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揭示了在临床中,病证结合被广泛应用;然在证的标准化、客观化研究中,存在病证孤立研究的现状。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病与证的相关性,提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病证结合的诊疗水平。同时,提出应建立方剂对病证的疗效评价标准,以使中医临床疗效的确切性和治愈率得以充分肯定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证候在疗效评价中的地位和意义,根据某一证候变化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将证候的转归规律评价与某一证候变化评价相结合的证候综合评价方法及可行途径,并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医证候标准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证候要素为核心,通过病证结合以建立证候标准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一个结合点,笔者在整理近10年国内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病证结合的形成,病证结合在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动物模型研制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未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病证结合模式下建立科学的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是实现中医诊治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环节.针对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建立研究过程中关键技术环节,即证候分类、常见证候及变证的确定、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的划分、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依据和形式、证候诊断标准的考核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的证候诊断量表的制订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探讨了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证候诊断量表制定的基本方法,认为多元统计学分析与专家经验的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证候诊断量表的有力保证。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制订的思路和方法将会为其它疾病的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总结和探讨了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证候诊断量表制定的基本方法,认为多元统计学分析与专家经验的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证候诊断量表的有力保证。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制订的思路和方法将会为其它疾病的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一个结合点,笔者在整理近10年国内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病证结合的形成,病证结合在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动物模型研制方面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未来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为提纲,分别从模型含义、研究意义、造模原则、造模方法等方面阐释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作者认为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证候属性评价是现阶段研究遇到的两个主要难题,提出建立以临床辨证标准和基础大样本、可重复研究结果相结合为基础的糖尿病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实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随机对160例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根据《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用尼莫地平法评价。结果实施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疗效显著,中医证候积分、MBI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实施脑梗死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对中风症状的近期改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2010—2013年发表的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研究论文。扶正化瘀胶囊/片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疗效明确,用以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也取得较好疗效。数十项临床研究证实,扶正化瘀胶囊/方与抗乙肝病毒的核苷类(核苷类似物)药物、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熊去氧胆酸以及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其他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高了疗效。此外,也开展了利用人体样本揭示扶正化瘀胶囊的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片的未来研究,可能会有如下趋势:1)扩大适应证;2)进一步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3)优化组方;4)开展新剂型的研究;5)进一步揭示扶正化瘀复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建立是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疗效评价指标建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认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形成是前提、评价指标的筛选是核心、指标考核与验证是关键,为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以辨证施治为主体,健脾利水、和肝益肾、化痰软坚贯穿始终。[结果]治疗31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并用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采用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联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硝外敷脐周腹部治疗及相应护理,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和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芒硝外敷腹部配合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有明显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discuss effect of Lamivudine in liver cirrhosis treatment. Methods: 100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from our hospital's out-patient clinic and hospitalization, from Dec 2002 to Dec 2007, were reviewed. 95 of them, as therapy group, had been given 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2.5 years; other 55 who did not receive Lamivudine treatment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therapeutic effect 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ross effective ratio exists between the...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腹水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将导致心率增快、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平均动脉压下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形成高动力循环状态,结合现代技术对脉象的研究,当机体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时将符合洪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这与目前学界公认的肝硬化腹水(即"臌胀"病)各证型脉象存在较大差异,发现此一差异对"臌胀"病的证候诊断的现代化、客观化和规范化建设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的临床征象,中医证候积分上,肝肾阴虚中医证候因子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候组,阴虚血热、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这三类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第一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肝肾阴虚、脾虚湿盛两组随访前后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阶段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正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肝肾阴虚证候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玲 《世界中医药》2011,6(1):26-2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的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丹参、红花),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肝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后2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PC-III)变化。结果:肝功能(TBil、ALT等)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肝病患者微循环,降低肝脏纤维化,对肝硬化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