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 4mm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 ,4 2例直径 <2mm和 2 9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 Occlud封堵器 (2 5例 )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 (4 6例 )封堵术。结果  (1)直径 <2mm的PDA行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后 10min、2 4h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小于直径 2~ 4mm的PDA(分别为 4 8%与 6 2 0 % ,0与 37 9% ,0与 13 8% ;P均 <0 0 5 )。 (2 )Duct Oc clud封堵器治疗直径 2~ 4mm的PDA后 10min ,2 4h ,1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高于Cook可控弹簧栓子组 (分别为 94 4 %与 9 1% ,6 1 1%与 0 ,4 4 4 %与 0 ,33 3%与 0 ;P均 <0 0 5 ) ,其中Duct Occlud封堵器脱落至腹主动脉远端 1例 ,向左肺动脉内凸出 4例 ;2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置入 2枚Cook可控弹簧栓子。结论 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均是治疗直径 <2mmPDA的安全有效方法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直径 2~ 4mm的PDA近、中期疗效优于Duct Occlud封堵器 ,但部分患者需置入 2枚栓子。  相似文献   

2.
应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共 10例 ,年龄 2~ 35 (平均 11.6 )岁 ,体重 8~ 6 4(平均 30 .6 ) kg,PDA最窄处直径 1.4~ 3.2 (平均 2 .6 ) m m。经导管置入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 PDA。封堵后 10 min行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 3天、1月、6月及 12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 10 m in胸主动脉造影及术后 3d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随访 12个月 ,均未发现 PDA再通及弹簧栓子移位。结论 :应用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型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种介入方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 Porstmann法、弹簧栓子法和 Amplatzer封堵器对动脉导管培养闭的治疗效果。方法 :3种方法共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5 0例 ,其中 Porstm ann法 6例 ,弹簧栓子法 10例 ,Amplatzer封堵器 34例。所有患者在 PDA封堵后 10 m in重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残余分流 ;术后 2 4h、1月、6月和 12月行超声心电图检查 ,观察 PDA有无再通及残余分流。结果 :全组 5 0例 ,成功 49例。Porstm ann法有 1例由于鞘管不通过股动脉而失败。术后 10 min主动脉造影术 ,Amplatzer封堵器 4例有微 -少量残余分流。术术 2 4h超声心电图均无残余分流。随访 1~ 12个月 ,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和 PDA再通。结论 :经导管治疗 PDA是有效的非手术方法。Porstmann法已较少采用 ;直径 <3 m m的PDA首选弹簧栓子法 ;3~ 10 m m的 PDA采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直径 >10 m m者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用普通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 ,国外已有很多报道 ,但由于释放时难以控制定位 ,容易发生栓子脱落和移位。为克服此不足 ,近期我院采用美国 COOK公司生产的可控弹簧栓子封堵 PDA取得满意效果 ,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  PDA患者 10 (男 3,女 7)例。年龄 2~ 35 (平均11.6)岁 ,体重 8~ 64(平均 30 .6) kg。PDA属 Kirchenko漏斗型 7例 ,漏斗 -管型 3例。PDA最窄处直径 1.4~ 3.2 (平均 2 .6) mm。 8例置入直径 5 mm、2例置入直径 8mm可控弹簧栓子。术后 10 min胸主动脉造影及术后 3d、1个月、6个月、12个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  相似文献   

5.
