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组织发生与细胞分化机制。方法:对20例DA中不同类型的蛋白细丝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对4例DA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标记表明,肿瘤上皮中梭形、多边形细胞CKH、CK8、CK19呈不同程度阳性,间质中纤维细胞vimentin阳性,部分间质细胞smooth muscle actin阳性。超微结构观察见肿瘤上皮细胞内存在张力丝,细胞间桥粒连接,间质中见肌纤维母细胞,部分上皮巢周围组织疏松。结论:DA可能为牙胚发生较早阶段发生的肿瘤,且肿瘤上皮有向角化细胞分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成釉细胞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容易复发,目前对调节AM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AM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体外培养的细胞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保持二倍体细胞的特征,细胞增殖不活跃,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永生化AM细胞株的建立,为长期观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AM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AM中高表达,并与AM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另外,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等方面也有初步的研究。AM的临床研究进展缓慢,手术仍是治疗AM的主要方法,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AM的病理类型。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发展.根治性手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进忠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27(6):373-375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关于其浸润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釉细胞瘤有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浸润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追踪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影响壁性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因素及刮治术复发病例观察。方法 对44例壁性成釉细胞瘤患者术后观察1年~25年4个月,平均5年7个月。结果 ①刮治术后复发(8/35)多于根治术后复发(1/9);②肿瘤生长呈壁内型(4/7)和混合型(3/4)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腔内型术后复发(0/15);③蜂房型(3/3)刮治术后复发明显多于单房型(1/20);④刮治术后2年内肿瘤易出现复发(7次/5例);⑤刮治术后复发者再次刮治仍有再复发倾向。结论 ①X线表现呈蜂房型者应做根治疗手术;②刮治术后病理呈壁内型或混合型生长方式者应重视定期复查;③刮主后病例应常规定期复查5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分化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7例恶性成釉细胞瘤组织中PCNA、Ki-67、CK19以及CK10和13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和Ki-67在恶性成釉细胞瘤中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5)。CK10和13在恶性成釉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5)。而CK19在良恶性成釉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良性成釉细胞,CK10和13的阳性表达率有助于恶性成釉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瘤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谦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27(5):273-275
成釉细胞瘤是独具特性的一种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建立成釉细胞瘤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本文对建立成釉细胞瘤动物模型的材料、方法、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造釉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9,5(1):49-51
造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据Bhaskar统计该瘤占颌骨牙源性肿瘤的18%。Cusack首先对该瘤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无一确切的名称,许多学者试图证实该瘤的外周细胞就是造釉细胞,因而“造釉细胞瘤”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病因学:Lucas用多发瘤病毒在人和鼠身上激发出该瘤,Csiba又在该瘤中发现能引起肌痉挛病毒微 相似文献
9.
56例壁性造釉细胞瘤临床和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作者对56例壁性造釉细胞瘤进行了临床和X线分析。56例均为牙源性角化囊肿造釉细胞瘤变。发生率占造釉细胞瘤的28.2%。10 ̄29岁(45/56)多见,平均21.8岁。下颌骨(53/56)多见,下颌升支体(40/56)多见。X线表现分三型:①升支体型,此型又分含牙型(31/56)和非含牙型(9/56);②根尖下型(12/56);③根间型(4/56)。X线诊断要点:升支体或体部,单房或数个大小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OXC13 mRNA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7例AB(原发AB 29例,复发AB 14例,恶变AB 4例),同时选取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7例作对照。结果HOXC13 mRNA AB中阳性率为97.9%(46/47),10例KCOT中7例为HOXC13 mRNA阳性表达,但在7例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仅3例为HOXC13 mRNA阳性表达,AB、KCOT、正常黏膜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5,P=0.001),但角化及颗粒样变退化细胞却为阴性。在部分AB间质成纤维细胞质中也有阳性表达,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纤维也为阳性。结论在AB中存在HOXC13的高表达;HOXC13 mRNA在AB上皮中的表达有异质性,该基因可促进上皮的增殖,其丢失可导致上皮细胞的角化和退变。 相似文献
