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I 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I 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I 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Ga1β-1,4-G1cNAc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凝集素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Ga1β-1,4-G1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然后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Ga1β-1,4-G1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运用免疫荧光、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Ga1β-1,4-G1cNAc在夹伤后的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发现其表达在外周神经中的雪旺细胞中并于夹伤后的一周达到高峰,于夹伤后两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Ga1β-1,4-G1cNAc在坐骨神经夹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中,说明Ga1β-1,4-G1cNAc在周围神经再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凝集素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然后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分析Galβ-1,4-GlcNAc在正常和夹伤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运用免疫荧光、凝集素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Galβ-1,4-GlcNAc在夹伤后的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发现其表达在外周神经中的雪旺细胞中并于夹伤后的一周达到高峰,于夹伤后两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Galβ-1,4-GlcNAc在坐骨神经夹伤后发生表达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雪旺细胞中,说明Galβ-1,4-GlcNAc在周围神经再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对施万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表达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T-Ⅰ)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的正、反义β-1,4-GalT-Ⅰ表达质粒,转染到施万细胞中,分析转染细胞倍增时间、^3H-TdR掺人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转染正义β-1,4-GalT-Ⅰ后施万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这种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在G1/G0期的细胞数目增加,S期的数目减少。而转染反义β-1,4-GalT-Ⅰ有相反的作用。结论 β-1,4-GalT-Ⅰ对施万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在周围神经施万细胞的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小鼠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1,β-1,4-GalT-1)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RNA,采用RT-PCR方法,得到β-1,4-GalT-I的DNA片断,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β-1,4-GalT-I m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构建了β-1,4-GalT-I/pGEM-T质粒,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应用该探针发现β-1,4-GalT-J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T-1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与 N-糖链合成相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 - 、 、 (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 , ,β-1,4-Gal T- , , ) m RNA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 RT-PCR方法 ,分析 β-1,4-Gal T- 、 、 在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存在。以扩增的 c DNA片断标记探针 ,Northern blot分析β-1,4-Gal T- 、 、 m RNA在正常和损伤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通过 RT-PCR方法 ,检测到 β-1,4-Gal T- 、 、 在小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存在 ;采用 Northern blot方法 ,发现β-1,4-Gal T- 、 、 在正常大鼠坐骨神经中有表达 ,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 ,但三种同功酶的表达变化各不相同。结论 :本实验发现 β-1,4-Gal T- 、 、 在坐骨神经有表达 ,并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生表达变化。提示与 N-糖链合成相关的蛋白修饰调节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LPS刺激HUVECs 4 h后,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β-1,4一GalT-Ⅰ表达变化,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 PKC可能参与调节LPS诱导的HUVECs β-1,4-GalT-Ⅰ的表达,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周围神经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本实验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对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PSD-95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显示,PSD-95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坐骨神经中度表达,损伤后迅速下降;PSD-95 mRNA从损伤后2d开始表达上调;而其蛋白水平于损伤后1周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证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1周PSD-95与nNOS共定位于Schwann细胞上,而与神经丝蛋白NF-200共定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PSD-95通过nNOS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钙蛋白酶家族和FoxO转录因子在肌萎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钙蛋白酶家族成员及FoxO转录因子(FoxO1和FoxO3a)在心脏毒素注射与坐骨神经夹伤致腓肠肌失功能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方法:分别采用坐骨神经夹伤和心脏毒素注射建立大鼠腓肠肌功能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的第3,7,14,21天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腓肠肌组织中的钙蛋白酶Ⅰ、钙蛋白酶Ⅱ和FoxO3a mRNA在坐骨神经夹伤7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钙蛋白酶Ⅲ和FoxO1 mRN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14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钙蛋白酶Ⅰ、钙蛋白酶Ⅱ、FoxO3a 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FoxO1 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7 d时达最高;而钙蛋白酶Ⅲ 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3 d时表达显著下降,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失神经肌损伤过程中钙蛋白酶Ⅲ的表达与FoxO1呈正相关(r=0.901 5);在心脏毒素注射肌损伤过程中钙蛋白酶Ⅰ(r=0.898 7)和钙蛋白酶Ⅱ(r=0.937 4)表达趋势与FoxO3a呈正相关。