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超氧化物歧化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了55例肺癌、33例肺部疾病及40例对照组血清中的SOD活性、MDA含量、TNF-α和IL-6水平.结果:肺癌患者SOD活性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 MDA、TNF-α和IL-6则显著的高于对照组 (P<0.05);随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SOD活性逐渐增强;MDA、TNF-α和IL-6则迅速下降,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其变化与肺癌的治疗效果与病情相关.结论: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TNF-α和IL-6水平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测定这些指标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93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清TNFα、IL-8和sIL-2R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NFα、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Dukes分期C+D期结肠癌患者血清TNFα,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DukesA+B期(P〈0.001),手术后3年复发者血清TNFα、IL-8和sIL-2R的含量均高于未复发组(P〈0.001)。结论TNFα、IL-8、sIL-2R是与结肠癌病情变化和预后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作为结肠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65例男性矽肺患者为病例组,以70例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的在岗作业人员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对照人群和矽肺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矽肺I期患者血清中有显著性变化的生物标志物(MDA、IL-6和TNF-α)检测数据为数据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联合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对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患者血清中SOD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 > 0.05);矽肺I期及Ⅱ期患者血清中MDA及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矽肺I期患者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排序为:3个指标联合检测(0.89) > IL-6(0.86) > MDA(0.81) > TNF-α(0.65)。结论:IL-6、TNF-α和MD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65例男性矽肺患者为病例组,以70例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的在岗作业人员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对照人群和矽肺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矽肺I期患者血清中有显著性变化的生物标志物(MDA、IL-6和TNF-α)检测数据为数据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联合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对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矽肺患者血清中SOD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 > 0.05);矽肺I期及Ⅱ期患者血清中MDA及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矽肺I期患者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排序为:3个指标联合检测(0.89) > IL-6(0.86) > MDA(0.81) > TNF-α(0.65)。结论:IL-6、TNF-α和MDA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矽肺早期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中药制剂蛋珍油对食管急性放射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放射组、蛋珍油组。观察各组食管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各组食管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因子IL-1BmRNA、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放射组中可见食管急性放射损伤组织形态学改变,并且食管组织MDA含量及IL-1βmRNA、TNF-α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高(P〈0.05)。蛋珍油治疗后能改善食管放射损伤的病理变化,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及TNF-αmRNA表达(P〈0.01),同时增高SOD活性(P〈0.05)。结论:蛋珍油对家兔食管急性放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血清和白细胞胞质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水平的变化与意义。方法TNF活性应用传统的生物学结晶紫法测定。采用IL-6依赖细胞株MH60-BSF2进行IL-6的生物学活性的测定。半固体琼脂法检测白血病集落(L-CFU)和粒一巨噬细胞系集落(GM-CFU)数量变化。结果治疗前的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水平(P〈0.01)。白细胞(WBC)升高期的血清TNF和IL-6活性出现降低趋势,但只有IL-6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后的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活性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的相应水平(P〈0.05)。治疗前WBC胞质TNF和IL-6活性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WBC高峰时胞质TNF活性升高更加明显(P〈0.05),缓解时胞质TNF活性明显降低。但在治疗过程中胞质IL-6活性轻度降低,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NF和IL-6活性的变化与APL患者外周血WBC数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TNF变化与骨髓L-CFU数量明显相关(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虽然影响APL患者血清TNF和IL-6水平,但与该组患者的外周血WBC数量变化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中药对晚期肺癌恶病质小鼠治疗反应状况。方法建立晚期Lewis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非荷瘤对照组、荷瘤对照组、中药组和甲羟孕酮组。浓缩中药溶液和甲羟孕酮(16mg/kg·d)于造模5天后出现恶病质后每日灌服0.2ml,对照组0.2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天。观察小鼠体重、饲料消耗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TNF-α、IL-6的表达。结果(1)小鼠生存状态:体重和饲料消耗量,中药组和甲羟孕酮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甲羟孕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中药组和甲羟孕酮组TNF-α和IL-6表达较荷瘤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少(表现为灰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化痰中药对TNF-α、IL-6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改善Lewis肺癌恶病质小鼠的生活质量上与甲羟孕酮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AS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CRP的含量.结果 活动期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含最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活动期AS患者的年龄较非活动期患者小、病程也较非活动期短.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浓度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即使在非活动期AS患者体内仍存在一系列免疫活动,故应在早期积极控制病情的进展,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活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体内抗氧化体系损伤及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和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肺癌患者血中硒(Se)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Se水平,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癌肿完全切除后,血中Se水平,GSH-Px、SOD活性明显升高,MDA、SIL-2R、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肺癌患者中Se、GSH-Px、SOD与SIL-2R、TNFα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01)。MDA与SIL-2R、TNFα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抗氧化体系严重损伤,硒、抗氧化物酶与细胞免疫关系密切,同时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与食管癌分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128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84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血清VEGF、TNF-α和IL-6浓度,并与8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食管癌组血清VEGF、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食管平滑肌瘤组和对照组( P﹤0.01)。食管癌患者IV期组﹥III期组﹥I、II期组(P﹤0.01)。伴有淋巴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1)。结论:外周血VEGF、TNF-α和IL-6水平与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判断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ET-1(0.212±0.031vs0.147±0.015VS0.103±0.032)、VEGF(0.267±0.023VS0.166±0.021vs0.112±0.012)、MVD(26.75±3.20VS23.14±3.38VS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VS0.141±0.032)、VEGF(0.256±0.022VS0.154±0.037)、MVD(27.62±3.58VS17.13±3.13)](P〈0.01或P〈0.05)。结论: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张忠新  贾伟丽  宫率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02-1903