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初步疗效。  方法:应用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PDA共12例。其中静脉法8例,动脉法4例。封堵前、后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PDA最窄直径1.3~3.4 m m ,平均2.5±0.6 m m 。  结果: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全组1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  结论: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PDA安全、有效,一枚弹簧栓子适用于封堵直径≤2.5 m m 的PDA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效果.方法 1995年6月至2008年9月,42例外科结扎、1例外科结扎术后又行弹簧栓子法、3例Rashkind法及1例Sidires法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的PDA患者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其中男9例,女38例,年龄2~53岁,平均25.0±15.5岁.外科手术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30年,其中1例曾行两次外科结扎术.第一次介入治疗至本次封堵术的时间为4年~14年.43例经股静脉途径植入封堵器,其中2例采用动静脉轨道法;2例经股动脉途径植入可控弹簧栓子.介入术后24 h~7.8年行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残余分流的PDA最窄处直径为1~10 mm,平均4.1±2.0 mm.技术成功率为95.7%(45/47).45例封堵术后1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无残余分流40例(88.9%),微量残余分流4例(8.9%),少量残余分流1例(2.2%).术后24 h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44例(97.8%),少量残余分流1例(2.2%),该例术后9 h发生溶血,经保守治疗1周后消失.失败2例,植入封堵器后仍有明显残余分流,收回封堵器,终止介入治疗.本组45例随访1个月~7.8年,除1例于术后4个月发生心房颤动外,余未发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论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及介入治疗术后的残余分流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有效的方法,基本可以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确定可控弹簧圈经皮导管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治疗成功率。方法 :70例小儿中、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内径≤ 4mm)实施逆行经皮导管可控弹簧圈封堵术。男 2 5例 ,女 45例 ,年龄 0 .5~ 11(3.35± 3.0 )岁 ,体重 6 .0~ 2 9(13.4± 6 .8)kg ,心血管造影测定的最小动脉导管内径1.5~ 4.0 (2 .7±0 .9)mm ,1例并发室间隔缺损 ,2例并发主动脉缩窄 ,3例并发肺动脉瓣狭窄 ,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 3例。结果 :术后即刻采用心脏听诊 ,重复心血管造影 ,术后 10min重复造影 5 2例 ,12例有残余分流 ,再行置入 1~ 2个可控弹簧圈 ,直至残瘘消失 ;未重复造影 18例 ,4例发生机械性溶血 ,第 2天再行可控弹簧圈置入 ,溶血和残瘘终止。术后多普勒超声随访仅 1例至今尚有少数收缩期湍流频谱 ,正侧位胸部摄片可控弹簧圈位置无移动 ,平均可控弹簧圈 /PDA内径比值为 2 .6± 0 .4,平均术后 3d出院。结论 :逆行经导管应用可控弹簧圈封堵小儿中、小型PDA ,手术操作简便 ,安全易行 ,疗效满意 ,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结扎 ,避免了外科创伤 ,并可缩短住院日和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导管未闭 ( 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近 2 0多年来经导管封堵 PDA取得很大进展。我院自 1 998年起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并于 2 0 0 0年 1月始尝试以经胸超声心动图 ( TTE)测量值为最终依据选择封堵器大小治疗 PDA患者 30例 ,1 0 0 %封堵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男 1 3例 ,女 1 7例 ;年龄 1 .5~ 42 ( 1 3.2± 1 2 .3)岁 ,其中 1 .5~ 1 2岁 1 5例 ,1 3~ 42岁 1 5例 ;体重 1 1~ 66( 31 .5± 1 9.7) kg。全组患者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均可闻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3mm)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11年5月至2019年4月,应用ADOII封堵治疗118例小型PDA,其中男性49例,女性6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3. 8岁;体质量5. 8~54 kg,平均(20. 0±12. 1) kg。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胸X光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封堵后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造影结果显示:PDA最窄处内经0. 6~2. 4 mm,平均(1. 51±0. 45) mm,按Krichenko分型:A型(漏斗型) 34例,C型(长管型) 70例,D型(串珠型) 7例,E型(不规则型) 7例。主肺动脉压力(26. 92±4. 56)/(13. 9±2. 17) mm Hg(1 mm Hg=0. 133kpa),118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即刻封堵率98. 3%; 2例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1 d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流消失。共释放ADOII封堵器118枚,ADOⅡ经动脉途径传输117例,经静脉途径传输1例;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时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结论:应用ADOⅡ介入治疗小型PDA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残余分流少,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更适合于细长管型、串珠型、不规则形、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梅  侯应龙 《山东医药》2009,49(9):106-10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多位于主动脉狭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9%-12%,男女比例为1:3。目前临床应用的PDA介入封堵治疗方法常用的为Amplatzer法和弹簧栓子法两种,其中以Amplatzer应用较多。经导管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术技术成功率为98%,与其他PDA封堵技术相比,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较大直径的PDA,且残余分流率低。  相似文献   

12.