可见,在不同的肌损伤模型中,钙蛋白酶Ⅰ和钙蛋白酶Ⅱ的表达趋势相似,而钙蛋白酶Ⅲ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再用TNF-α刺激HUVECs,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1,4-GalT-Ⅰ表达变化,应用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的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TNF-α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PKC可能参与调节TNF-α诱导的HUVECsβ-1,4-GalT-Ⅰ的表达,并且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和V(β-1,4-GalT-Ⅱand V)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T-Ⅱ和V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PC12细胞和肝癌7721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T-Ⅱ和V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β-1,4-GalT-Ⅱ和V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Golgi复合体,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Golgi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糖链修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 I)在CD4^+TH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β-1,4-GalT I对CD4^+ TH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 TH细胞,通过RT-PCR、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激光共聚焦技术鉴定CD4^+ TH细胞中β-1,4-GaIT I的表达与定位;分别用rhIL-2、rhIL-12、rhIL-4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CD4^+ TH细胞活化分化,通过半定量RT-PCR、FCM检测CD4^+ TH细胞中β-1,4-GaIT I的表达变化,运用层黏连蛋白结合实验比较CD4^+ TH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用α-乳清蛋白干扰CD4^+ TH细胞表面β-1,4-GaIT I的活性及底物特异性,用层黏连蛋白结合实验分析其对CD4^+ TH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CD4^+ TH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 I;rhIL-2活化的CD4^+ TH细胞长型β-1,4-GaIT I mRNA水平及细胞膜表面β-1,4-GaIT I表达水平、细胞黏附能力均高于未经活化的CD4^+ TH细胞,rhIL-2+rhIL-12诱导培养的CD4^+ TH细胞增强更明显;CD4^+ TH细胞长型β-1,4-GaIT I mRNA水平及细胞膜表面β-1,4-GaIT I表达水平均与CD4^+ TH细胞黏附能力呈正相关;α-乳清蛋白干扰后CD4^+ TH细胞黏附能力降低。结论β-1,4-GalT I在CD4^+ TH细胞中表达,且与细胞黏附能力密切相关,提示β-1,4-GalT I可能在CD4^+ TH细胞的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IGF-Ⅰ、BDNF及TrkB在背根节(DRG)表达变化规律,探讨三者在神经保护和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切断右侧大腿坐骨神经后存活3~28d,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L4-6背根节(DRG)中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损伤后3d,L4-6 DRG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到7-14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IGF-Ⅰ、BDNF和TrkB基因mRNA表达同步变化提示它们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保护及再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11 mRNA在大鼠出生后坐骨神经发育过程的变化。方法:RT-PCR法分析坐骨神经发育成熟过程是HDAC1-1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DAC1-11 mRNA持续表达于大鼠坐骨神经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在大鼠60 d时表达水平显著的低于初生时的表达水平。结论:HDAC1-11 mRNA参与大鼠坐骨神经发育成熟的过程,且其表达水平随着大鼠年龄的增加呈现由高到低的动态变化,提示其与坐骨神经髓鞘的发育成熟以及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正常和损伤的周围神经中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定位和表达变化 ,本研究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 -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 S-10 0和 neurofilam ent免疫双标记 ,研究了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合成影响。结果表明 ,β-1,4-半乳糖苷键主要分布在正常和损伤坐骨神经的 Schwann细胞中 ,图像分析表明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在周围神经损伤后 1~ 2 d内有所增高 ,以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步下降。本研究结果提示 ,周围神经损伤对 β-1,4-半乳糖苷键的表达有影响 ,Schwann细胞表达的β-1,4-半乳糖苷键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修饰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h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夹伤两端高表达,以近端明显,呈簇状聚集。夹伤远端表达较近端稍低。远离夹伤处及相应对侧,SSeCKS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分布较为均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显示:夹伤两端SSeCKS与S100和NF200的共存不明显,但可见部分SSeCKS与GAP43双标纤维。本研究提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可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CDKll^p58和Cyclin D3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夹伤组,运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坐骨神经夹伤段、脊髓腰膨大前角和伤侧腓肠肌内CDKll^P58和Cyclin D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坐骨神经夹伤后,坐骨神经夹伤段及脊髓腰膨大前角、伤侧腓肠肌中的CDKll^58蛋白的表达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而Cyclin D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在假手术组的坐骨神经、脊髓腰嘭大前角和腓肠肌内都可观察到CDKll^P58和Cyclin D3的表达;而坐骨神经夹伤后,在上述部位可检测到CDKll^P58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但Cyclin D3无明显变化;(3)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DKll^P58和Cyclin D3在假手术组的坐骨神经、脊髓腰膨大前角和伤侧腓肠肌内都有共存;而在坐骨神经损伤后这种共存强度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可影响坐骨神经及脊髓腰膨大、伤侧腓肠肌内CDKll^P58的表达,但对Cyclin D3无明显影响,表明CDKll^P58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27kip1和Skp2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淑贤  程纯  陈梦玲  秦婧  高尚锋  沈爱国 《解剖学杂志》2007,30(3):313-316,F0004
目的:研究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坐骨神经夹伤后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Westem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坐骨神经夹伤后,脊髓中p27~(kip1)表达下降后又有所恢复,并且p27~(kip1)和Skp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27~(kip1)和Skp2在正常和损伤后的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都有表达。坐骨神经夹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阳性细胞数目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p27~(kip1)。和Skp2在脊髓腹角神经元及其周围的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相关,对研究脊髓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坐骨神经生后发育过程中CNTF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松 《解剖学研究》1999,21(2):107-109
目的 观察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外周神经组织CNTF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分析正常大鼠坐骨神经发育过程中CNTF mRNA表达量.结果 正常大鼠生后仅1d,其坐骨神经中即可见CNTF mRNA表达,但表达量较低;出生14d后,表达量明显增加;30d时表达量达高峰,60d时的表达量稍有下降趋势.结论 大鼠出生后其坐骨神经中CNTF基因表达量随着周围神经的发育过程而有相应的变化.提示CNTF在周围神经生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