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德西 《光明中医》1996,11(1):38-40
杂病治验四则毛德西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会厌逐瘀理气血加减治疗梅核气张某,女,48岁,1990年10月就诊。患者因咽部有异物感半年,加重并呈声音嘶哑10天来诊。罹病至今,曾用抗菌素及强的松等药治疗,病情反有加重之势,10天前,因情绪郁闷,咽部如...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杂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青龙汤 (麻黄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半夏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及痰饮咳嗽病的方剂。其功用是解表化饮而重在化饮 ,临床多用于咳嗽哮喘类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以及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喘等疾病而属于表寒里饮者 ,其疗效是肯定的。而笔者将其用于更广泛的杂病领域 ,同样取得肯定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介绍验案于下 :1 项痹侯某某 ,男 ,5 4岁 ,山西某发电厂高级工程师 ,1 998年 1 1月初诊。患者经常伏案工作 ,近一年来感颈部及肩部酸痛伴上肢轻变麻木…  相似文献   

3.
1 湿温 周某,女性,65岁,2006年9月15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发热15d来诊.患者反复发热,每日体温在38℃左右,曾在我院以"发热待诊"住院治疗,每日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炎琥宁针静脉输液,白天输液时体温降至正常,夜间发热,血常规示WBC9.6 × 109/L,N 0.65,L 0.35;胸片正常.在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作骨髓像检查无异常.现症见发热,胸闷,恶心,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苔如积粉,脉弦.诊断为湿温,辨证为邪伏募原.  相似文献   

4.
内伤杂病治验四则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2007年4月16日初诊。自述左下肢膝关节肿大疼痛3月余。3月前曾不慎跌倒摔伤一次,尔后关节逐渐肿胀疼痛明显,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滑囊炎”给予局部抽液抗菌素等治疗。每次抽液后次日肿大如故,连续抽液1周,且关节肿大越明显,现痛胀乏力,呻吟不已,饮食日渐减少,已不能下床活动,查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痛苦面容。左膝关节明显肿大,局部触之有热感,舌暗红脉弦细,重按无力。此乃肝肾不足、脾失健运,膝部外伤,湿浊瘀热之邪下注于关节所致。治宜补肝肾、祛湿活血清热,方用四妙汤加味治之。  相似文献   

5.
郑汝谦为扬州中医儿科“谦”字门的传人,业医六十余年,富有临证经验。本文介绍其儿科验案四则:1.宣上通下治愈中毒性肠麻痹,2.清室温化法治疗深秋伏署,3.开郁理气治疗“心肌炎”,4.归葛饮治疗“亚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7.
1 幼女带下病曾××,女,9岁,学生,1986-9-10初诊:其母诉自8月7日阴道下血,量少,血色鲜红,质稀无块,一旦血净后阴道溢出赤黄带,量少,质粘稠,无异常臭味,绵绵不断。昨日始少腹隐痛,入夜手足心热,性情急躁,喜哭,溲黄便秘,面部烘热。查:五官端正,身体肥胖,胸廓饱满,乳房发育及身高均超出同龄儿童。未见异常毛发分布。  相似文献   

8.
一、顽固便秘孙×,男,54岁。1985年11月8日初诊。门诊号:04662。患者便秘数月,服通降滋润药数十剂,收效甚微。察其面色青黑,脉沉身冷,舌淡少苔。此乃肾阳不足、寒盛阴凝之象,非投温通之剂无以启闭。处方: 制附片9克,干姜、甘草各6克,肉桂  相似文献   

9.
一、湿热疮疡治验查××,男,32岁,工人,1978年6月就诊。病者腰以下生疮已一个多月,两臀部、两腿内外颗粒无间,瘙痒特甚,搔抓后流黄水,水流之处又生新的脓疱疮。经注射青霉素多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均罔效。就诊时,病者自觉烦躁,不停地搔抓,尤其夜间难以入睡。饮食尚可,小便短黄,大便如常,脉弦实,苔薄黄。证属湿热下注,火毒内郁之证,用升散内托,清热燥湿法治疗,疏  相似文献   

10.
11.
1、黄××,女性,50岁,小学教师,初诊时间:1982年2月22日。头晕目眩已5年,经多方治疗,病情稳定。于去年春节间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复发并较前加重。诊时见症:眩晕,走路跛行,肢体乏力,时时欲倒,夜间多梦,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烦躁,时有汗出,舌黯红,苔黄腻,脉弦细微数。血压:180/100毫米汞柱,心电图报告为供血不足,脑血流图示脑血管动脉硬化,延中西医诊治。  相似文献   

