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本社区中心慢性病高危人群,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观察组慢性病高危人群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对其日常饮食、运动量等进行干预,进行规范的社区健康管理;对照组100例只进行一般管理。分别对两组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1年随访,并观察两组人群的饮食、运动、体格检查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运动和饮食两方面,两组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改善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提高慢性病高危人群防治慢性病的知识水平,预防慢性病发生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对该人群采取了健康教育干预,尤其对其中确诊的2105例高血压、670例糖尿病(以下称慢病组)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和治疗,1年后复查,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对所辖范围内6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与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及社区开展慢性病干预的有效途径,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社区中随机选取200例慢性病患者,通过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使慢性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多种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慢性病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转归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以社区医院为基地,将80例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管理,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测试,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正确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社区开展慢性病干预的有效途径,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观察其对病人的安全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某社区的96例老年慢性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8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管理,探究组病人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管理,对比两组病人的安全用药效果。结果:探究组病人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管理后,其在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评分方面,相较于给予常规方式管理的比较组病人,都明显要好,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管理,具有良好效果,其能有效的提升社区病人安全用药评分,保障病人安全合理用药,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初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488名健康体检者进行乙肝一般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健康体检人群对乙肝有一定认识,教育后健康体检人群对乙肝一般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较教育前明显提高(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检人群进行乙肝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体检人群掌握乙肝相关知识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从而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空勤高血压人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公司空勤高血压人员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按对患者的调查结果使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评价表,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健康教育干预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掌握相关知识的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掌握相关知识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健康行为的评价结果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健康行为的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及身体状况、生活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相美芝 《北方药学》2013,(10):138-139
目的:研究密集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控制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控制效果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化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有较好作用,提高了就医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赵永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42+146-142,146
目的:探讨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以本社区随机抽取的47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并通过问卷发放回收的方式对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对象在健康知识及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教育后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健康教育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针对于辖区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进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及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伊犁州强制戒毒人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探索适合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行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国家制定的统一问卷调查表,对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前后基线调查及绩效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线调查及绩效调查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防治艾滋病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伴教育、专题活动及外展活动都是较有成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0例45~69岁的慢性病高危人群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应用健康管理系统实施疾病风险评估和饮食、运动量化干预管理,对照组200例给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普通随访管理。观察两组1年后的饮食结构、运动状况、体格检查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饮食结构、运动、体质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饮食、运动、体质指数及血脂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前后饮食、运动、体质指数、腰围及血脂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促进慢性病高危人群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农村地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吴江区抽取3个村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研究,于2011年8月进行基线调查;2012年3~7月对上述三村居民进行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其方法包括建立健康知识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播放录像和广播、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小手拉大手-健康大行动"等;干预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农村居民对代谢综合征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54.16%、34.23%、42.54%和19.68%;约41.68%的农村居民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慢性病防治知识,37.60%的农村居民通过子女或周围的人获得慢性病防治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电视广播和"小手拉大手-健康大行动"是农村地区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是控制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键。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并能进一步指导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我院从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实施规范的健康管理,有效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方法对12600人群中慢性病患者及常规体检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健康评估、有目的,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规范化的管理。结果通过定期电话及短信等方式跟踪体检人群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健康管理,慢性病人群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等检出率明显下降。结论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能降低疾病危险性和患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同时降低医疗负担,是新形式下体检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6~12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教育前和教育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健康行为执行能力及不良情绪的评价比较。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6个月后的患者,对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药物知识、运动知识认知得分及总分得分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康行为的各项执行能力和家庭支持率均显著提高,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更好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减轻焦虑,促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光文  彭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30-2531
目的: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力求找到一种合适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调查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观念普遍不完整,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结论:因人施教,形式多样,疾病相关知识和药物相关知识是患者关注的重点,开展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曾畅  张胜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2,(18):115-116,1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体检人群超声检查质量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进行年度团体体检职工的超声检查情况,按检查前是否进行健康教育,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清晨空腹做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健康教育组超声检查配合情况、超声显像显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康教育改善了体检人群对超声检查前的遵医行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受检者主观因素对超声成像质量造成的影响,对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不同体检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某市美容美发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AIDS健康干预方法和效果,为展开健康教育和干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美容美发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进行系列的AIDS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AIDS知识问卷调查,对两组人群干预前后效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组内干预前后,对AIDS知识、传播途径的认识明显改进;组间在干预前后,对AIDS态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人群对AIDS知识知晓率较低,他们是艾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之一,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利于控制我国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期间,对本校某年级两个班级学生展开研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这两个班级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和多层次健康教育,对比两个班级学生抽烟率、健康教育满意度、健康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青少年开展多层次健康教育后,吸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值<0.05。观察组青少年对多层次健康教育方法满意度较高,健康行为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结果 :P <0.05。结论在青少年时期,对其开展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吸烟率,对青少年以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需要终身的治疗与管理,患者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即慢性病的自我管理者。健康信念模式是社会心理学家贝克从社会心理角度去认识健康和健康行为强调信念是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健康信念,患者才能积极主动的做好自我监测工作。本篇依据其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