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45例,非营养吸吮组予鼻饲奶前、后均予非营养吸吮10分钟,对照组不行非营养吸吮,然后观察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非营养吸吮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营养吸吮可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四川中医》2009,27(2):118-119
观察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按摩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静脉点滴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西沙比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至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肠道营养达418.4KJ/(kg·d)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摩疗法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56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生脉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5~10 mL静脉滴注;非营养性吸吮组(吸吮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和非营养性吸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脉组、吸吮组和联合组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不同时间血清胆红素数值、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疗效更显著,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较单用生脉注射液、非营养性吸吮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不能经口喂养的健康早产儿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即吸吮消毒无菌橡皮奶头每日3次,每次5 min,期限为2周)。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消失情况,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消失情况早于对照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7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多潘立酮组19例,采用多潘立酮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使用空奶嘴治疗。结果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多潘立酮组分别为(92.6±35.3)h、(8.5±2.4)d、(11.8±3.1)d,非营养性吸吮组分别为(90.4±34.1)h、(8.9±1.8)d、(11.0±2.7)d,两组比较,t分别为O.19、0.57、0.92,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潘立酮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现喂养不耐受68例占38.2%。出生体质量越轻、胎龄越小,越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有窒息史的早产儿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氨茶碱的应用也与喂养不耐受显著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与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加奶,改进喂养方式,谨慎禁食,及时帮助排气、排便,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有利于帮助早产儿尽快适应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7.
李红姣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22-123
近年来,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喂养问题,使早产儿生存质量下降,甚至降低其存活率。小胎龄和发育不成熟是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胃肠道平滑肌发育越不成熟,胃肠激素也越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高[1]。1诊断标准呕吐≥3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腹胀,即腹围增加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喂养困难、胃潴留等,通过合理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上级医院儿科进修期间,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1年08月收治的186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取了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并给予舒适度护理;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一天之后进行喂养,对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以及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通过对以上的观察得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早产儿摄入的热卡以及奶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生长状况要比对照组的早产儿好,观察组的早产儿最先达到正常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胃肠外的影响时间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到达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要早,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促进早产儿尽量成熟和发育,对胃肠动力也有所改善,在临床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NICU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41例,抚触组41例,对照组40例。3组早产儿均放置于暖箱内给予保暖、抗感染、早期微量喂养等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对照组仅给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抚触组加用国际通用的手法抚触,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疗程10 d,观察3组早产儿消化功能(每日增加奶量、每日排便次数、胎便排净时间)、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与抚触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NICU早产儿消化功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 W I)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规范诊疗的同时,每次喂奶前30 min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谷氨酰胺(0.1g/kg.次,Q8H,连续1周)。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病例的血清GAS、血浆MOT水平,并进行前后对照与组间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平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提高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血中GAS、MOT水平,改善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益生菌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 方法:纳入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分娩并由新生儿科收治的 60 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床号奇偶数分为两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确诊喂养不耐受后对 照组使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各项临床指标评价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相比于 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及胃潴留改善所需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每日奶量增加、 体质量增加、达到全胃肠喂养耗时 3 项指标以及总体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用 药期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小剂量红霉素及益生菌进行治疗均可实现 治疗的目的,但是两种药物效果比较,选择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患儿腹胀、胃潴留及呕吐可得到迅速且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00-170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采用四磨汤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儿科收治的FI患儿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以1:1比例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奶前行非营养性吸吮+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四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腹胀、胃潴留、呕吐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χ2=5.077;观察组患者呕吐、胃潴留、腹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和四磨汤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早产儿血清茶碱的药动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1 例早产儿单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 5 mg ·kg-1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利用 DAS 软件拟合求得主要药动学参数。 结果 早产儿茶碱半衰期为( 43.4 ± 33.2 )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0.682 ± 0.113 ) L·kg-1 , 清除率为( 14 ± 6 ) mL · h -1 · kg -1 。与国内足月儿茶碱代谢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与国外早产儿茶碱药动学参数比较半衰期和清除率有显著差异,而表观分布容积无显著差异。 结论 早产儿茶碱药动学与足月儿有显著不同,且个体差异大,临床需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5.
周静 《西部中医药》2014,(6):148-149
目的:观察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即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干预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等4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干预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可改善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产儿什么时间光疗能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早产儿进行早期蓝光治疗与37例一般治疗组早产儿蓝光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85例早产儿经出院检童和出院后访视,48例早期蓝光治疗组早期双面蓝光治疗3-7天,均无1例黄痘退而复现,均未发生痘红素脑病.一般治疗组37例经蓝光治疗5-7天,有3例黄痘退而复现再次治疗,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双面蓝光治疗,每日8-12小时,照射3-7天,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产儿什么时间光疗能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早产儿进行早期蓝光治疗与37例一般治疗组早产儿蓝光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85例早产儿经出院检查和出院后访视,48例早期蓝光治疗组早期双面蓝光治疗3-7天,均无1例黄疸退而复现,均未发生疸红素脑病。一般治疗组37例经蓝光治疗5-7天,有3例黄疸退而复现再次治疗,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双面蓝光治疗,每日8-12小时,照射3-7天,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治疗危重早产儿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危重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出生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生长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日体质量增长、周身长增长、周头围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危重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记录低体重早产儿胎粪转换时间,观察中医经穴刺激对治疗低体重早产儿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空白组,治疗组用小儿推拿方法按揉天枢等穴,空白组不做处理,分别记录其胎粪转换时间结果:发现治疗组患儿的胎粪排出时间明显短于空白组。结论:经穴刺激可促进低体重早产儿胎粪的排出,治疗便秘,有利于降低低体重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