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0例中国人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经CT证实为单侧脑病灶且波及语言相关区的病人90例,在发病2周内进行失语症检查(包括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要求患者接受检查时神志清楚、定向力及记忆力好,无智能障碍,既往无脑部疾病史。结果是:左脑病变70例中,有56例失语;右脑病变20例中,仅4例失语。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说明中国人左脑和右脑均可能控制语言,语言优势侧多在左侧。同时发现,右利手中,58例左脑病变者有48例失语,17例右脑病变仅4例失语。非右利手中,12例左脑病变者8例出现了失语,而3例右脑病变者均无失语。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说明中国人右利手语言优势侧多为左半球,仅少数为右半球。非右利手者语言的控制仍以左半球为优势侧可能性大。至于有无双侧支配之可能,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对28例右利单侧半球损害患进行汉字书写检查,其中14例右半球和10例左半球损害患进行了视空间功能检查。结果发现右脑)言语辅侧半球)损害有明显的视空间功能障碍和非失语性书写缺陷;左脑(言语主侧半球)损害无明显的视空间功能障碍,其中10例失语有失语性失写与无非失语性书写缺陷,4例无失语书写正常。认为非失语性书写缺陷是视空间功能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失语特点与大脑特定部位的对应关系,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教研室高素荣教授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对16例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进行失语检查评测,按Benson分类法做失语分类。结果:均符合分水岭失语综合征。其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TCM)5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TCS)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MT)4例。此类失语有3个共同特征:①复述比其他语言功能好;②病变部位大部分在分水岭区;③有模仿语言和完成现象。提示:各失语类型与脑损害部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72例并记录病变部位,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对失语症进行分类,应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对失语症进行分级,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西方失语成套测验分类和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分级后,72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anomic失语,8例complete失语,15例表达性失语,12例感觉性失语,1例conduction失语,10例transcortical motor失语,9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0例transcortical sensory失语;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30例,经典语言中枢42例;按分级标准:0级20例,1级22例,2级8例,3级11例,4级11例;其中经典语言中枢受累的患者多数为0级和1级。结论病变部位和失语症类型存在着一定联系,其中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也会导致失语,并非完全符合经典语言中枢,失语严重程度较高的大多位于语言中枢。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母语为汉语的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记录2002年2月2005年2月入院的1198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失语症初步筛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并进行CT、MRI检查。结果119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例患者Broca区受累,4例患者Wernicke区受累,却没有引起失语症候群。在325例入选病例中,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结果为Broca失语83例,Wernicke失语48例,完全性失语58例,传导性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6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9例,命名性失语52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的240例,非语言中枢受累85例;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0级84例,1级79例,2级77例,3级63例,4级22例,其中失语严重程度为0级、1级的患者多为经典的语言中枢受累。结论多数失语症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症患者失语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性别对卒中后失语(PSA)的发生率、失语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恢复速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PSA患者110例,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评估和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未接受特殊语言治疗的44例患者在12周后进行语言评估。 结果 中年组(51~70岁)PSA患者中以男性居多,而老年组(>70岁)则以女性为多(P<0.05)。不同失语类型间无性别差异,均以完全性和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左右半球病变引起的PSA患者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2),但女性右侧半球病变时发生失语的概率有更高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12周后失语指数(AQ)改善分值仅与性别相关(r=0.303, P<0.05)。 结论 男女患者的两半球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半球病变时失语症发生概率和恢复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浩涛 《中外医疗》2014,(32):73-74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失语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并对98例患者发生梗死后失语症进行失语症分级和CT、MRI等影像学检查,采用BDAE(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级,采用WAB(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结果通过采用BDAE和WAB,98例患者中,complete(完全性)失语25例;Broca(表达性)失语20例;Wernicke(感觉性)失语1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Transcortical moror(经皮质运动性)失语9例;anomic(命名性)失语9例;Transcortical sensory(经皮质感觉性)失语8例;condution(传导性)失语1例;病变部位:58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40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非语言中枢;按BDAE分级评定标准:27例0级,29例1级,15例2级,16例3级,11例4级。0级和1级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位于经典语言中枢。结论脑梗死后失语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失语类型并不完全符合经典语言中枢,失语较严重的往往位于语言中枢,非语言中枢也引起失语。  相似文献   

8.
