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草纲目》载近900种植物药,约有300多种可多部位入药,如防风,其叶主治“风热汗出”,花治“四肢拘急”,籽“疗风更优”。《中药大辞典》载多部位入药的植物药材更多,但都未得到充分利用。笔者对1934年版《中药学》进行详细统计,筛选出含挥发油植物药材96味(包括挥发油药理作用明确而含量少的药材,如麻黄、柴胡等,不包括附药。来源于同一物的如生姜与干姜、桂枝与肉桂等各以一味计之)。其中以地上部分及带根全草入药的只有17味(包括已开发和正在开发利用的人参、麻黄、紫苏等),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用。其它79味,约80%或根、或茎、或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雷公藤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雷公藤中的挥发性成分,对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 江西产地的样品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96%;湖北产地鉴定出了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2.12%;四川产地鉴定出了2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9.1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四甲基-1,2,3,5,6,7,8,8a-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四甲基-1a,2,3,5,6,7,7a,7b-八氢甘菊环烃;β-紫罗酮;α-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地区生姜中挥发油的化学组分。结果:16个不同产地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不同,四川产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偏高,山东产的生姜挥发油提取率偏低;各地区生姜挥发油的成分种类相近,差异在于各成分间的含量不同;各地区生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占比同样存在差异;多个地区生姜挥发油有其特殊的化合物。结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油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肿节风药材采收部位与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肿节风药材的采收部位与最佳采收期。方法分别将采得的不同季节肿节风药材分为根、茎、叶3部分,以60%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季节肿节风药材各部位中反丁烯二酸和异嗪皮啶的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肿节风药材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茎中反丁烯二酸含量最高,根中异嗪皮啶含量最高,综合考虑3种有效成分,以6月、8月含量最高。结论6月、8月份为肿节风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以全株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比较不同产地白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08和Wiley275谱库检索,鉴定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白豆蔻挥发油中均含有桉油精、α-律草烯、β-蒎烯、α-蒎烯、α-荜澄茄烯、百里香素等19个化合物,但含量不同.结论:不同产地白豆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一四甲基一1,2,3,5,6,7,8,8a一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一四甲基一1a,2,3,5,6,7,7a,7b一八氢甘菊环烃;B一紫罗酮;仅一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一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这不仅影响人们用药安全及身体健康,而且极大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展。故测定农药残留量对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讨论并选取14种不同药用部位及采收期限的中药材,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被选药材进行DDT、BHC残留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反证得出该中药材的最佳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然后指导合理采收或挖掘,以控制和降低中药农药残留,使中药产业走上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不同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GC)测定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个成分含量:采用HP-17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320μm×1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以60℃为起始温度,以10℃·min–1升温至125℃,保持5 min,再以10℃·min–1升至150℃,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9 mL·min–1;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采用SPSSPRO在线数据处理软件,以五味子种子中6个挥发油成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α-蒎烯为14.378 8~231.394 2μg·g–1,β-蒎烯为6.559 1~86.622 4μg·g–1,月桂烯为11.873 4~143.526 3μg·g  相似文献   

11.
中药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TCM)是通过蒸馏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获得的植物挥发性成分。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萜类与苯丙素类成分,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其不仅在健康产品中应用广泛,同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痛、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恶性肿瘤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虽然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一步步推进,但是与传统化疗相比除了治疗成本高外,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中药挥发油在对癌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对肺、肝、结肠和胃癌等有着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不仅可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而且能有效延长或阻止肿瘤的复发,具有治疗及辅助治疗的特殊作用。同时已经发现多种挥发油抗肿瘤的机制,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干扰多药耐药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但目前中药挥发油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临床及生活应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挥发油抗肿瘤机制进行概述,分析挥发油的现状,对其问题及发展提出改进方向,期望为中药挥发油在抗肿瘤等研究方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的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包括骨髓和淋巴系统。其病情复杂,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包括多种亚型,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当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剂的有维甲酸及其衍生物、砷剂等,但他们治疗的临床范围多局限于粒系白血病,价格昂贵,而且仍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对白血病的病因学、病理学的认识已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白血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能明确。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一步推广,虽然使白血病的治疗进入了新领域,但是与传统化疗相比除了治疗成本高外,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在治疗白血病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药挥发油不仅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而且能有效的延长或阻止白血病复发、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和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优势。本文通过文献追踪法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挥发油抗白血病机制进行概述,分析了中药挥发油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为加快中药挥发油治疗白血病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挥发油是通过经典或创新提取方式从芳香中药材中获得的油性芳香液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防治。但挥发油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光照、氧气、温度、金属杂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活性成分易通过氧化、分解、异构化、光环加成等反应途径发生转变,其含量与组成的变化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临床风险增加。如何通过环境控制与制剂技术保护挥发油活性成分,以维持挥发油理化性质稳定是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综述中药挥发油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诸多因素,阐明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变化的途径及机制,进一步总结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保护策略,为挥发油的制药大生产质量控制及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存在多种诱因。心血管的保护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中药挥发油类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能够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对中药挥发油特性及其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挥发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肥胖是由于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导致脂肪异常堆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免疫、情绪、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骨关节炎和慢性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有两大类,胰脂肪酶抑制剂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治疗措施虽有效,但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不能确定其安全性。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疗效在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得到广泛验证,以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为线索,阐述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理论基础,从脂肪组织形成和代谢的关键因子角度,总结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作用靶点,提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瘦素(Leptin)、解偶联蛋白1(UCP1)为其共性作用靶点,旨在为今后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肥胖的实验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糖尿病肾"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2-2007年的医学数据,最终经筛选实际进行分析文献129篇,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29篇中医药治疗的文献报道中,共用中药274味,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结论J糖尿病肾病用药是以补益、健脾药和活血、清利药为主,兼及其他,在具体用药上又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文献数据库,筛选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口服中药处方共141首,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口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与利水渗湿药多见。结论:中医药口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治则上注重活血化瘀与利水消肿并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孟祥才  于鹏程  何录文  关瑜 《中草药》2022,53(16):5235-5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药材基原种类混杂、产地多、以野生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药材来源由野生转为栽培、品质下降、产区变化明显。中药资源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增加、对中药知识认识增强和快速发展交通条件是中药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未来中药资源以栽培为主,优质药材是中药资源发展的基本方向。围绕药材质量形成的因素,通过明确具体的基原、具体的生态型,进一步通过目标育种优化种质,实现品种精准化;通过优化产地,实现产地集中化;通过适当生物调控,再现植物野生状态下的次生代谢或增强次生代谢,实现生产技术独特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栽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走进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对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本文从中药发展现状、中药药理特点、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保持中药活力的条件,以及对策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