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向萍  马玉宏  朱莹  刘明 《医学争鸣》2006,27(23):2138-2138
1临床资料1998-01/2005-06收治过敏性紫癜79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性紫癜21例,伴消化道症状32例,伴关节症状27例,伴肾脏损害16例.分为治疗组40(男25,女15)例,年龄4~14(6.6)岁;对照组39例,两组具有可比性.均给予vitC,潘生丁,扑尔敏,抗生素等常规治疗;重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加用西米替丁10~20mg/(kg·d),静脉滴注.1wk后改为口服.疗程2wk.山莨菪碱0.2mg/(kg·d),肌肉注射,1次/d,共1~2wk.显效:用药2~3d后,无新紫癜,症状、体征消失,粪、尿常规正常;有效:用药2wk后紫癜基本减少,关节、消化道症状减轻,尿蛋白及红细胞减少;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并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甲基泼尼松龙3~5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予泼尼松1~2mg/(kg·d)口服,用药至消化道症状消失。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发生率及症状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为(4.15±1.79)天、血便消失时间为(5.70±1.63)天、禁食时间为(7.10±1.74)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74±1.84)天、(7.22±1.98)天和(8.57±1.3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现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复发率则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泼尼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汪庭兰 《吉林医学》2013,(32):6726-6727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素100 U/kg,静脉滴注,1次/d,连用5 d;泼尼松1 mg/(kg·d),分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可停药,疗程在1周内。结果:两组用药后缓解关节及胃肠道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明显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抗组胺、钙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次给予甲泼尼龙10~15 mg/kg,1次/d,3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应用1~2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次给予止血敏5~10 mg/kg,2次/ d,疗程6~7 d.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0.91%,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显效率36.67%,总有效率63.33%,两组总有效率及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甲泼尼龙是治疗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到MP-IgM≥1:80,临床诊断均为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有紫癜,其中单纯皮肤紫癜3例,紫癜伴关节肿痛3例,紫癜伴消化道症状5例,紫癜伴肾损害3例,具有2种以上表现2例。伴肺炎4例,脑炎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在过敏性紫癜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全部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2周,再口服2周及其他相应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过敏性紫癜,伍用阿奇霉素抗感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钱  马洪升  王向阳 《西部医学》2010,22(8):1480-1481,1483
目的研究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16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 16例患者经适量激素治疗后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无效患者改为甲基强的松治疗后达到显效标准。结论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借助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及时确诊后给予激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牛晓华 《当代医学》2016,(3):153-154
目的 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癫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儿童过敏性紫癫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紫癜消退时间(4.67±1.42)d,关节肿痛消退时间(10.44±1.67)d,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4.03±1.25)d,住院时间(14.89±2.64)d;对照组紫癜消退时间(7.21±1.96)d,关节肿痛消退时间(14.97±2.23)d,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5.28±1.75)d,住院时间(21.43±3.97)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癫临床疗效可靠,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雷伟  闫凡 《吉林医学》2015,(3):415-41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美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0.2 ml/kg、美能注射液1~2 ml/(kg·d),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期间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显效率50.00%),有效12例(有效率4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6例(显效率20.00%),有效13例(有效率43.33%),总有效率63.33%。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美能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本院儿科收住的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首发症状主要为单纯紫癜者11例(20.37%),肾损害发生于紫癜复发者(76.92%)的比例高于初发者(60.71%).表现为单纯紫癜、紫癜加关节症状、紫癜加消化道症状、紫癜加消化道加关节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5.45%、 54.55%、 75%、 85%.结论 过敏性紫癜复发患儿肾损害发生率较高;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本病发病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平均发病年龄6.9岁;春秋季发病率为67.44%;60.47%的患者有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3.49%.本组患儿皮肤受累的占100.00%,关节受累的占60.47%,肾脏受累的占27.91%,消化道受累的占32.56%.治疗后皮疹在3~5 d明显消退,关节及消化道症状1~3 d明显缓解,82.54%肾脏损害的患儿在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治疗应根据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46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82例,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ml/(kg·d)和小剂量肝素钠0.5mg/(kg·d),静脉滴注治疗,共2~3周.对照组64例,仅行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用药期间及用药结束后每周检测1次尿微量蛋白β2-MG和Alb,直到发病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β2-MG和Alb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尿微量蛋白β2-MG和~b明显低于对照组(t>2.58,P<0.01),证明实验组患儿发生肾损害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可有效地防止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宋蒙 《甘肃医药》2012,(9):646-650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即对照方法,将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10U(/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用药期间查尿常规2次/周,治疗前后各查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凝血系列。治疗结束后,每月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随访6个月-12个月。结果:发生紫癜性肾损害的例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统计学处理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中发生紫癜性肾损害者的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统计学处理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方法简单,用药安全,可避免常规剂量引发出血的副作用,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且经济便宜。  相似文献   

13.