基底节性失语患者的CT图象标准化及脑电地形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经CT扫描证实为单侧基底节区病变患者60例,在发病2周,1月及2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BEAM及CT图象标准化处理。结果 基底节性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偏外侧,偏前部及偏上部,病变偏外侧者脑电地形图异常率高,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而尾状核受损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 基底节性失语有其临床特点,导致失语的机制多与基底节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血流量减少,代谢低下)有关,但尾状核似可作为言语的皮层下整合中枢,在部分患者的失语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性别对卒中后失语(PSA)的发生率、失语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恢复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PSA患者110例,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评估和分类,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对未接受特殊语言治疗的44例患者在12周后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中年组(51~70岁)PSA患者中以男性居多,而老年组(>70岁)则以女性为多(P<0.05).不同失语类型间无性别差异,均以完全性和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左右半球病变引起的PSA患者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2),但女性右侧半球病变时发生失语的概率有更高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12周后失语指数(AQ)改善分值仅与性别相关(r=0.303, P<0.05).结论 男女患者的两半球结构差异和行为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半球病变时失语症发生概率和恢复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经CTffi实的丘脑卒中者48例。现将其失语、记忆等神经心理学检查结财B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8例中丘脑出血29例,丘脑梗塞19例;左侧病变35例,右侧病变13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4.5岁文化程度在小学至大学间。既往皆无胞器质性病变史,本组病人均为右利手。失语症检查均在发病磁周内和意识清晰状态下进行。检查方法按北医大一院失语症检查法。2结果48例丘脑卒中者29例出现言语障碍,其结果见表。29例失语者均有自发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减少,找词困难及语言的扩展能力差,听理解在字词层级基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失语症类型与经典语言中枢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101例急性脑卒中失语患者,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并行CT、MRI检查.结果 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者56例(55.4%),位于非经典语言中枢者45例(44.6%).失语严重程度为0和1级患者中,病灶累及经典语言中枢占73.1%,显著高于严重程度为2~5级患者的26.5%(P=0.00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失语症类型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所见的病变部位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经典语言中枢以外的更多部位都可能参与失语症的形成,经典语言中枢受累者的失语程度多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例经CT扫描诊断为单侧丘脑病变患者,于发病2~4周进行失语症,记忆,结构,运用及计算等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2/3患者有失语,约半数患者出现近记忆,计算 块障碍,约1/3患得出现手指失认,左右失认等Gerstmann‘s综合征表现,讨论了丘服性失语的特点,认为这是一种独立失语类型,指出丘脑语言优势多为左侧,右侧亦存在语言功能,少数人可为优势侧,丘脑病变导致的记忆,计算,结构等神经心理学障碍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32例CT表现为左基节区病变的失语症进行失语分类研究.并结合SPECT检查,发现CT表现为左基底区病变的失语症有多种类型,不能单凭CT为基底节区病就定为皮下失语症。失语的分类应以临床特点为主,同时结合CT及SPECT检查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 ,分析两院收住的 5例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表明 :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 ,前回深部白质 ,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 ,其语言症状多样 ,而因前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较明显。提示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 ,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5.
左丘脑肿瘤致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丘脑在语言上的作用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丘脑病变可产生失语,并提出丘脑性失语综合征为失语中单一类别。CT扫描的应用,为探讨丘脑与语言的关系提供了更多信息。我科近有一例左侧丘脑肿瘤伴失语症,认为其失语症为丘脑病变引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底节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经CT扫描证实为单侧基底节区病变患者60例,在发病2周,1月及2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BEAM及CT图象标准化处理.结果基底节性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偏外侧,偏前部及偏上部.病变偏外侧者脑电地形图异常率高,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而尾状核受损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基底节性失语有其临床特点,导致失语的机制多与基底节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血流量减少、代谢低下)有关,但尾状核似可作为言语的皮层下整合中枢,在部分患者的失语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药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失语多见于主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发生器质性病变者,临床可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针刺中药配合语言训练治疗25例中风失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5例中风失语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9  相似文献   

18.
选择20例经CT扫描诊断为单侧丘脑病变患者,于发病2~4周进行失语症、记忆、结构、运用及计算等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2/3患者有失语,约半数患者出现近记忆、计算及摆方块障碍,约1/3患者出现手指失认、左右失认等Gerstmann's综合征表现。讨论了丘脑性失语的特点,认为这是一种独立失语类型。指出丘脑语言优势多为左侧,右侧亦存在语言功能,少数人可为优势侧。丘脑病变导致的近记忆、计算、结构等神经心理学障碍与语言障碍程度及演变不呈平行关系。此研究为丘脑病变致神经心理障碍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丘脑卒中所致失语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对21例丘脑卒中所致失语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析,并探讨丘脑病变与失语之间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丘脑卒中引起的失语主要表现为皮质下失语,丘脑的语言优势仍在左侧,但右侧也参与语言功能。进一步说明丘脑是神经网络联系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5):428-429
目的观察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患者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AE法评估其语言功能,采用6级评分标准。结果运动性失语的21例患者经过3周-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4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16例患者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2例,好转4例;完全性失语的5例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