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8年11月-2000年5月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4-63岁(平均37岁)。开放性骨折6例。骨折按AO分类:C1型2型,C2型13例,C3型4例。结果:经6-17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功能评定根据Dienst等标准,优11例,良7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定固定,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夏和桃,刘沂,张晓林,张桂林,孙祥作者自1989年4月~1992年3月,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44例效果满意。结构与方法微型组合式骨外固定器由钢针固定夹、连接杆、万向接头、矫形... 相似文献
3.
矩形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矩形外固定器,1992年以来,治疗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结果较满意。外固定针固定在2~3掌骨和桡骨干上。根据需要,闭合复位后,可利用外固定器行加压或撑开固定,该固定器具有操作简单和固定牢固等优点,很适宜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3年3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上肢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38例,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20~65(37.3±10.2)岁.均为粉碎性骨折,其中Colles骨折10例,Smith骨折8例,Barton骨折20例(见图1A).1例为开放性伴肌腱、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余为新鲜闭合骨折.有8例骨折门诊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固定,复查X线示骨折再移位而改用外固定器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5.
6.
跨腕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6月~2005年3月,利用外固定器跨腕关节固定治疗45例50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年龄15~78岁(平均44.8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5例5侧,B3型4例4侧,C1型3例3侧,C2型9例9侧,C3型24例29侧。手法或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外固定器静力性固定,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器。随访8~4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6周。4例4侧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Stewan改良的Sarmiento评分):优39例42侧,良6例8侧。腕关节功能按Gar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37侧,良8例9侧,可3例4侧,优良率为92%。结论 闭合复位、单侧外固定器跨腕关节静力性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固定针置入部位,可以避免桡神经损伤及第二掌骨医源性骨折,减少针道感染及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术后早期行手部功能锻炼;无需辅助性植骨促进骨折愈合,是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自制微型多功能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32例。按AO/ASIF分型:A3型9例,C2型7例,C3型16例,其中开放性5例。治疗采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15例,切开复位加外固定17例,植骨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5d,平均3.5d。结果术后随访5~40个月,按照解剖学上的恢复结果,解剖复位8例,功能复位22例,接近功能复位2例。术前尺偏角为-20~10°(平均-10°),掌倾角为-40~0°(平均-12°),术后尺偏角15~25°(平均20°),掌倾角为8~15°(平均12°)。关节功能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19例,可1例。无针道及伤口感染,无针孔骨折,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自制微型可调式锁针外固定器是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价格低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围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Colles骨折29例,Smith骨折6例,Barton骨折2例,均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固定时间6周左右。结果本组病例均获6个月的随访,按改良的Shea评定法评估,优22例,良1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器固定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持续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桡骨下端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16例18侧,年龄29~72岁(平均52.6岁),其中Colles骨折13例15侧,Smith骨折3例3侧.桡骨下端复位及植骨后,以外固定器协助复位及静力性固定.方果 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7周.根据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侧,良4侧,可3侧;优良率为83.3%.方论 有限切开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桡骨陈旧性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是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2010年2月,我院采用掌侧T形钢板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2例,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用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骨折按AO/ASIF分型属A3型11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3年。44例腕部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3周,骨折对位良好,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优15例,良25例,可4例。结论微创内固定加外固定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32例,与同期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恢复顺利,未发现外固定支架松动、骨折断端移位、钉道感染、肌腱损伤、关节炎等并发症。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2~18)个月,所有患者均在6~8周X线显示骨折处明显骨痂形成,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后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掌倾角、尺倾角及桡骨轴向短缩长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组间各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1990年),外固定组优15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90.6%;钢板组优12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1.2%;组间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位效果好的优点,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外顺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自行研制的功能性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18例,结果:经3-17个月的随访,复位质量优良率达89%,1年后随功能优良率达94%,平均4.8个月恢复,固定期间背侧固定针松动1例,4个钉孔感染,去除外固定器经换药痊愈,1例正中神经于复固定后即有所改善,2个月后随访恢复正常,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10周,结论:该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各类型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有效方法,非超关节固定,术后即可行腕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I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外固定支架在术后6~8周拆除,术后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4~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2个月均达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加有限克氏针内固定对治疗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有效防止骨折的再移位和丢失,但不能过早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拆除外固定支架,便于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