目的:检测术前放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56例直肠癌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正常人S—VEGF为115.72±15.71μg/ml,直肠癌患者放疗前S—VEGF水平为366.88±40.58μ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为251.01±33.61μg/ml,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但仍高于健康正常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疗前直肠癌患者S—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放疗能够降低S—VEGF水平,但术前放疗后S—VEGF仍高于正常人,加用抗VEGF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很必要的。术前放疗+手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模式很可能成为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家兔食管急性放射损伤时食管组织MDA含量以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对家兔食管进行照射后第1、4、7天观察食管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检测食管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照射后7天内食管组织中MDA含量均增高(P〈0.05);IL-1β、TNF-α mRNA在照射后7天内均有增高表达。结论:脂类过氧化反应与细胞因子IL-1β、TNF-α均参与食管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6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VEGF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同期选取23例因子宫肌瘤合并慢性宫颈炎行子宫全切的患者及20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常规蜡块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L-6和VEGF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法,IL-6和VEGF在宫颈癌和CIN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和异型细胞的胞膜和(或)胞质,IL-6在炎症宫颈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上皮基底层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胞膜和(或)胞质。IL-6在炎症宫颈、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55.O%和84.4%,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01)。VEGF在炎症宫颈、CIN和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和80%,阳性表达率也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和VEGF表达有关(P〈0.05)。结论:IL-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是增高的,作用可能是促进了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参与了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YFRA21—1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3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妇女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YFRA21—11及CA125,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Mn—SOD水平较卵巢良性病变及正常妇女明显降低(P〈0.05或0.01),CYFRA21—1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Mn—SOD、CYFRA21—1及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7%、81.9%和79.5%。三者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5.1%,准确度提高到94.7%。结论:联合检测Mn—SOD、CYFRA21—1及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以及同时探讨标本溶血程度对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3例SCLC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62例正常对照及35例溶血标本的NSE水平。结果:SCLC组血清NSE水平(37.64±36.95)μ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1.94±4.19)μg/L和正常对照组(8.92±3.95)μg/L(P〈0.01);SCLCⅢ,Ⅳ期患者血清NSE水平(53.58±40.87)明显高于Ⅰ,Ⅱ期(14.66±6.48)(P〈0.01)。SCLC治疗前NS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以NSE水平为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7.3%、83.1%和85.4%。标本溶血对NSE测定影响很大,并且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NSE结果显著升高。结论:NSE可作为较好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对SCLC诊断,尤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NSE值随溶血程度呈递增趋势,因此,应严格避免溶血,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yruvatekinase,TUM2-PK)在结直肠癌血浆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作为肿瘤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lisa方法测定16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浆TuM2-PK浓度,以及4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浆TUM2-PK浓度(其中22例追踪测定术后血样浓度,7例追踪肿瘤复发转移后进行XELOX方案化疗1次后血样浓度)。同时期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浓度。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TUM2-PK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血浆TUM2-PK值与Dukes分期较晚(P〈0.01)以及复发远处转移(P〈0.01)明显相关。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血浆TUM2-PK在原发肿瘤的病理分级不良(P=0.047)、淋巴转移阳性(P=0.030)、有远处转移(P:0.022)、DukesD期(P=0.048)情况下明显升高。在特异性相同的情况下,血浆TUM2-PK敏感性比血清CEA高(80%VS5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上升。追踪术后及化疗后患者血浆TUM2-PK浓度变化,发现其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浆TUM2-PK水平在罹患结直肠癌,尤其是发生浸润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在术后及化疗后下降明显,有望成为筛选和提示进展的诊断指标,并在检测疾病动态变化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肺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CA125、NSE和CYFRA21—1四项指标。结果:病人CEA、CA125、NSE和CYFRA21—1高于正常人(P〈0.01),并且随着期别进展,肿瘤标记物水平逐步升高。^99mTc—MDP骨扫描明确骨转移的占25.64%(40/156),Ⅳ期81例患者48.12%(39/81)发生骨转移。结论:^99mTc—MDP核素骨扫描可作为肺癌分期检查的筛查手段;随着肺癌病程的进展,肿瘤标记物CEA、CA125、NSE和CYFRA21—1的水平逐渐上升,^99mTc—MDP骨扫描联合肿瘤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TGF—β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TGF—β1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ELISA方法测定6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7例正常女性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低分化的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略高于高、中分化的患者(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使血清TGF—β1浓度显著下降。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正常女性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TGF—β1水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