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制备魔芋胶-羟丙甲纤维素包衣片,并研究处方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对制剂药物释放的影响,以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效果。方法:湿法制粒压片得到盐酸小檗碱片芯,以魔芋胶与羟丙甲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制备干法压制包衣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对影响制剂释药的处方工艺因素进行考察;研究体外释放过程中衣膜的溶蚀情况。结果:在模拟胃肠道上端介质中包衣片几乎不释放药物,在模拟结肠环境的介质中,通过酶降解溶蚀造成衣膜破裂而完全释放药物;处方工艺中,随魔芋胶占衣膜总量的比例减少及衣膜用量增加,药物释放减慢(P<0.05),压力对药物释放无影响(P>0.05);体外释放时,随释放介质中酶含量增加,药物释放加快(P<0.05),而搅拌转速对药物释放无影响(P>0.05);药物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释药。结论:魔芋胶-羟丙甲纤维素包衣片可达到结肠定位给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中药复方制剂,咳友薄膜衣片。方法用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号作成膜材料,对咳友片进行薄膜包衣。在片芯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的咳友糖衣片进行比较。结果薄膜衣片具有生产效率更高,防潮性更优越,贮存更稳定等优点。结论该方法获得更佳的包衣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备黄芩苷结肠靶向片。方法 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结肠靶向片的释药时滞和8 h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结肠靶向片的包衣处方进行优化。通过体外释放研究,优选包衣处方并评价其结肠靶向性。通过DDSolver软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确定最佳的包衣处方为包衣增重110 mg,微晶纤维素和乳糖比例1∶2,瓜尔胶和填充剂比例1∶1,制备的包衣片释药时滞约6.5 h,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中均无释放,8 h累积释放度可达90%。黄芩苷结肠靶向片的体外释放度拟合度顺序为Logistic模型>Korsmeyer-Peppas模型>Higuch模型,Logistic模型的拟优合度(Rsqr_adj)为0.999 9,拟合度(AIC)为10.974 2,因此该结肠靶向片的释药机制为S型的溶蚀过程。结论 按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处方制备的黄芩苷压制包衣结肠靶向片,符合结肠靶向制剂的释药标准。  相似文献   

4.
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娜  郭红霞  时银萍 《中草药》2008,39(10):1583-1586
中药制剂易吸潮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吸湿性原理、薄膜包衣的优点及应用现状,重点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综合国内外薄膜包衣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中药防潮分析上的应用。近几年,虽然薄膜包衣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但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随着对新型薄膜包衣材料及在线分析技术的研究,薄膜包衣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并将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因素对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脉冲片的处方因素对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片芯和包衣处方。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人参皂苷Rg1、冰片的释放度为指标,考察片芯中崩解剂和填充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包衣处方中增塑剂和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复方丹参脉冲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片芯处方中崩解剂选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MCC),黏合剂为聚维酮(PVP)乙醇溶液;包衣处方中选用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包衣材料,增塑剂为枸橼酸三乙酯(TEC),致孔剂为乳糖。按最佳处方制备的样品指标成分释放曲线可用Weibull分布函数模型拟合。结论:确定的复方丹参脉冲片处方制剂能达到很好的体外脉冲释药效果,为复方丹参脉冲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黏附脉冲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复方丹参黏附脉冲微丸。方法 使用不同的包衣材料,于载药微丸由内至外依次包溶胀层、控释层和黏附层,考察包衣后对溶出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包衣处方,评价脉冲微丸的黏附性。结果 溶胀层、控释层和黏附层材料类型、包衣增重、增塑剂种类及用量等对黏附脉冲微丸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优选的最佳包衣处方,在模拟人体内胃肠道pH值变化条件下时滞达到4.5 h ,时滞后1.5 h累积释药 80 %以上的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保肾片的最佳包衣材料、薄膜包衣工艺及其稳定性。方法:选用不同包衣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包衣,常温放置3个月后,观察其外观和崩解时限,选择外观无变化,崩解时限相对较短的包衣剂作为本品的衣材;采用正交试验探寻适合薄膜包衣的最佳工艺;并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欧巴代是保肾片薄膜包衣的最佳包衣材料;适合保肾片薄膜包衣的工艺条件是包衣至片芯增重约4%,片床温度50℃,包衣材料浓度8%;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保肾片经过包衣后防潮性能有较大提高。结论:该包衣工艺简便高效,科学合理,适合保肾片的薄膜包衣。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益心舒片的包衣工艺。方法:根据包衣机及包衣液的基本属性确定7个工艺参数的基本范围;以片剂包衣合格率为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对片剂包衣合格率影响显著的因素;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中心复合设计中心点的取值范围,最后以片剂包衣合格率为指标设计建立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对模型进行全二次回归拟合,并利用Response Optimizer优化实验结果。利用吸湿增重实验考察包衣片的防潮效果。结果:最后确定最佳工艺为:投料量5kg,喷枪距底部距离10cm,包衣液浓度5%,滚筒转速15rpm,进风温度64℃,包衣液流速11mL?min-1,雾化压力0.2bar,该工艺条件下的片剂包衣合格率为97%,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并且通过吸湿增重试验证明在高湿环境下包衣后的片剂吸湿增重远低于素片。结论:该研究中的优化工艺条件满足益心舒片防潮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药浸膏片全薄膜包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抒宁 《中成药》1991,13(4):8-9
介绍了中药浸膏片全薄膜包衣的应用经验,认为:④包衣材料选用肠溶丙烯酸Ⅱ号树脂;②严格控制素片水份以及薄膜衣片水份;③增塑剂加入总量约为2%;④不溶性颜料采用水飞法处理,其用量以不超过薄膜衣溶液总量的1%为宜;⑤包衣溶液浓度应控制在6~7%;⑥生产环境温度低于25℃,温度低于60%。  相似文献   

10.
