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为髓性骨肉瘤保肢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患者术前的普通X线、CT、MRI资料,探讨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骨肉瘤影像学特点.结果:髓性骨肉瘤侵袭骺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骺板连续性的中断.普通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44.12%(15/34),CT为64.71%(22/34),MRI为94.12%(32/34).X线与CT相比较P>0.05;X线与MRI相比较P<0.01;CT与MRI相比较P<0.01.结论: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和CT,MRI图像能够显示髓性骨肉瘤对骺板的侵袭情况,为术前明确髓性骨肉瘤是否已侵袭骺板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CT、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经直肠双重造影,其中42例同时行CT检查,39例同时行MRI检查,分别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CT及MRI诊断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1%(37/48)、81.0%(34/42)及79.5%(31/39),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直肠双重超声造影、CT、MRI均是术前诊断和评价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之间经临床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行CT检查26例,行MRI检查24例,分析并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影像征象及符合率。结果:以临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76.9%(20/26),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符合率为91.7%(22/2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显示相关影像征象方面,CT检查对腰椎间盘真空征及钙化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而MRI检查对腰椎间盘变性、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MRI具有优势,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联合CT与MRI检查,可优势互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CT、MRI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3 0例 ,分别行CT/MRI检查。CT检查平扫 /增强为 3 0 /12例 ,MRI检查 2 0例。结果 肝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 ,CT检查为 97% ,MRI检查为 10 0 %。定性准确率 ,CT检查为 93 % ,2例术前定性误诊 ,MRI检查为 95 % ,1例术前定性误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CT与MRI对肿瘤均能明确作出定性诊断 ,两者之间无差异 (P >0 .0 5 )。但MR由于多轴位成像 ,显示毗邻关系清晰 ,定位诊断准确 ,优于CT。结论 CT与MRI相结合 ,能更全面提供临床诊疗信息 ,有利于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CT及X射线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前诊断以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PKP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PKP术前、术后均接受MRI、CT及X射线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并评估患者PKP术后治疗效果。结果:MRI、CT及X射线三种方式术前诊断OVCF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50)、94.00%(47/50)、66.00%(33/50),MRI、CT术前诊断OVCF的准确率均高于X射线(P<0.05),MRI与CT术前诊断O V C F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 o b 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P K P术前诊断O V C F的首选方案应为M RI,CT次之,两者诊断效能相仿,而X射线诊断准确率较低仅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行CT检查13例,MRI检查8例,CT和MRI均检查者2例;23例嗜铬细胞瘤均为单发;与手术组织病理进行对照,CT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12例,诊断符合率为80%;行MRI检查10例均明确嗜铬细胞瘤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CT及MRI均有助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3.0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肾上腺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肾上腺肿瘤患者42例,均行3.0T MRI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检查。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例嗜铬细胞瘤,15例肾上腺腺瘤,8例转移瘤,3例肾上腺皮脂腺癌,其中良性肾上腺肿瘤29例,恶性肾上腺肿瘤13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肾上腺肿瘤诊断准确率。结果:3.0T MRI平扫对肾上腺肿瘤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85.71%(36/42)高于CT平扫64.29%(27/42,P0.05);3.0T MRI平扫诊断良性、恶性肾上腺肿瘤准确率82.76%(24/29)、92.31%(12/13)高于CT平扫55.17%(16/29)、46.15%(6/13,P0.05)。结论:3.0T MRI平扫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病理类型及定性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MRI影像表现及其在临床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01月至2022年12月)以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患者437例,回顾性分析MRI检查的影像表现,明确其在临床病理分期中的价值。结果:在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比较中,临床分期(297/437)诊断准确率为67.96%。在所有接受手术前核磁共振诊断的宫颈癌患者中,除7名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在ⅠA期无明显提示外,患者在术前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对比中,术前MRI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64%(383/437)。结论:在子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术前给予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整个过程安全、可靠、简便、快速,有利于提高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核磁共振(MRI)在急性胰腺炎检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入院,常规体征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同时,均快速行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胰腺炎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与敏感性等指标。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与术后病理证实作为最终诊断依据,本次纳入7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者64例,非急性胰腺炎6例。与CT、MRI诊断结果对比,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为96. 88%,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85. 94%(χ~2=4. 87,P=0. 03)。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1. 25%与50. 00%,优于CT诊断的敏感性93. 75%与特异性66. 67%。结论:MRI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CT检查,且该检查方式无辐射损伤,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65例胆道梗阻病变患者,均行CT、MRI+MRCP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结果。结果:CT对胆道梗阻病变准确定性55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 62%(55/65),MRI+MRCP对胆道梗阻病变准确定性59例,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 77%(59/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T+MRI+MRCP对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8. 46%(64/65),高于CT诊断84. 