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染是恶性淋巴瘤主要的病因之一.感染导致恶性淋巴瘤形成的机制分为三类:①直接感染淋巴细胞,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如Epstein Barr病毒、人疱疹病毒8、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等;②引起免疫缺陷,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③通过慢性免疫刺激异常活化淋巴细胞,如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鹦鹉热衣原体等.恶性淋巴瘤的感染病因学研究对于阐明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淋巴瘤治疗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调查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997年1月 ̄1998年3月住淋巴血液病房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例中41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84%。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60.79%;其次为皮肤和消化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感染者3倍;41例感染患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近几十年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该病主要与感染、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遗传倾向有关,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某些职业和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吸烟与饮酒、社会经济学地位和小型家庭等。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方可导致淋巴瘤的发生。本文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恶性淋巴瘤病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邢沫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9,(6)
目的:调查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997 年1 月~1998 年3 月住淋巴血液病房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8 例中41 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84 % 。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60 .79 % ;其次为皮肤和消化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率是非感染者3 倍;41 例感染患者在病程中送检标本共34 次。结论:护理人员应明确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加强恶性淋巴瘤患者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L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处于转化前后不同分化阶段的一大类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近年来 ,有关淋巴瘤的分类和治疗均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 霍奇金淋巴瘤1 1 分类和命名 自霍奇金病 (Hodgkin'sDisease,HD)于 1 865年被正式命名以来的一百多年间 ,由于其病理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反应细胞的混杂性 ,对其特征性异常细胞即里一斯细胞 (Reed -SternbergCell)的性质和起源始终未能充分阐明 ,霍奇金病一直被沿用至今。 1 994年Hansmann研究组[1 ] 及 1 995年… 相似文献
6.
7.
8.
大部分重度恶性淋巴瘤(LGL)病例采用标准治疗方案仍不能治愈,因而加强LGL的临床及血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LGL的病理生理学及其治疗现状,重点叙述了细胞因子及其嘌呤类似物在LGL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监测技术在LGL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我院1991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恶性淋巴瘤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6~78(平均40)岁;病程半个月~2年(平均4个月)。全部病例均经细胞学穿刺或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恶性淋巴瘤。其中症状不典型的有15例,占38%,本病早期常常容易误、漏诊,现将15例资料分析如下。误诊分析一、长期发热误诊为肺炎例 1 女,60岁,因发热1个月,解稀糊便2天,于1992年2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8.2℃,贫血外观,皮肤无瘀点和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和扁桃体无异常,心音正常,左肺底闻及少许湿音,肝脾未扪及。白细胞11.4×109/L,中性0.84,淋巴0.16。肝、肾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11.
12.
13.
原发于结膜的恶性淋巴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结膜的恶性淋巴瘤罕见 ,相关的文献报道很少 ,且多是将所有发生于眼眶及眼球附属结构的淋巴瘤一起来报道。我院自 1 981年至 1 997年收治诊断明确的结膜恶性淋巴瘤 2例 ,本文结合病例对其进行讨论 ,并进行了文献复习。1 临床资料【例 1】 女 ,4 1岁。因发现右下睑内侧肿物 1 8个月、左下睑肿物 1 1个月而就诊 ,检查见双下睑及穹窿部结膜可见粉红色结节样隆起 ,活检病理示结膜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小淋巴细胞型 ,B细胞来源 ,于1 997年 9~ 1 0月行双侧全结膜区放疗 ,6MeV电子束单前野照射 ,DT4 40 0CGY/2 2f/30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本科室收治的18例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途径和体会。结果进一步了解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论由于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其发病频率、细胞来源、组织学类型以及临床预后等均不同于结内恶性淋巴瘤,应该提高时本病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恶性淋巴瘤10例延误诊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者诊断困难。为提高对本病某些不典型表现的识别能力,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恶性淋巴瘤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29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胃部恶性淋巴瘤13例(44.8%),小肠4例(13.8%),回盲部9例(31.0%),结肠3例(10.4%)。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术前内镜、消化道造影确诊率分别为29.2%、5.6%,消化道造影结合CT确诊率为11.1%。术中快速病理检查3例均被确诊。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胃部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盲部。仅凭症状及体征很难与胃肠道其他疾病区别。内镜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应特别注意多次、多部位且深达粘膜下取材活检;消化道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但如不重视分析反起误导作用。手术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对可疑患者应放宽手术指征,重视术中所见避免误导,多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25例分析及误诊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淋巴瘤为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肿瘤,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典型病例常与其它疾病混淆。我院自1984年共收治25例淋巴瘤病人(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入院即能确诊者6例,其余19例均首诊为其它疾病,后经临床观察及反复检查才得以确诊。现结合复习有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3例。30岁以下11例,31岁至50岁6例,51岁以上8例。首发症状:淋巴结肿大8例,发热5例,胸痛、胸膜炎表现者4例,白细胞计数增高似白血病表现者4例,腹 相似文献
18.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12例误诊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233004]舒继红,王圣应,夏黎明扁桃体恶性淋巴瘤临床并不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我院1987年至1993年收治扁桃体恶性淋巴瘤20例,误诊12例,分析如下:一、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少贤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表现不典型者易误、漏诊。作者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但临床表现不典型的10例,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本病某些不典型表现的认识。一、以右下腹疼痛、消瘦、便... 相似文献
20.
朱雄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34-38
恶性淋巴瘤多具有特征性或诊断性形态学特点和(或)免疫表型,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些类型淋巴瘤具有特异性遗传学异常,可应用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诊断,这些技术在诊断的同时,还能进行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并能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评价对治疗的反应。分子检测技术在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上的价值有限。霍奇金淋巴瘤中恶性细胞少,难以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