林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53-53,6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片1mg/(kg.d),每日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30mg/d,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5mg/(kg.d),最大剂量80mg/d加入5%葡萄糖液,每日1次,静脉注射。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D、钙剂、抗过敏,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及对症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7%,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显效率40.36%,总有效率72.09%。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袁维仙 《大家健康》2014,(1):164-164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西替利嗪以及地氯雷他定两种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组胺含量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A组6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显效(81.67%),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6例患者无效(10.0%),总有效率为90.0%;3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5.0%。B组6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显效(83.33%),有5例患者有效(8.33%),有5例患者无效(8.33%),总有效率为91.67%;7例患者紫癜复发,复发率为11.6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组胺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血浆组胺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组胺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以及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紫癜,对于降低患者的组胺水平具有显著疗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紫癜其复发率显著低于西替利嗪。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黎玲  何玉 《中原医刊》2002,29(12):39-40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随机将住院的7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两组。Ⅰ组用西米替丁 钙剂 维生素C。Ⅱ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扑尔敏 钙剂 维生素C。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情况,判断临床疗效。根据随访情况判断两组的复发率。结果:Ⅰ组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为零。复发为零。Ⅱ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4例,复发7例。用X^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论:西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无复发。  相似文献   

16.
季敏 《中外医疗》2011,30(26):104-104,10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本病发病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平均发病年龄7.8岁,冬春季发病率占全年的69.2%,55.76%有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5.0%。本组患儿皮肤受累100%,关节受累61.5%,肾脏受累30.0%,消化道受累26.9%。治疗后皮疹在3~5d明显消退,关节及消化道症状1~3d明显缓解,肾脏损害78.57%在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治疗应根据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丙种球蛋白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过敏性紫癜(HAP)24例,发现有预防肾功能损害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确诊为HAP的住院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男15例,女9例.其中有皮肤紫癜24例,关节肿痛21例,消化道症状15例,肾脏症状7例,病程2~25天.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其中皮肤紫癜23例,关节肿痛19例,消化道症状16例,肾脏症状6例,病程2~2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预防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997年1月~2000年8月确诊的过敏性紫癜,且尚未出现肾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强的松预防组(53例)及对照组(48例),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①预防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15.1%(8/53例),而对照组为37.5%(18/48例),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对于两组紫癜性肾炎病人,预防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犤分别为(349.63±112.12)mg/d及(555.47±179.76)mg/d,P<0.01犦。②强的松能明显缩短紫癜消失时间及减轻胃肠道和关节症状(P<0.05),但对紫癜反复及预防胃肠道和关节受累的发生无效(P>0.05)。结论:强的松等激素能够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晓夏  赵璇珠  林孟娴 《吉林医学》2010,31(19):2999-3000
目的:观察静脉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效果。方法:将6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按过敏性紫癜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120~150 U/(kg.d),静脉滴注,连续5 d。两组患儿治疗后随访1~6个月后观察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并发紫癜性肾炎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肝素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患儿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容  何丽红 《华夏医学》2004,17(2):147-148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将 86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 ,4 6例治疗组患儿用甲基强的松龙 15~ 30 mg· kg- 1 · d- 1 ,加入 10 %葡萄糖液 10 0~ 2 0 0 ml中 ,1h内滴入 ,3d为 1个疗程 ,此后改为强的松 1mg· kg- 1· d- 1口服 ,逐渐减药至停用。 4 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 0 .3~ 0 .5 mg· kg- 1 · d- 1 静脉滴注 ,病情明显改善后改用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口服 ,逐渐减量至停用。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消退、消化道症状完全消退、关节症状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 1或 0 .0 5 ) ,紫癜复发率 (6 .5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7.5 % ) ,P<0 .0 1。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 ,是防止复发、减轻肾脏损害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