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5-10该院诊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采用内镜-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年间首诊或发病48 h内入住ICU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脱离呼吸机为观察终点,对其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除1例因重度ARDS经治疗无好转出院外,其余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脱机拔管成功。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早期采用有效液体复苏、肺保护性通气、早期液体负平衡、小剂量激素、俯卧位通气、早期肠内营养等措施,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的ARDS,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早期液体复苏具有关键作用,可以改善组织患者氧合和微循环灌注,以维护胰、肾脏和心脏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抗心衰疗法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9例)与治疗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胰腺假性囊肿、肝功能损害、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8.0%、5.0%、7.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72%、13.92%、16.46%(P均0.05);治疗组死亡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0.1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抗心衰治疗不但可降低APACHEⅡ评分,而且还可有效延缓或消除胰腺假性囊肿、肝功能损害、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取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按照统一标准选择入组的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病例10例,其中非感染性8例,感染性1例,胰腺脓肿1例。均采用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指标变化,综合评估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内镜治疗失败1例,术后并发假性囊肿感染2例,急性胰腺炎1例。8例随访观察平均16.5个月,其中假性囊肿完全消失4例,假性囊肿残腔形成1例,假性囊肿不断缩小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治愈。结论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胰腺炎合并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取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按照统一标准选择入组的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病例10例,其中非感染性8例,感染性1例,胰腺脓肿1例。均采用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指标变化,综合评估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内镜治疗失败1例,术后并发假性囊肿感染2例,急性胰腺炎1例。8例随访观察平均16.5个月,其中假性囊肿完全消失4例,假性囊肿残腔形成1例,假性囊肿不断缩小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治愈。结论内镜经乳头引流治疗胰腺炎合并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对照组(20例),EN组在入院72h后在胃镜辅助下置空肠营养管,由肠外营养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7天时的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结果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都能耐。无胰腺炎复发,肠内营养对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影响,EN组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提高,EN组有1例出现肺感染,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对照组有3例出现肺感染,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能降低胰周及全身感染率,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背景:急性胰腺炎(AP)病程早期可发生急性液体积聚,积液可继发感染或形成假性囊肿。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9月~2011年3月泰州市人民医院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早期胰腺、胰周急性液体积聚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接受保守治疗,61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48 h内接受超声引导PCD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D治疗组体温和血清CRP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败血症、假性囊肿发生率以及手术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置管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内脏损伤,局部皮肤无严重感染,拔管后无瘘管形成。结论:超声引导PCD治疗胰腺、胰周积液简单、有效、安全,可作为AP早期急性液体积聚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复发的诱因及其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杏阅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长海医院收治的AP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是否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电话随访后根据是否AP复发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与复发组.分析两组致病因素及内镜治疗疗效.结果 804患者入组,其中无复发组512例(63.68%),复发组292例(36.32%).无复发组平均年龄52岁,复发组平均年龄44岁,相差显著(P<0.01).201例重症胰腺炎中,无复发组104例(20.31%),复发组97例(33.22%),复发组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无复发组并发胰腺假性囊肿46例,复发组44例,两组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AP病因为胆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是胰腺炎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139例复发性AP患者行ERCP治疗,15例(5.15%)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1例(0.34%)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出血.成功随访内镜介入治疗的118例复发性AP患者,内镜治疗总缓解率为78.8%.结论 复发组发病年龄较小,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均高,胆源性及高三酰甘油血症为诱发AP复发的危险因素.内镜介入治疗对复发性AP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急性期救治取得较大进展,更多的SAP患者进入恢复期,但胰腺假性囊肿和感染性胰腺坏死仍是恢复期SAP治疗过程中需面对的难题。现报道一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SAP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诊治过程。