62%(5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CT联合MRI+MRCP可提高胆道梗阻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术前使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浸润性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将本院自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术前均需使用CT和MRI进行检查。将术前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CT的总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有明显差别(P0.05),MRI的总检出率与病理结果没有明显差别(P0.05);对比分期,在CT检查当中,IB1期及以下的患者为10例,占比为58.82%(10/17)、ⅠB-ⅡA的患者为20例,占比为95.24%(20/21),ⅡB期和以上期为10例,占比为83.33%(10/12);在MRI检查当中,IB1期及以下的患者为16例,占比为94.12%(16/17)、ⅠB-ⅡA的患者为21例,占比为100.00%(21/21),ⅡB期和以上期为11例,占比为96.00%(11/12);MRI检查总诊断率和IB1期和以下的检查中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为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时应用CT检查和MRI检查两种方式均有较高检出率,但是MRI影像学技术优势更为突出,能够将准确率提升,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数据,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区23所三甲医院14年收治的11例脊柱骨肉瘤,其中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3例,骶椎1例。7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1例分别行CT和MRI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肉瘤发生率极低,主要发生在胸、腰椎,劲椎、骶椎次之,尾椎未发现病例。X线平片和CT在观察肿瘤骨及瘤软骨钙化方面优于MRI。MRI在观察肿瘤与脊髓关系、软组织肿块与周边组织关系方面较CT具有优势,MRI能清楚显示病变及其范围,T1WI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2WI不均匀高信号为主,T1W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对骨肉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三者结合,特别是CT与MRI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和MRI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的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术前31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30例进行了增强CT检查,28例进行了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以上3种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诊断的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增强CT及MRI对胰岛素的检出率分别为96.8%、63.3%、96.2%,超声造影高于增强CT(P=0.0018),与MRI结果一致(P=0.1828).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胰岛素瘤的准确率较高,在胰岛素瘤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行手术病理确诊SNIP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分析CT、MRI确诊率,即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比较CT与MRI的利弊,分析影像诊断特点。结果 27例为上颌窦,22例为筛窦,8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16例为额窦,17例为鼻甲,3例蝶窦,7例患者不能确认起源;以手术所见分期为参照标准,CT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4%,MRI影像分期的相符率为97%,与手术所见分期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病变,62%出现骨炎症,其中72%与肿瘤起源部位相一致;MRI表现:92%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判断肿瘤起源部位准确率为89%。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以全面显示SNIP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MRI、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胆囊癌的MRI、CT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将胆囊癌分为厚壁型、结节型、肿块型。与手术结果相比,CT平扫诊断的准确率为33.3%(6/18),平扫加增强诊断的准确率为77.8%(14/18)。MRI平扫的诊断准确率为33.3%(1/3),平扫加增强的准确率为75.0%(6/8)。CT结合MRI诊断7例准确率为85.7%(6/7)。胆囊癌合并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者共21例(72.4%),肝脏及淋巴结转移25例(86.2%)。胆囊癌多发于高龄女性患者。胆囊癌的病理以腺癌居多(89.7%)。胆囊癌在CT、MRI平扫的诊断中准确率较低,有部分患者是以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手术后经病理证实有胆囊癌存在。CT、MRI增强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2者结合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结论 CT、MRI平扫对胆囊癌及肝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平扫加增强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以2种检查方法结合对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32例,良性20例;增强CT检出恶性32例,其中诊断准确31例,增强CT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率为96.15%(50/52),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95.00%(19/20),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919)。临床病理诊断确诊T0期1例,T1期8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检出T0期0例,T1期9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各病理分期类型的准确率为96.88%(31/32)。结论: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灵敏度高,且增强CT影像特征清晰、辨识度高,临床综合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脑梗死患者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拟诊脑梗死患者63例,均行CT及MRI检查,统计比较CT、MRI及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误诊率、漏诊率,并观察联合诊断与CT诊断对不同发病时间(24 h、24~72 h、72 h)脑梗死检出率。结果:CT+MRI诊断准确率为90.48%(57/63)、灵敏度为98.04%(50/51),均高于CT、MRI各单一诊断;漏诊率为1.96%(1/51)低于CT、MRI各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发病时间不足24 h脑梗死患者检出率为35.29%(18/51),高于CT单一诊断15.69%(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应用于脑梗死,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给予X线,CT及MRI影像学诊断,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准确率为37.5%,CT准确率为73.9%,MRI准确率为90.9%,MRI检查准确率最高,CT次之,X线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时,MRI影像学有极高的敏感性,X线和CT较低,因此,MRI影像学可作为诊断早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对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恶性胆道梗阻的影像表现,24例研究对象仅行MRCP+DWI检查,20例研究对象仅行CT增强检查,25例研究对象行MRCP+DWI联合CT增强检查,所有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CT与MRI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我院确诊的直肠癌患者69例(收治时间:2018年4月—2019年5月),均在直肠癌手术前行CT与MRI检查,完成TNM分期,比较CT与MRI的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CT与MRI检查,在TI、T2、T4分期诊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T3分期诊断中,MRI检查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查符合率比CT检查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288,P=0.002)。结论:MRI检测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高于CT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