病人,按照国家标准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结果江苏省现有晚血病人7138人,实际调查6848人,其中巨脾型6151人(89.8%),腹水型570人(8.3%),结肠增殖型75人(1.1%),侏儒型52人(0.8%);临床治愈者4987人(72.8%),病情稳定者1053人(15.4%),尚需治疗者808人(11.8%)。其中苏州市的病人数和尚需治疗者分别占全省的56.4%和81.4%。结论江苏省晚血病人主要分布于历史重度流行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开展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基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机构 (血防机构) 人力资源状况, 为制定机构能力建设标准提供依 据。方法 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2004年体制改革以来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员结构层次、 人力技术结构特征 和职工相关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 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员中, < 30、 30 ~ 45岁和> 45岁年龄段的构成比分别 为6.81%、 64.00%和29.19%, 平均年龄为43.1岁; 学历构成中61.35%的人员分布在中专或高中层面; 市、 县两级卫生技术 人员的职称结构比例分别为1.4∶5.6∶3.0和0.5∶6.1∶3.4; 乡镇血防机构年人均发放金额为1.42万元, 福利兑现率为 63.76%。结论 结论 湖北省血防机构人力结构不合理, 技术力量较薄弱, 年龄构成偏大, 工作报酬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彭山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目前的生存状况.方法 于2009年对2008年在册且目前存活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随访,询问病史.结果 目前存活的有182例.其中,有40例健康情况良好,中等状况98例,44例状况差;182例中病型分类,巨脾型为138例,腹水型33例,侏儒型3例,结肠增殖型8例.结论 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现况,对制定血防计划、政府救助措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成年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居民和中小学学生,计算问卷应答正确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结果 369名成年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8.10%和95.12%,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知晓率和正确率分别为86.21%和82.76%,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262名学生血防知识和血防行为问卷应答正确率分别为93.98%和99.39%;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9.62%和97.33%。结论成年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现行目标要求,成年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类统计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结果 目前云南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别为7个和11个,其中传播阻断地区5年以上查不到螺的地区有5个。传播控制地区流行村数、人口数、耕牛数和有螺面积,分别占全省流行地区的80.94%、83.72%、79.32%和82.00%,血吸虫病传染源尚未彻底消除。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应继续清除残留的传染源,防止疫情回升;传播阻断地区应防止传染源输入,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湖南省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水平和运行情况,为完善全省血吸虫病诊断网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采用自查、自评和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湖南省依托4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建设的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中,有36个符合国家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要求,获得了省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准入资质。3家县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参加的6批次国家血吸虫病诊断参比中心室间比对均获得"完全一致"评价;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样品复核检测符合率分别达98.40%和100%。结论湖南省已初步建成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体系并有效运行,但其建设水平仍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在云南省高原平坝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2006-2011年选择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孝廉村和康福村,实施健康教育、查治病、粪水管理、禁牧、查灭螺等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沟渠硬化、水产养殖等项目,实施环境改造消灭钉螺。结果2008年以来孝廉村未发现血吸虫病人和病畜;2006年后康福村未发现血吸虫病人,2008年后未发现病畜。2011年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查出钉螺只数、活螺平均密度、活螺最高密度与2006年比较,孝廉村分别下降了69.99%、81.86%、88.86%、89.71%、57.95%;康福村分别下降了27.65%、1.11%、94.71%、92.16%、88.00%。2006、2007年阳性钉螺面积占有螺面积比例,孝廉村分别为68.91%、69.13%;康福村分别为61.73%、43.24%。2008年后2村均未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云南省高原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评价云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以来的防治效果, 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 年报表, 以及有关螺情、 病情等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 结 果 果 全省各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有所下降。2012年与2009年相比, 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下降了33.33%, 发现有病人村 减少55.56%; 家畜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45%, 有病牛村减少42.25%; 实有钉螺面积下降13.58%, 活螺密度下降25.66%, 2012年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云南省局部地区仍存在人畜血吸虫感染, 短期内难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实施10年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效果。结果经过10年的综合防治,全省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4 364.79 hm2降至2013年的1 528.50 hm2,减少了64.98%,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分别由2004年的4.71%和0.26只/0.1 m2降至2013年的1.35%和0.04只/0.1 m2,降幅分别为71.34%和84.62%。2008年后仅2011年和2013年查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人群感染率(0.002 1%)与牛感染率(0.020 9%)分别较2004年下降了99.84%和99.44%,2008年后未再发现急性感染病例。疫情较重的212个一、二、三类村均下降为四类和五类村,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流行区村民及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和98%以上。结论云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显著,但巩固和扩大现有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