该SAP患者恢复期出现感染性胰腺坏死,给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胰腺假性囊肿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胃镜下经金属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急性出血环死性胰腺炎合并ARDS30例,并应用中西医结合及内、外科配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30例中经治疗痊愈24例(占80%),死亡6例,其中死于ARDS者2例(占6.7%),其他4例中1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例因胰腺巨大囊肿继发感染于病程第七周死亡,总死亡率20%,本文还就ARDS的早期诊断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由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HR)明显下降(P〈0.05),QT间期(Q-Tc)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降血脂以及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主要观察终点: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临床疗效变化,次要观察终点:(1)治疗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舒张早期与晚期间血流最大峰值的比值(E/A)及舒张早期最大峰值(E/e’);(2)血清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清β-内啡肽(β-EP)、心肌营养素-1(CT-1)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变化;(3)治疗一年后比较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研究组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5.8%vs 83.3%,P<0.05);研究组的次要观察终点LVEF改善程度及E/A水平升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LVEDD、LA及E/e’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EP及CT-1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T-pro BN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年,研究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vs 65.9%,P=0.03)。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且可显著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法舒地尔60mg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血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BNP、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法舒地尔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NT-proBNP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NT-proBN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华法林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271例,分析其病因、治疗方案选择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64例,治愈率92.2%,死亡病例平均生存天数29.0d,主要死亡原因是MODS和坏死感染;非手术治疗56例,治愈率85.7%,死亡病例平均生存天数6.2d,主要死亡原因为休克、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和MODS。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76例,治愈率75.0%,死亡病例平均生存天数52.9d,死亡原因有MODS、感染、DIC、消化道瘘和腹腔内出血;重症非胆源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75例,治愈率89.3%,死亡病例平均生存6.4d(1-54d),早期死亡的病例发病急,迅速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ARDS和腹内高压,后期死亡的病例有包裹性感染坏死病灶破裂、全身感染 和MODS。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有胆道梗阻者应当行急诊手术或者行EST及ENBD,同时积极抗休克、防治肾功能衰竭,无胆道梗阻者先做积极的抗感染非手术治疗,后期作胆囊切除手术,是否探查胆总管根据病情决定。对来势急,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仍迅速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ARDS、胰性脑病,或伴有腹膜炎或腹内高压者应及时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16.
张晓林  孙朝文 《内科》2012,7(2):113-115
目的探讨BiPAP模式下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分为两组:BiPAP模式下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简称BiPAP组)45例,常规应用抗心衰药物加BiPAP呼吸机进行NIPPV治疗;对照组45例只常规应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参数。结果 BiPAP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BiPAP组患者PaO2上升,PaCO2、HR、MR、MAP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模式下经面罩行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低氧血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1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注射液),常规治疗组(51例,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2.2%比70.6%,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更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促进心衰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科收治的172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4周.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对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NT-proBNP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治疗前(956.4±644.2)pmol/L和(973.6±639.8)pmol/L,治疗后(414.5±163.8)pmol/L和(719.3±477.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hosphocreatine 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on 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lev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In our department, the 17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86,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nti-heart failur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for 4 weeks. The cardiac function was evaluated and the NT-proBNP level was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 were bett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The plasma NT-proBNP leve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reatment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956.4 ± 644.2) pmol/L and (973.6 ±639.8) pmol/L; after treatment: (414. 5 ± 163.8 ) pmol/L and ( 719.3 ± 477. 5 ) pmol/L, all P<0. 05]. Conclusions Phosphocreatine could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decrease plasma NT-proBNP leve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致住院肺结核患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内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931例,合并ARDS的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ARDS组),非ARDS患者采用随机方法 选取病例作为对照组(非ARDS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患者导致ARDS的多种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3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中,91例合并ARDS,占住院肺结核患者的4.71%(91/1931)。经多因素分析,复治肺结核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休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与住院肺结核患者发生ARDS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肺结核患者中,复治肺结核患者、合并COPD、休克、全身性感染者更易发生AR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6月。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并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月后患者LVEDD、LVESD缩小,LVEF增加,NT-proBNP、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住院次数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