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进行研究,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且病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3.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收治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24 h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为观察组,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糖平均值为(8.35±0.74)mmol/L,对照组血糖平均值为(5.25±0.35)mmol/L,观察组发生病情恶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转归有明显关系,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易出现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不同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和对照组(血糖正常),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9.77±2.1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2±0.5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30.11±1.32)分低于对照组的(36.77±2.47)分, Barthel指数(42.12±2.33)分高于对照组的(31.02±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本文对148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加重: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廖清霞  邓懋清 《北方药学》2010,7(4):10-10,33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在判定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严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的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12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65)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62)两组,平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 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多支冠脉病变及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5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空腹血糖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在发病72 h内进行空腹血糖的测定,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或餐后血糖升高)与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急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组108例,血糖正常组15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脑梗死患者242例,脑出血患者16例,死亡5例,存活253例,其中死亡组血糖平均值为(7.82±3.71)mmol/L,存活组血糖平均值为(5.81±1.86)mmol/L,两者优势检验可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预后存在相关性,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后血糖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差,致残率、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应激性升高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血糖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66例、血糖正常组60例,通过比较观察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近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后脑心综合征166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步文广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0-134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6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S发病率为38.2%,出血性脑卒中发生CC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脑干、小脑及基底节丘脑病灶合并CC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OS);CC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结论CC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京娥  陈燕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2016,(18):2733-2736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 IGF-1、HMGB-1、GSN 和 MIF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IGF-1和 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 IGF-1和 GSN 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IGF-1和 GSN 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1),而 HMGB-1和 MIF 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 P <0.01),预后良好组的 HMGB-1和 MIF 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1)。并发现 IGF-1水平与 HMGB-1( r =-0.457, P <0.05)和 MIF( r =-0.536, P <0.05)呈负相关,与 GSN 呈正相关( r =0.754, P <0.05);HMGB-1水平与 GSN 呈负相关( r =-0.486, P <0.05),与 MIF 呈正相关(r =0.864, P <0.05),GSN 与 MIF 呈负相关( r =-0.758, P <0.05)。结论IGF-1、HMGB-1、GSN 和 MIF 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177例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及闭塞组,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狭窄组患者FBG与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SI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且轻度组和中重度组的FINS、ISI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IR,并且IR程度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及早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ISI,可作为脑血管造影前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呼吸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预防感染、预防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MOCA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行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呼吸指标,降低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症状特点及与卒中类型关系。方法对897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发作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卒中癫痫发病率为8.7%(78/897),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出血,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最低。早发性癫痫54例(69.2%),治疗效果好;迟发性癫痫24例(30.8%),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癫痫是老年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与卒中性质相关,经正规抗癫痫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6例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人院后12小时内心电图检查,对有异常者再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动念变化。结果: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73例心电图异常(76.04%),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与缺血性卒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3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42例(57.53%),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改变与缺血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52例有意识障碍与21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使可逆性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脑出血48例、脑梗死54例与对照组(非脑卒中)高血压患者55例的PP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脑出血组、脑梗死组PP与对照组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五个年龄亚组中,PP≥8.7kPa的异常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大,PP≥8.7kPa的异常率在脑卒中组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 PP增高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脑卒中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