11.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3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和X线特点以及相关随访资料,并对照观察该型肿瘤的组织结构、生长方式以及肿瘤性上皮衬里的形态特征。结果:本组10-29岁为高发年龄,91%发生于下颌骨,累及上颌骨者仅3例;根据组织学特点,本组肿瘤被分为单纯囊型(I型,8例)、伴囊腔内瘤结节增殖(Ⅱ型10例)和伴囊内肿瘤浸润(Ⅲ型,15例),3种亚型,29例随访患者中有6例术后复发,手术与复发间隔4-11年不等。结论:综合分析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提示肿瘤复发可能与其发生部位、术前临床诊断以及组织不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 10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 - 10 )在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7例ABMMP - 10的表达 ,同时以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 9例为对照。 结果 MMP - 10在 1例 (11.1% )OKC棘层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 ,基底层细胞表达较弱或丢失。在AB的外周层及星网状层细胞中强阳性表达 2 3例 (6 2 .2 % )。MMP - 10中AB与OKC相比P <0 .0 0 1。随着AB的复发阳性表达强度增加 ,表达率升高 ,原发AB ,7例阳性(4 3.8% ) ,复发AB ,16例阳性 (76 .2 % ) ,原发与复发AB相比 P <0 .0 5。MMP - 10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病理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MMP - 10的高表达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 ,可能为该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核DNA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点。方法对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上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及成釉细胞瘤外周柱状细胞和中央星网状细胞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结合倍体和直方图分析。结果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细胞DNA增殖倍体含量较高 ,细胞增殖相对活跃。角化囊肿棘细胞增殖较基底细胞活跃。根尖囊肿DNA含量高与炎症刺激细胞增生有关 ,含牙囊肿细胞增殖不活跃。结论 细胞增殖活跃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及成釉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索有助于诊断和临别诊断的组织学标记物。方法 对4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行HE染色及组织学观察;并对其中的25例行荆豆凝集素(UEA-1)、兀鹰血凝集素(BS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0例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组织学上可分为3个亚型:第一型5例(12.5%),第二型20例(50.0%),第三型15例(37.5%);UEA-1、BSA 相似文献
15.
人成釉细胞瘤中细胞周期素B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成釉细胞瘤 (ameloblastoma ,AB)中G2 /M期周期素B1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73例AB(原发组 3 2例、复发组 3 3例、恶变组 8例 )进行了同期素B1检测 ,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 ,OKC) 19例 ,正常口腔黏膜 7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B1)在正常口腔黏膜 2例中核阳性 ,7例OKC中的棘层细胞核为阳性。 46例AB核为阳性。三者相比P <0 .0 0 1。在AB中伴随复发与恶变核阳性表达增加 ,其中原发AB 13例 ,复发AB 2 5例 ,恶变AB 8例核为阳性 ,三者相比P <0 .0 5。结论 :cyclinB1与AB的发生复发及恶变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 ,在G2 /M调控点上可能存在异常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成釉细胞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 ,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4 3例AB(原发 16例 ,复发 2 1例 ,恶性 6例 )进行了上皮性钙黏附蛋白 (E cad)、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MMP 9)及其血管生成因子 (VEGF)的定位表达。结果 侵袭恶变AB细胞离散度增加 ,基膜断裂消失 ,瘤细胞外侵 ,E cad在AB中表达下降 ,MMP 2、MMP 9在AB上皮中有 2 8/41例和 30 /43例强表达 ,AB中VEGF阳性表达随着AB复发、恶变而逐渐增加 ,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E cad、MMP 9、VEGF与其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 (rs=0 30 9、0 5 19、0 381,P <0 0 5 )。结论 AB为具有较高侵袭性的肿瘤 ,其生物学行为与E cad的丢失和异常表达 ,MMP 2、MMP 9、VEGF的强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