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1例临床拟诊颧弓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常规颧弓轴位及改良反汤氏位投照,并用RGD_3型热释光剂量仪对其中6例患者颜面部X线辐射剂量进行了测试。结果:两种投照位置照片,对颧弓骨折诊断的阳性率相同,但对骨折线及骨折错位程度的显示,后者优于前者。在患者颜面部接受X线辐射剂量上,改良反汤氏位约低于常规颧弓轴位的19~23倍。在投照方法学上,改良反汤氏位简便,易行,医患双方均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对疑有颧弓骨折的患者 ,理论上要求采用标准的顶颌斜位投照法进行摄影 ,但由于此类患者常合并头面部的损伤 ,下颌前伸困难 ,患者常不能摆出放射技师所需要的投照姿势 ,或由于颌面部软组织肿胀程度的不同使放射技师难以确定投照角度 ,此时如采用顶颌斜位进行投照颌面倾斜角度 ,难以摄得符合诊断要求的颧弓X线片。 针对这一问题 ,1986年我科开始采用改良的颅底位投照法 ,一次性摄取双侧颧弓X线片 ,通过随机抽查 30例受检者的照片进行观察分析 ,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让患者仰卧在一个木制的颅底架上 ,颅底架侧面观呈①②型 ,患者…  相似文献   

3.
对颧弓轴位的投照方法,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照教科书上写的“颌下顶位”进行投照,由于颧弓的投照大多见于外伤类病人,对于颌面部损伤较重的患者,体位摆法往往难以达到要求,而且还需配备患者垫背的沙袋或棉被,过程也较复杂。2007年8—12月我们通过对48名患者进行实验,改良出一种新的颧弓轴位投照方法,其体位摆法是:利用日立500mA X线机,  相似文献   

4.
对颌面骨折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外,通常借助X线影像检查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我科对接诊治疗37例颌面骨折,结合临床表现,根据不同部位,分别摄取相应:CR、PR、CT及三维CT片做比对分析,结果发现:X线片作为检查手段,需选择投照汤氏位作追加方位投照.对于颧骨、颧弓仍是理想的辅助方法,CT片、对于上颌骨、眶底、眶尖区呈髁状突骨折,同时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CT片较X线片能提供更精确信息.CT三维重建更能逼真显示颧骨、上颌骨、颧弓骨折,图像直观.  相似文献   

5.
温国强  杨健 《当代医学》2009,15(7):86-86
常规的颧弓轴位投照多采用颌下顶位和顶颌斜位,这两种投照位置的摆法要1求较高,需要患者充分配合,而在临床上,大多数外伤病人(特别是急诊病人)都为混合性外伤,除了颜面部外还合并有其它部位的损伤,患者不能也不宜在X线检查中过度搬动、翻转,避免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损伤。笔者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一种让患者平躺任诊断床上不加任何搬动翻转的前提下就能尽快完成检查并能很好显示颧弓轴位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颧弓轴位的X线摄影通常采用仰卧颌下顶位的投照方法,因该方法存在摆位困难、患者不易配合等因素,常使影像产生倾斜,且对老年或驼背等患者明显不适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总结出颧弓轴位—顶颌位投照方法,经过颅骨标本及13例颅面部外伤患者的投照,证明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及效果(1)位置摆法:患者坐于摄影台旁,身体前倾、颈部前伸、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胶片平行,被检侧颧弓置于胶片中心,头向健侧倾斜,使矢状面与胶片呈75~80°。中心线对准被检侧颧弓中央垂直射入胶片。(2)效果:颧骨弓部及颧弓的颞侧与颧侧根部暴露较充…  相似文献   

7.
颧弓轴位的X线摄影通常采用仰卧颌顶位投照 ,此方法操作较为困难 ,投照体位不适 ,患者不易配合 ;且颧弓轴线与胶片难以平行而使颧弓影像变形。为此 ,我们采用坐位颌顶位投照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 投照方法①将 2 5 .4cm× 30 .5cm胶片置于立式滤线器内 ,遮线筒(+) ,焦 -片距为 80cm。②患者前后位坐于自制的后靠背可升降的座椅上 ,使患者枕部置于后靠背上端 ,头顶部抵住立式滤线器 ,使听眦线与胶片平行 ,头冠状面与胶片垂直 ,矢状面向健侧倾斜 10°~ 15°。中心线对准患侧颧弓中央 ,平行于暗盒中上 1/3交界处 ,垂直投照。2 结…  相似文献   