复方石韦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华  李忠思  董晓强 《中草药》2010,41(5):727-729
目的确定复方石韦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综合评分的方法优化复方石韦片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结果薄膜包衣最佳工艺参数是:包衣液质量浓度0.14g/mL,包衣液喷量16~20g/min,进筒风温75℃。结论验证试验和放大试验表明,此工艺可用于复方石韦片薄膜包衣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丹  宋洪涛  初阳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2009,40(4):544-548
目的 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丹参缓释胶囊.方法 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复方丹参同步释放微丸,使用流化床包衣设备,先以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溶胀层,包衣增重为12%;再将2%乙基纤维素溶于90%乙醇中,加入2%微粉化滑石粉和0.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混合配成包衣液进行包衣作为控释层,制备包衣微丸.等量称取控释层包衣增重分别为0%、8%、16%、20%、24%、26%的包衣微丸,混合均匀,装入硬胶囊中,即得复方丹参缓释胶囊.结果 当溶胀层处方及用量固定后,通过控制控释层的厚度,可使包衣微丸在预期的不同时间定时释药.将几种控释层增重不同的包衣微丸混合后制成复方丹参缓释胶囊,在溶出介质中,各种包衣微丸可以在不同时间依次释药.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丹酚酸B和三七总皂苷的f2值为66.9,丹酚酸B和冰片的f2值为69.0,三七总皂苷与冰片的f2值为58.0,三者能够同步释放且均呈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复方丹参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晓斐  王建春  潘金火  谢辉  陈军  张倩  韩星星  严国俊 《中草药》2019,50(17):4131-4137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的细胞生物电传感效应模型,以此进行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RTCA)为手段,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度,建立溶出动力学模型,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 CCK-8实验和RTCA实验联合筛选出对复方丹参片有特定依赖性的细胞株,建立基于RTCA技术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动力学模型,得到最佳拟合模型Weibull模型ln{ln[1/(1-Q)]}=1.071 4 lnt-3.736 7;建立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复方丹参片溶出动力学模型,得到最佳拟合模型Weibull模型ln{ln[1/(1-Q)]}=1.0804lnt-3.7234;两者的Weibull模型比较,RTCA拟合的模型效果更佳。结论 RTCA技术应用于中药复方固体制剂溶出动力学研究,具有可行性,并为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三七粉碎度对复方丹参片皂苷类有效成分体外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青  黄琳  肖晓丽  李楚源  王德勤 《中成药》2007,29(5):697-700
目的:考察不同粉碎度三七药粉制备的复方丹参片中皂苷类成分体外溶出情况,选择适宜的三七药粉粉碎度。方法:以不同粉碎度的三七药粉制备复方丹参片样品,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为测定指标,以桨法测定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溶出速率,超微粉碎的三七药粉制备片剂的体外溶出速率显著低于200目以下的三七药粉制备的片剂。结论:复方丹参片用三七药粉以80~200目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片及其拆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穿梭箱筛选出学习记忆能力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0.65 g/kg)、丹参组(丹参乙醇提取物0.3 g/kg)、三七组(三七粉0.3 g/kg)、复方丹参片组(0.3、0.6 g/kg)组,ig给药,每日1次,预防给药7 d后,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制备V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 d后,进行穿梭箱实验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Nissl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试剂盒法检测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丹参片组可一定程度地提高VD大鼠条件刺激回避次数,降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大鼠脑组织MDA和血清ET、eNOS和IL-6水平,升高脑组织Ach、5-HT及SOD和血清VEGF水平;拆方研究显示,丹参提取物在减少大鼠脑组织MDA和血清ET、eNOS、IL-6水平,升高脑组织SOD水平方面较三七表现更出色;三七在提高脑组织Ach、5-HT含量方面表现更突出。复方丹参片高剂量组在提高SOD、降低MDA水平,提高Ach、5-HT、VEGF水平等方面优于单方组,与丹参组或三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复方丹参片能够较好地改善VD大鼠的认知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分泌Ach的功能,提高海马及下丘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5-HT等的释放,减轻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炎性损伤反应和促进血管生成等多条途径实现的。在复方中丹参提取物发挥主要作用,起到君药的作用,三七辅佐君药治疗VD。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胶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仇洁  黄敬辉 《中成药》1992,14(11):4-5
本文采用制药新工艺制备复方丹参胶丸,克服目前复方丹参片在制剂、质量上存在的某些缺点。在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观察等方面均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16.
