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基础情况、合并疾病及临床药物联合使用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部分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统计常用药物二联、三联等使用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男性较多,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该类患者临床用药中,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使用最多;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和前列地尔的患者中,同时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最多。在使用抗心绞痛药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的概率最高;在同时使用抗心绞痛药和调血脂药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的概率最高。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抗血小板药、降血压药、调血脂药、活血化瘀药和血管扩张药常一起联合使用,如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钙、硫酸氢氯吡格雷、前列地尔和美托洛尔最可能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运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治疗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05±1.02)分,低于对照组的(9.67±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心绞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明显降低(P<0.05),缺血性ST段下移改善明显,副作用发生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单用阿司匹林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需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以防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1])。硫酸氢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聚集上效果明显,目前广泛运用在PCI术后。临床上使用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有国产和进口2种,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应用;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价格低,易于推广,其在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40例行PC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虹山片区干休所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5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钙服用。对照组给辛伐他汀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3.8%,前者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TIA 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原则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且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情况有一定改善,脑梗死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可明显降低TIA后脑梗死发生的概率,联合用药治疗效率更高,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二组疗程均在治疗7 d、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改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心绞痛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4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疗程2周。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57%,治疗组82.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张岩  冯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61+63-61,6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5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每周心绞痛发展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时间,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种不良反应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代谢型、联用药物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连续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共7d.检测患者CYP2C19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以1年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 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15例,中间代谢型39例,强代谢型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在弱代谢型较中间代谢型高,中间代谢型较强代谢型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可明显减少卒中复发事件(P<0.05).结论 采用基因分型法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给药.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STUDY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in a large metropolitan population who developed ischemic stroke despite having received antiplatelet drug therapy, and their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DESIGN: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SETTING: Eleven hospitals in western New York State. PATIENTS: 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new or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to one of the 11 study hospitals between January 1 and December 31, 2000, and for whom data were available regarding previous drug therapy.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taking antiplatelet drugs before the onset of stroke was determined.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troke subtypes, in-hospit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mortality, and discharge dru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those without previous antiplatelet drug use. Previous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was observed in 642 (41%) of the 1582 patients admitted with ischemic stroke. The antiplatelet drugs were aspirin alone (494 patients), clopidogrel alone (70),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36), aspiri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platelet drugs (20), and others (22). Patients with previous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were older and more likely to hav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hyperlipidemia, and a histor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large-vessel disease was greater among patients with previous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Patients with previous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discharged with aspirin, clopidogrel, and an aspirin-dipyridamole combination. CONCLUSION: The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ischemic stroke despite taking antiplatelet drugs observed in this regional hospital-based study mandates clinical trials specifically address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查阅文献,综合论点。结果我国人群中脑卒中患者以缺血性为主,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根据不同的药理机制与脑卒中的一、二级预防有着紧密的联系,结论两者在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联合使用取得了比单一使用更好的疗效,本文就该种疗法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2Y1、P2Y12和ITGB3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方法:520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前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d,口服+阿司匹林负荷剂量100 mg/d,口服;术后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 mg/d,口服,服用6个月以上+阿司匹林维持剂量100 mg/d,口服,服用1年,如患者出现胃出血等不宜服用时停止用药。观察患者一般资料、基因分型、P2Y1单体型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关联性。结果:520例患者中约82%为男性,40%为吸烟者;老年、合并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时MACE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03(1.00,1.06)、3.15(1.46,6.78)和2.78(1.51,5.10);合并糖尿病可增加出血风险,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可减少出血风险,比值比(OR,95%CI)分别为1.94(1.14,3.33)和0.51(0.30,0.84);P2Y12 c.-15+742C>T、P2Y1 c.57C>T、P2Y1 c.786A>G不同基因型及P2Y1不同单体型患者PCI术后MACE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GB3因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较小,未作统计学分析。结论:P2Y1、P2Y12和ITGB3基因型不能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1例74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通心络、辅酶Q10、阿托伐他汀钙、维生素E及维生素C。因降脂效果不达标,患者自行停用阿托伐他汀钙,改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1次/d。随后4个月,患者血糖水平较前升高,空腹血糖波动于6.5~7.8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7.7~10.5 mmol/L。7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达11.5 mmol/L,餐后血糖达16.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6%。患者自行停用瑞舒伐他汀钙。3个月后,空腹血糖降至5.9 mmol/L,餐后血糖降至7.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至6.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特征,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昆山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7年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住院病例,共545例,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用药特点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5例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79例(占51.19%),女性266例(占48.81%),男女患者所占比例相近;平均年龄66.84岁,其中>45~80岁患者居多(409例,占75.05%);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以60 mg为主(463例,占84.95%);用药疗程多为1~14 d(508例,占93.21%),平均(7.15±4.71)d;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应用的药品主要涉及奥美拉唑胶囊、前列地尔注射液、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汀钙片、瑞舒伐汀钙片和硫辛酸注射液。结论:中老年人群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人群,临床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时常与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节血脂药等联合应用,符合用药规范,但也存在超浓度用药等问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缺血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内科接诊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一般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8例和试验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0例,分析对缺血发作次数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24h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统计丹红注射液常见临床联用药物,并针对联用组合进行药物相互作用文献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评价,完善联合用药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选取2014年1月-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2673例患者医嘱信息,运用基本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整理联合用药信息,并针对联用频率排序前5位的药物组合,通过CNKI、Pubmed、Web of Science与Cochrane Library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月的药物相互作用文献进行研究。结果:丹红注射液临床常与抗血小板药、调血脂药和脑血管病药物联用,单项合并用药联用频次排序前5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美托洛尔。多项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为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其次为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文献检索发现丹红注射液与这些药物联用的临床效益较好,但仍潜在风险。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复杂,常与功效相近的西药联用,且文献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研究以协同增效为主,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效益,需进行系统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完善联合用药方案,为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提供示范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