12.
痿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贞慧 《光明中医》2001,16(6):41-43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不用 ,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痿病治疗论述颇多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 ;《丹溪心法》强调“泻南方 ,补北方”之治法 ;《景岳全书》主张“当酌寒热之深浅 ,审虚实之缓急 ,庶得治痿之全” ,笔者认为治疗痿病 ,必须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 ,才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例案介绍如下 :例 1 :官某 ,女 ,4 2岁 ,工人 ,1 982年 1 1月 7日就诊。诉 :患者于昨日强力劳动 ,反复汗出湿衣 ,当晚因热水中断 ,用冰水洗澡 ,午夜自觉恶寒 ,晨起手足冰冷 ,下肢无力 ,难以站立 ,…  相似文献   

13.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医理论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灵活用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笔者诊治的典型病介绍如下. 1过敏性紫癜 杨某,女,14岁,2000年5月27日就诊.在市内某医院住院1个月,确诊为"过敏性紫癜",予抗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半月不见好转,半月前又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阿塞松治疗,但皮疹仍此起彼伏.患儿体胖,体重较入院前增加5kg.额面部、背部满布红色疱疹,部分结脓痂,烦躁不安,双下肢布满鲜红色及暗红色皮疹,蔓延至臀部,大便于结,唇舌红赤,苔黄厚,脉微数.辨证:热伏血分,淤血阻络.治以清热解毒,化淤消斑.处方:青黛9g,紫草、金银花、连翘、丹皮、牛膝、鸡血藤、丹参、赤芍各10g,乳香3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逐渐减停激素.服7剂后,皮疹渐退,未起新皮疹.又以上方加减服用3周,诸症消失,病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席汉氏病多由产后大出血、严重感染、休克等原因引起,临床常见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不孕伴毛发脱落,性欲低下,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虚弱的综合症状。本病在祖国医学多属“虚劳”,气血虚弱,元真亏损的范畴。若治疗得当,亦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杨××,女,42岁,工人。1973年底因难产分娩大出血合并感染住院治疗半月。出院后无乳汁,并渐感心悸怔忡,乏力,畏寒肢冷,头晕眼花,耳鸣健忘,倦怠嗜睡,纳差泛恶,大便数日不行。继则  相似文献   

16.
一、阴吹案患者王××,27岁。农民,门诊号3771。病员自述于生产后五个月,少腹胀痛,尤以左侧为著,腰脊酸软。近一个月以来,阴道中出气有声,簌簌作响,与转矢气的情形相似,尤其于变更体位时(由立而坐或由坐而立),声声连续,患者至为苦恼,遂求治于中医。诊见胃脘胀满,烦热,口燥咽干喜冷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沉数。中医辨证:由脘闷烦热,口燥咽干,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数诸症分析,可知该患是胃燥型阴吹证。由于阳明失调,谷气结而不行,谷气下流注于胞宫而成本证。治宜清胃润燥,健脾消导之法,方药:  相似文献   

17.
泻下属于“八法”之一,它有荡涤胃肠邪热,驱除燥结的粪块、痰浊及邪毒积滞等病理产物,促进肠蠕动,改善胃肠道局部病灶血液循环的功效。在外感热病中,临床见有痞、满、燥、实、坚者,已为人们所习用。在杂病中,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亦非少见,但常因证候不够典型、虚实错综或病程久远、体质虚弱等原因,使医者和患者顾虑多端而较少应用,以  相似文献   

18.
杂病奇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病奇案史定文(河北省医科院050021)周爱婷(邯郸市第二医院056001)1呵欠频频发作案何某,女,48岁,农民,1996年11月3日诊。近月余呵欠频频,疲惫乏力,畏寒。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辨证:阳虚畏寒,气虚乏力。治以益气温阳,方用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9.
定时发病治验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中常见有定时发病的病例,笔者运用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根据发病时间规律辨证治疗,效果满意,现予介绍。一、未、申时头痛案朱某,女,39岁,1990年6月10日初诊。患者5天来每于13时至16时前额剧烈胀痛、昏蒙,连及目眶,伴有胸脘胀闷、恶心、小便黄赤等。查其形体肥胖,舌红苔白厚腻,脉洪滑。血常规及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证属湿热扰于手足太阳之经脉。法当清  相似文献   

20.
李良胜 《河南中医》2002,22(1):53-54
1 暑热症  小儿脏气未充 ,形成未实 ,夏令炎热之邪干于肺胃 ,暑热内闭 ,消铄阴液。症见 :发热 (晨轻午重 ,延绵不退 ) ,无汗 ,喜饮 ,厌食 ,小便清长 ,舌红少苔 ,纹色鲜明。先父仿人参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方义 ,易汤方为饮料 ,连服 5~ 7d ,即可退热。处方 :鲜金银花 (干者亦可 )80 g ,鲜冬瓜皮、西瓜皮各 2 5 0 0 g(片厚约 0 5cm ,每片约掌心大 ) ,鲜稻穗一具 (或生谷芽 ) 15g ,用鲜荷叶一角包裹 ,加水约4 0 0ml,煎 5~ 10min ,煎成后可稍加白糖 ,俟冷 ,频频喂服。按 :此方有清暑、解热、养胃、生津作用。 1997年夏曾用此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