马盼盼  陈书慧  田效志  黄甜甜  贾永艳 《中草药》2017,48(16):3327-3332
目的选取对冠心病有治疗作用的川芎嗪和三七总皂苷组成芎七复方为模型药物,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包衣材料,控制释药时滞为4 h,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备复方芎七脉冲片。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复方芎七脉冲片的片芯;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包衣最佳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备复方芎七脉冲片。用DDsolver软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并对药物同步释放进行研究。结果复方芎七脉冲片剂的体外累积释放率拟合度顺序为Logistic模型Higuchi模型,Logistic模型的拟优合度(Rsqr-adj)为0.950 1,拟合度(AIC)为29.432 0,因此该复方芎七脉冲片的释药机制为S型的溶蚀过程,且体外累积释放率模型为Logistic模型。结论通过对复方芎七脉冲片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的研究,制得的复方芎七脉冲片性质稳定,释药时滞为4 h,不同成分累积释放率均达到90%以上,符合脉冲制剂的释药标准。  相似文献   

17.
粒子设计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粒子设计技术制备口腔溃疡散,并与常规粉碎、超微粉碎比较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制备口腔溃疡散,从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微观形貌特征、冰片稳定性评价3种散剂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散剂比较,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在外观性状上颜色均匀性提高,酸涩味降低,粒子设计散几乎闻不到冰片的气味;粒径分布明显小于普通散(P<0.01),但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粒径分布相当;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均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超微散最大;接触角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粒子设计散最大;普通散表面较为光滑,有较少小粒子松散附着,超微散表面被小粒子部分包覆,粒子设计散表面几乎完全被微粒包覆,三者在微观形貌及表面附着上存在差异;经过10d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普通散、超微散、粒子设计散分别损失冰片90.13%,66.48%,40.57%,粒子设计散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超微散,普通散最低.结论:制备工艺可通过改变散剂微观结构形态,影响散剂的粉体学性质;通过粒子设计技术调控微观结构的形成,可以实现散剂宏观性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愈骨疗伤片的制备工艺,筛选最优制剂处方。  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粒径基础上,以片剂中川续断皂苷溶出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搅拌速度、制粒速度和聚维酮K30浆液浓度三者关系进一步考察。采用单因素进一步优选润滑剂和包衣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的愈骨疗伤片处方为提取物颗粒中加入10%乳糖、7.5%羧甲基淀粉钠和2.5%聚维酮K30,以及0.5%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采用低浓度乙醇包衣液进行包衣。  结论:制得的愈骨疗伤片制剂工艺稳定,包衣后改善了片剂的吸潮性,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更便于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天舒片包衣终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春燕  徐芳芳  张欣  徐冰  包乐伟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2019,50(21):5223-5230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快速预测天舒片薄膜包衣终点。方法首先,采用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partialleastsquare,si PLS)优选建模区间,并对预处理方法进行筛选;其次,根据优选的建模条件,基于建立的参考光谱库,采用一致性检验和相似度匹配建立校正模型;随后,通过对比测试光谱与参考光谱间的相似度大小,设定阈值,确定相似度、阈值与包衣终点的关系;最后,采用验证集光谱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包衣过程中,当连续多条测试光谱的相似度超过阈值时,指示为包衣终点。结论一致性检验和相似度匹配模型性能良好,能够敏锐地反映包衣薄膜的均匀性,并准确预测包衣终点。该研究对减小包衣的批间差异性和降低原料损耗,提高中药固体制剂的包衣生产效率和提升质量均一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兆昌  褚洪标  肖琳  张燕军  熊磊阳  周秋贵  曾红 《中草药》2015,46(11):1609-1614
目的研究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不同粒径粉体理化特性及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杜仲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杜仲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显微镜观察显微结构,通过破壁率来衡量超微粉碎的破壁效果;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粒径粉体有效成分提取效率及在不同溶出介质的溶出度。结果杜仲超微粉体在显微结构、破壁率、休止角及堆密度等方面与普通粉体差异显著;超微粉体的提取率以及在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均高于普通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提高杜仲细胞破壁率,促进杜仲有效成分的溶出,其溶出度还受到溶出介质的影响,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杜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