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共纳入ARTI患者5 874例。病毒检出阳性共1 150例,检出率为19.58%。2015—2017年各年份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48%、21.71%、21.54%。单一病毒感染患者1 131例,占阳性患者的98.35%;混合感染患者19例,占阳性患者的1.65%。检测的7种常见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最高,为11.29%。不同年龄段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最高(26.37%),占阳性患者的39.83%。不同季节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01%,其次为秋季(23.23%)。不同临床诊断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28.60%)。结论该院近3年ARTI病例中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年增高,7种呼吸道病毒感染中,以RSV感染最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且以1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合肥市某小学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学,为疫情发生的生物学病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Real-time PCR)对采集的10份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筛查,检出的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普通PCR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基因片段以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较并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其病毒型别。结果 10份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份标本检出腺病毒核酸,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基因进化树分析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确认该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3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疑似流感疫情标本进行快速检测,为疫情中病原体的确定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流感人员咽拭子分泌物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流感病毒核酸。同时接种MDCK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型鉴定。结果:共采集标本26份,H5亚型禽流感及甲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结果均为阴性。取其中10份进行B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有7份阳性。26份标本中共有13份分离出病毒株,经鉴定均是B型流感病毒。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流感病原体,并且比组织培养敏感性要高,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降低急性上呼吸道(AURI)的发病率,减轻其并发症.方法 对儿科门诊3~7岁小儿进行了家庭干预并给予随访,监督家庭干预的情况,干预的措施包括:调查3~7岁年龄组在我院就诊的患儿家长对AURI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有重点组织专题讲座,使患的家长认识AURI家庭干预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对AURI患儿的家庭护理方法;随诊监督.结果 提高小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促进小儿健康成长,降低家长医药费及相关费用.结论 家庭干预有效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龙欢喜 《现代医院》2006,6(4):57-58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实验观察结果。方法使用桥联酶标(APAAP)法,对呼吸道疾病住院的97例患儿,取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合胞病毒(RSV)、流感甲(FLUA)、流感乙(FLUB)及副流感Ⅲ(PIV-3)的检测。结果其阳性率为RSV33.0%、FLUA25.8%、FLUB27.8%,PIV-325.8%。同一标本可检测2~4种病毒,少单一存在。结论说明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多种病原,其中以RSV最多。本法操作简单,特异染色显色清楚易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739名急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除WHO提出的肺炎早期各项表现外,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出现烦躁不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等应视为肺炎早期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母乳喂养对出生后8月内的婴儿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1月~2010年2月出生的1589例单胎、健康、足月婴儿的喂养、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通过患儿父母的报告以获取主要的研究结果,即婴儿出生后8月内因腹泻或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情况。[结果]70%的婴儿为母乳喂养或曾经接受母乳喂养,34%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至少4月,1.2%的婴儿为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至出生后8月龄时,有12%的婴儿住过院(1.1%因为腹泻,3.2%因为下呼吸道感染)。按出生月龄对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之后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与非母乳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可保护婴儿免于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在部分的母乳喂养婴儿中,这种影响较小。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提示,如果采取纯母乳喂养,则每月可预防约53%的婴儿因腹泻发生的住院,给予部分母乳喂养则可降低31%因腹泻发生的住院。与此类同,采取纯母乳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每月可分别减少27%和25%因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母乳喂养的保护效应随着母乳喂养的终止逐渐减弱。[结论]母乳喂养,尤其是长期的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增加整个人群的长期纯母乳喂养比例会对公众健康带来相当大的潜在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以便确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嗜血杆菌的培养及鉴定,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β-内酰胺酶试验采用Nitrocefin纸片法. [结果] 共分离出嗜血杆菌53株,分离率为35.33%(53/150),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3株,占62.26%(33/53),副流感嗜血杆菌20株,占37.74%(20/53).药敏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齐霉素、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均小于5%,是治疗的首选药物.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20.75%. [结论] 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病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川秀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86-3387,3390
[目的]防止呼吸道感染,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干预后进行观察对照。[结果]干预后,颅脑损伤病人呼吸道感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给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提供依据,笔者研究广东珠三角地区学龄前儿童RRTIs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内在关系,重点研究医源性因素。方法研究抗生素专项整治前后12个月,2 22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结果在抗生素调控之后3岁以下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婴幼儿肺炎的发病率改变无显著性差异;3岁以上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于3岁的婴幼儿多以病毒感染为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副作用,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来,抗生素产生的毒副作用减少了,小于3岁的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评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5例,随机分为雾化1组52例、雾化2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雾化1组用布地奈德和利巴韦林联合雾化治疗,雾化2组用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片剂。结果治疗后三组间在发热、流涕症状的改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咳嗽症状的改善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和利巴韦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用药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利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加退热、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病毒唑、双黄莲口服液加退热、对症治疗,观察其疗效及血常规变化.结果 治疗组3 d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常规尚无明显变化.结论 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正确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症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烧伤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笔者单位126例烧伤后人工气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26例患者共检出317株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197株占62.15%,革兰阳性菌89株占28.08%,真菌25株占7.89%;以铜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复合菌感染比例高;药敏结果显示感染菌株多重耐药,且随置管时间延长感染机会增大。结论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复合菌感染比例高,以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更换套管及尽早拔管很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