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回顾经右胸一切口或胸腹二切口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2年11月至2007年4月间经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或胸腹二切口(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34例病例资料。其中在1992年11月至2001年1月间20例食管癌接受Belsey手术(A组),2001年5月至2007年4月间14例食管癌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B组)。结果:2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Belsey手术,14例食管癌患者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并发症分别为15%(3/20)和7.1%(1/14),统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38.7%。结论: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并发症偏多,不是食管中上段癌的常规术式,可以选择性用于低肺功能的食管癌病例。改良Ivor-Lewis手术可以同时切除原发肿瘤和胸腹腔淋巴结,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对于食管中上段癌,改良Ivor-Lewis手术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左胸切口手术(Sweet术式)与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下段食管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Sweet组(43例)和Ivor-Lewis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食管上切缘阳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wee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Ivor-Lewis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少于Ivor-Lew-is组(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eet组食管切缘阳性以中下段切缘为主,而Ivor-Lewis组以中段切缘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Sweet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高于Ivor-Lewis组(1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结论 左胸切口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病灶视野暴露性较好,淋巴结清扫较彻底,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食管-胃右侧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优势。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经上腹正中、右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42例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切缘阳性以及淋巴结清扫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率95.5%,晚期病例根治切除率90.5%,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吻合口出血3例,1例发生胃小弯侧应激性溃疡出血并穿孔。淋巴结清扫846枚,转移淋巴结235枚,淋巴结转移率27.8%;其中锁骨下动脉旁淋巴结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86枚,转移淋巴结16枚,转移率18.6%。结论: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具有手术野显露清楚,直视下吻合口可靠且无张力,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较为彻底,保持隔肌完整性,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容易,能够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评价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和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67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分别接受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102例)和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65例)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生存差异,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间有35例(21.0%)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均较高(P<0.05),而行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患者胸腔胃潴留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患者3年局部肿瘤复发率为37.3%,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为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34.6%,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36.0%,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为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P=0.000,风险比=2.69).结论: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手术和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根治术均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候选术式,应根据患者术前的个体情况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颈胸腹三切口(经右胸)治疗中段食管癌16例。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症,并发症。指出此种手术可提高胸部中上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手术侵袭大,对高龄,有心脏病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改良Ivor-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方法:1995年2月至1999年9月我院对86例食管癌病人应用右胸前外侧、上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胸段食管癌。同时采用机械方法经胸内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颈段食管胃吻合)。结果:86例中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无乳糜胸发生。2例发生脓胸,经引流、抗感染治愈,1例病理检查切缘阳性,术后补充较好。胃排空障碍4例,经保守治愈。结论:改良Ivor-Lewis对食管中下段癌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MIILE)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6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OILE)组、MIILE组,各43例。MIILE组采用MIILE治疗,OILE组采用OILE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MIIL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ILE组,住院时间短于OILE组,术后第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高于OIL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采用MIILE治疗损伤小、并发症少,可减轻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加快术后恢复,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在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病例随机分为经在胸行食管胃吻合器胸项吻合组和经右胸行“三切口”手术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器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适应证广等优点,其食管切除以及胸腹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与“王切口”才式大致相同,但预部淋巴结的清扫不如后者。结论:在不适宜开展“三切口”手术的情况下,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术是全胸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改良Ivor -Lewis术式治疗食管癌。方法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9月我院对 86例食管癌病人应用右胸前外侧、上腹部正中切口切除胸段食管癌。同时采用机械方法经胸内进行食管、胃颈部吻合 (颈段食管胃吻合 )。结果  86例中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 ,无乳糜胸发生。 2例发生脓胸 ,经引流、抗感染治愈 ,1例病理检查切缘阳性 ,术后补充放疗。胃排空障碍 4例 ,经保守治愈。结论 改良Ivor-Lewis对食管中下段癌是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10月对352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52±10岁.其中鳞癌304例,腺癌23例,鳞腺癌25例.Ⅰ期12例,Ⅱa期38例,Ⅱb期123例,Ⅲ期179例.手术方法:左剖胸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吻合边距1.0 cm,针距0.5 cm.生存率按照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瘘7例(2.0%),声带麻痹3例(0.9%),乳糜胸2例(0.6%),心源性并发症11例(3.1%),肺部并发症8例(2.3%),全组食管切缘癌检阴性.本组随访率91.1%,3年生存率为65.6%,5年生存率为38.2%.结论左剖胸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留置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外科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 月到2009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所有食管癌5 06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中确诊为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57例患者确诊为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占所有接受食管切除手术食管癌患者总数的1.1% 。对病变位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绝大多数采用经左胸入路手术,对于病变位于胸上段者,采用经右胸入路,所有患者均接受食管胃颈部吻合。联合化疗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EP方案。57例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患者,总体5 年生存率12.5% ,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其中Ⅰ期分别为25% 、50个月,Ⅱ期5.9% 、43个月,Ⅲ期4.3% ,43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手术联合化疗组(23.2 个月vs . 60.7 个月,P<0.01)。 即使对于Ⅰ期患者,手术联合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也明显长于单独手术组(81.9 个月vs . 22.3 个月,P<0.01)。结论: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手术联合化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vor-Lewis 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 月~2004年6 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 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 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 检验比较复发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判定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年内,366 例患者中105 例(28.7%)发生淋巴结转移,占全部复发患者的52.2%(105/201)。 181 例辅助放疗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0.4%),与单纯化疗和未经系统性辅助治疗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 103 例单纯化疗患者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2.0%),低于未经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 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Ivor-Lewis 手术辅助术后放疗,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实现预防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有效候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胸中段食管鳞癌Ivor-Lewis手术后肿瘤复发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hen G  Wang Z  Liu XY  Liu FY 《癌症》2006,25(1):96-99
背景与目的:近半数食管癌患者术后3年内出现肿瘤复发,但肿瘤复发的情况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分析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2001年接受Ivor-Lewis手术及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19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年内96例(48.9%)患者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2.2个月。局部-区域性复发52例(54.1%),其中41例(78.8%)有纵隔淋巴结转移,仅8例(15.3%)患者单纯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包括血行转移伴局部-区域性复发10例)44例(45.8%),以肝、骨和肺转移为主,占88.6%(39/44)。手术后辅助放疗组的患者局部-区域性复发率(23.3%)低于未放疗组者(4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3期和N1状态是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Ivor-Lewis手术后3年内约1/2的患者肿瘤复发,纵隔淋巴结、肝脏、骨和肺是主要的复发部位。手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区域性复发。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胸、上腹部两切口(Ivor-Lewis术式)、左胸一切口(Sweet术式)两种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351例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患者经Ivor-Lewis术式食管癌根治术,222例经Sweet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生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vor-Lewis及Sweet术式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6%、6.8%;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11.7%;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15±6.41)个、(13.19±7.26)个;平均转移淋巴结数分别为(1.95±2.49)个、(1.31±2.21)个;胸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4.0%、14.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呼吸衰竭、膈疝、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or-Lewis术及Sweet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1.7%、51.0%、37.5%和81.0%、48.3%、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部位、淋巴结转移数量、病理分期、神经脉管浸润、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分析发现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神经脉管浸润、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vor-Lewis术式较Sweet术式切缘阳性率低、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心率失常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远期生存率上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