经特殊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未闭3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特殊途径放置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方法:3例PDA患者,均并发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奇静脉开放,1例同时并发镜像右位心,经股静脉不能直接到达右心房而采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降主动脉3种不同的途径封堵PDA。结果:3例均封堵成功,术后5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封堵完全,术后1d、3个月、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结论:可通过特殊途径经心导管封堵并发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的PDA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42例PDA患者施行Rashkind封堵伞封堵术 (为Rashkind组 )。在施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的PDA患者中 ,选出年龄、体重匹配且PDA最小直径≤ 8mm的患者共 42例 (为Amplatzer组 )。对比两种方法治疗PDA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 ,技术成功率 10 0 % ,溶血 1例。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 16 7% ,术后 1~ 18个月 ,均无残余分流。Rashkind组 ,技术成功率 97 7% ,1例患者Rashkind封堵伞脱落至右肺动脉 ,经手术取出并行PDA结扎术。术后即刻和12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 83 3%和 41 2 % ,均显著高于Amplatzer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比Rashkind封堵伞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经皮心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2月以来 ,我院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动脉导管未闭 (PDA)经皮封堵术 4 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 6例 PDA中 ,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1岁 5个月~ 12岁 ;体重 7~ 2 8kg。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或左心造影确诊为 PDA漏斗型或管型 ,PDA直径为 1.5~6 mm。手术分别穿刺股动、静脉 ,放置左右心导管 ,造影检查确定 PDA的形态及管径 ;经心导管放置及释放封堵装置 ,听诊和造影核实封堵情况。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 4~ 6 h,麻醉前 0 .5 h肌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 0 .0 1mg/ kg。入手术室后开放一条外周静脉 ,静注氯…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63例封堵术前、后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薇  朱鲜阳  张玉威  金岩 《心脏杂志》2002,14(3):250-251
目的 :总结 6 3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术前后心电图 (ECG)改变。方法 :按 PDA直径分为≤ 0 .5 cm组 (4 0例 ) ,>5 0 cm组 (2 3例 )。每例均描记术前及术后 1周 12导联 ECG各 1次。观察不同直径 PDA对 ECG的变化 ,及介入封堵治疗对 ECG的影响。结果 :PDA直径≤ 0 .5 cm儿童与成人 ECG均以无心室肥厚为主 ;PDA直径 >0 .5cm,儿童均有心室肥厚 (9/ 9) ,14岁以上者正常与左室肥厚各占 1/ 2 ;封堵治疗术后 1周 度传导阻滞消失 ,1/ 3左室肥厚恢复正常 ,但 V5,V6ST- T改变加重。结论 :PDA的直径与 ECG表现有关 ;封堵治疗短期可使部分左室肥厚恢复正常 ,但 ST- T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 (SPH)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5例 ,年龄 2 5± 2 2 (5~ 54)岁。PDA最窄处直径为 11± 4(8~ 18) mm。 PDA 8例采用 AmplatzerPDA封堵器治疗 ,7例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封堵后 3 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14例 (93 ) %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由 90~ 150 (10 6± 2 7) mm Hg降至 45~ 110 (65± 2 1) mm Hg,肺动脉平均压由 60~ 10 5(82± 2 1) mm Hg降至 2 6~ 65(50± 19) mm Hg。 1例封堵后 3 0 min至 1h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 ,反而有轻度上升 ,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 ,撤出封堵器。 6例主动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增高。术后 3 0 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例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1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在术后 2 4h2例仍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 ,其中 1例并发溶血 ,4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其余病例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并发 S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形态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相应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以及偏心型导管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7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应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5例应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2例经二次手术完成,余患者一次治疗完成。7例患者中,封堵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2例封堵完全,术后24h心脏超声检查示6例封堵完全,术后3个月复查皆封堵完全。结论需要设计和生产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封堵装置,以扩大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旨在评价国产磨菇伞型封堵器治疗 PDA的疗效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均为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施行经皮穿刺 PDA封堵术的患者。其中男 5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1 8.6± 1 2 .4)岁。经查体、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PDA,其中 1例为外科术后动脉导管再通。并排除下列情况 :1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 ;2伴有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3体重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术后随访。方法 :全组 16 9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4 .7± 3.8(2 .0~ 13.0 ) mm。封堵后 10 min行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 h及 1,3,6月 ,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16 6例 PDA采用 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3例采用 Am 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 1例 PDA术中证实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示 ,5 4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14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 h13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余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 1例封堵术后 10h并发溶血 ,4 8h后行外科 PDA缝合术。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检查 5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 4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6月及 1年 3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最后行 PFM弹簧圈治疗未再见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 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pfm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使用 pfm弹簧圈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 1998- 0 3~ 2 0 0 1- 0 2 ,2 3例患者进行了PDA封堵术 ,年龄 8个月~ 32岁 (平均 10 .7岁 ) ,体重 9.5~ 5 5 (2 9.0± 16.6) kg,肺动脉平均压 2 0 .6 (10~ 38) mmHg,PDA最窄内径 1.6~ 4.1(2 .7± 0 .8) mm,3例为开胸结扎术后再通。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成功 ,封堵术后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完全封堵 ,4例有残余分流 ,术后 2 4h彩色多普勒显示 2 2例无血流通过 ,平均 X光暴露时间是15 .5 min(7~ 34 min) ,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 Duct- Occlud(pfm)弹簧圈封堵 PDA是安全有效的 ,PDA最窄内径应在 3mm以内 ,输送系统较细可用于婴幼儿 ,封堵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