8.
颜面部骨折大都是由于直接撞击性损伤所引起,其中以鼻骨骨折,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较为常见。由于面骨的结构比较复杂,摄影时又会相互重迭,所以对颜面部骨折的X线检查处理,要求良好的投照技术及恰当位置的X线片,以便重点显示观察的部分。经过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轴位改良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仰卧前后位,将球管向头侧倾斜30°角~40°角,对准患侧锁骨中点进行投照点片。结果:15例锁骨骨折伤患,采用常规后前位投照,仅3例明显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和/或向后成角X线征;1例小儿未被发现骨折;其余11例骨折伤患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而采用改良轴位投照,原诊对位对线良好的11例患者,7例出现明显前后移位和/或成角的X线征;1例原未见骨折的小儿伤患,显示青枝骨折X线征。结论:锁骨骨折投照中,常规后前位投照不能全面反映骨折情况,应用锁骨轴位改良投照技术,能够较明确反映锁骨骨折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提高锁骨骨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纪淑兰  黄亚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10-1511
肋骨形态细长且不规则,其肋骨体部呈弯曲的弓形状.采用常规前后位投照方法,肋骨前后相互重叠,在X线照片上不能满意显示.而采用常规斜位投照方法摄取的X线照片,也不能将肋骨完全展开,因此往往引起误诊和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和投照质量.我们在工作中将常规肋骨斜位投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从而使被检测肋骨完全展开,并能清晰显示在X线照片上.此投照方法的改进,对诊断肋骨的骨折、囊肿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颧弓骨折患者48例进行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凝塑料外固定夹板复位固定手术方式分析及术后外及功能恢复调查。结果:48例患者面部塌陷畸形消失,张口度恢复良好,术后复查X线及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颞部小切口配合自制外固定夹板在颧弓骨折可使患者手术创伤及费用明显降低,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12.
颧颌骨病变的平片和CT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豆豆  尤志军 《医学争鸣》2000,21(2):180-182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颧、颌骨病变的X线平片、断层摄影,CT扫描表现,讨论了合理选择不同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例颧骨、3例上颌骨行瓦氏位投照,2例硬腭行侧位投照,11例下颌骨行正,侧位投照。20例CT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4例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轴位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摄影(CR)的特点、茎突改良位及其他茎突体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茎突各种投照成功率及患者受辐射剂量等,来评价茎突改良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作用.结果 计算机X线摄影茎突前后改良位显示成功率高,废片率O%.结论 计算机X线摄影术在茎突改良位,既明显提高摄影图像质量,同时减低辐射剂量,给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颧骨颧弓的立体结构上的分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科自1981-2001年收治颞骨颧弓骨折214例,通常常规X线片,CT片从“三维”的角度去辨认颧骨颧弓骨折情况。结果:此种分类中促进口腔科医生了解颧骨颧弓“三维”上的骨折情况。结论:从“三维”上去对颧骨颧弓骨折分类,可达到从“三维”上去复位,固定颧骨颧弓骨折。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常规摄片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较难拍摄的位置。例如肋弓部投照、某些切线位、斜位片。我们利用胃肠机透视加点片与常规摄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X线平片的作用,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拍摄。提高了诊断能力。1.肋弓部的投照 在怀疑肋弓部骨折时,常规摄片往往容易漏诊。在透视下转动角度,观察病变到最佳位置点片,获得照片符合诊断要求。特别适合一些不易发现的轻微骨折。  相似文献   

16.
20例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性支架,容易受外力的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本文介绍了20例颧骨颧弓骨折,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作了分析。作者对本组畸形不明明显,外形要求不高,功能障碍不大的6例有颧弓骨折未进行复位,而采取理疗,机械练习张口度,另外14例采用颞部切开复位,术后无论从外形及功能上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颅脑外伤后CT扫描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诊断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本文搜集了 1993~ 2 0 0 0年 10 2例颅脑损伤病例。男性 82例 ,女性 2 0例。年龄 15~ 74岁。均做CT扫描与X线平片检查。其中 31例经手术证实。CT扫描采用GEMAX6 4 0机型 ,大多数为轴位扫描 ,少数为冠状位扫描。扫描层厚 10mm ,层距 10mm ,6例做了增强扫描。X线机用北京医用X射线机F78-A30 0mA机型。投照位置为常规头颅正、侧、切线位。个别者做汤氏位、瓦氏位投照。2 结果CT扫描检查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及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93.5%(43例/46例),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78.3%(36例/46例),X2值分别为5.385和6.238。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其与跟骨侧位+轴位X线检查的结果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跟骨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C型臂引导下进行颧弓骨折复位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C型臂引导定位下复位32例患者术后张口度、面形恢复满意度、X线表现等方面。结果:32例患者复位后张口度正常,颧面部外形恢复良好,X线片复查骨折断端对位良好。结论:C型臂引导定位下颧弓骨折复位手术,在复位过程中能同步观察复位效果,使骨折段复位更准确。但其适应症小,及医患双方都要受到X线辐射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内听道常规有三种投照方法,即正位、汤氏位、斯氏位,此三种方法投照所得的影像又以斯氏位为佳。但斯氏位投照需要有X线管球及头颅矢状面两个角度,如有一方面角度不准确就会影响照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