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的HSV-1抗体水平及DNA,同时观测纤维蛋白原(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变化及其与HSV-1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MI组HSV-ngG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HSV-1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HSV-11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AMI组中HSV-1(+)组IgG、Fg、血浆黏度、低/高切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HSV-1(一)组;且IgG与Fg、低/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而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表明HSV-1感染与AMI有明显的相关性,与Fg、血液流变特性指标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学杂志》2020,(2):24-26
本文报道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与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RS组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健康对照组(NC组)升高(P<0.05);CRS患者患病时间与高、中、低切变率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分析CRS血流变改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常淋巴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致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淋巴液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静注10%Dextran500(10ml/kg·bw)复制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淋巴液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肠淋巴液(全血量的1/15),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浆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模型组和淋巴液组红细胞电泳率、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液组全血相对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外源性正常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500所致的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原人红细胞增多与血液黏度不按比例升高的适应性调节及机制。方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人群测试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组织供氧指数等。结果①与平原组比较 ,居住海拔3000m1年组血浆比黏度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比容升高(P<0.05) ,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升高(P<0.01) ,组织供氧指数明显降低(P<0.01) ;②与居住高原1年组比较 ,不论是居住3000m3年组还是居住3780m20~30年组红细胞比容明显升高(P<0.01) ,血浆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降低(P<0.01) ,全血比黏度无明显变化,组织供氧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久居高原人群血液黏度不随红细胞比容按比例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增强、聚集性下降以及血浆黏度的下降在适应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比容升高可能是红细胞变形性增强适应性调节结果。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患者检测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银屑病患者测定血小板指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指标.结果银屑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抗原水平及抗凝血酶 Ⅲ(AT Ⅲ)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F抗原 (TF Ag)、TFPI抗原 (TFPI Ag)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AT Ⅲ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TF抗原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水平接近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后TFPI抗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各组治疗前AT Ⅲ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AMI组和UAP组AT Ⅲ活性升高至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SAP组和OMI组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AMI及心绞痛患者发作期 ,外源性凝血途径被启动 ,TF过度表达 ,TFPI反馈性增高 ,AT Ⅲ活性因被过多拮抗和消耗而降低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及hs-CRP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CHD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Hp抗体阳性率、血清中hs-CRP含量以及Hp感染对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 CHD组患者抗Hp IgG阳性率61.3%,对照组抗Hp IgG阳性率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各病型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剧,hs-CRP水平逐渐上升.CHD患者中Hp感染阳性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魏健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2005,9(3):167-170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合并感染情况下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采用成组配对设计,复制单纯烫伤组和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组实验动物模型,每组各7只大耳白兔,检测时相分为致伤后即刻(0h)、致伤后8、24h,模型复制成功后检测各时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值、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K值和全血还原黏度、内毒素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实验动物0h相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8h和24h时相有显著性变化。烧伤复合内毒素组动物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血沉和血沉K值明显升高(P<0.05),而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值轻微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毒素影响了烧伤早期家兔的血液流变性质,造成了对机体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AMI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水平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配对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放射治疗,每次2 Gy,每周5次,共6周.治疗组30例予放疗联合SF治疗,每日1次,每次50ml,每周5次,共6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肿瘤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以血管囊状扩张、毛细血管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等改变最显著,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流态积分、综合积分(P<0.01),从而改善微血管状态;肿瘤患者存在全面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E)、纤维蛋白原(Fg)明显增高,SF可显著降低全血低切黏度、RE及Fg(P<0.01),改善血液流变性.结论 SF可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肿瘤防治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症状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心绞痛35例和30例健康人D-二聚体含量对比. 结果冠心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AMI组增高更显著. 结论高水平D-二聚体是冠心病发病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并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05例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测定了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与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显示: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全血比粘度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浆比粘度以冠心病组增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以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休克期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爱维治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男性烧伤患者,伤后5d随机分为爱维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爱维治用法为1600mg,静滴,1次/d,连续10d,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正常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者。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后高切、中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及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刚性指数(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爱维治后,高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全血黏度、TK、IR均有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结论烧伤患者于休克期后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爱维治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95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例 ,糖尿病90例 (其中合并冠心病40例 ) ,正常老年人50例。以LDYN6A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 (低切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运用SPSS软件行Dunnett检验。结果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组全血粘度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电泳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9例冠心病患者和31例中老年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检测.所选病例平均年龄较大.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全血比粘度特别是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亦高于对用组,差异性显著(P<0.05);血沉和K值二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其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且女性较男性明显.说明冠心病患者血液粘滞性和血液凝固性均明显增强,红细胞聚集性随增龄渐趋增强.女性在中老年期血液凝固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riori,Hp)对感染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抑制因子p27kipl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Hp国际标准株NCTC11637分别感染胃上皮细胞株SGC-7901,测定p27kipl蛋白及mRNA的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率.结果 (1)Hp在3.4×104~1.9×105CFUml浓度时,SGC-7901的增殖指数随Hp浓度增高而显著增高,而在Hp≥14.8×106CFU/ml时明显降低;(2)Hp≥9.6×105CFU/ml时,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显著增高(P<0.01);(3)细胞p27kiplmRNA表达阳性率元显著变化,而p27kipl蛋白表达阳性率呈Hp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 Hp感染可直接导致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紊乱,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kip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紫苏不同部位(苏叶、苏子、苏梗)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为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1)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并能极显著降低低切时的全血还原黏度(P〈0.01);苏叶、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而苏子提取物对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影响;苏子、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浆黏度(P〈0.05),而苏叶提取物则不能降低血浆黏度;阿司匹林对照组只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1)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中切和高切时(60^-1,120s^-1)的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聚集改变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及其对心绞痛发病的影响。方法 :测定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 4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聚集指数 (光密度法 )、红细胞变形指数 (激光衍射法 )、血浆及全血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 )和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法 )。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粘度 ( 4 0s- 1 )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0 .0 5 ) ,且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直线正相关 ,与全血粘度 ( 4 0s- 1 )无相关性。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是红细胞聚集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导致血液高粘滞 ,与心绞痛发作有关 ;选择 10s- 1 以下切变率测定低切全血粘度 ,利于观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聚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