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泌性腹泻是种种因素刺激小肠粘膜,引起电解质和水移入肠腔的活动显著增强,和/或移出肠腔的活动减少,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而发生的腹泻。其特点为肠粘膜无破坏性改变,而呈现一系列细胞生物化学的改变。其粪便与血浆等渗,并具有血浆超滤液的一些特点,大便中无炎性细胞,禁食后仍有腹泻。本文着重对分泌性腹泻的病理生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3.
4.
大肠杆菌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克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7,(4)
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其中也有一些是有致病性的,能引起腹泻。近十多年来,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病原与发病机理目前已知有5种病原:一、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于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有的菌株与 Hep-2细胞粘附,其粘附能力是由自~60MDa 质粒介导的,称为 EPEC 粘附因子(EAF)。有的菌株则未见有此种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张平均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0,(5)
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患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只有约20%的病例能确定腹泻的病原。最近十年,由于对急性腹泻的病因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除别的病原体外,还有三类大肠杆菌可成为腹泻的重要致病菌。它们是:一、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它产生肠毒素,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及成年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到这些国家的旅游者腹泻的重要原因。二、肠致 相似文献
7.
贾国法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6,(2)
为了研究伤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作者选择研究了42例伤寒杆菌或甲型副伤寒杆菌血培养阳性的腹泻病人。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36岁。通过检测粪便,排除了其他原因的腹泻。 42例患者入院前,发烧短者2天,长者30天,平均9.5天;腹泻短者1天,长者20天,平均5.8天。用药前,每天大便次数少则3次,多则30次,平均10.2次。入院当天,大便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正小孩子感冒后耳朵痛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由于多数是短暂的疼痛,往往被家长忽略,而其中很多其实就是感冒引发的急性中耳炎,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质是分泌性中耳炎,而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数小孩子在感冒消失后,中耳炎会自行好转,但是也有一部分会隐匿地存在,而不被小孩子注意,从而成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知道了上述过程,家长对于小孩子感冒后的一过性耳朵不适,应该记忆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到耳科门诊检查一下,以便排除分泌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说到分泌性中耳炎,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耳的结构.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由骨膜和听骨链构成,通过咽鼓管和咽喉相通,其作用是将外耳传送的声波放大,并输入内耳.从它的结构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易受到呼吸道等疾病的感染,引发中耳炎.其中分泌性中耳炎就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第一步是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的方式,如果是一个月以上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就行鼓膜穿刺抽液加鼓室注药的治疗方式,在反复治疗3次以上之后没有任何效果的话,行鼓膜置管术的治疗方式。所有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当中都应该根据患者有无阻塞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当中有40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治愈,13例患者经过鼓膜穿刺加鼓室注药的治疗方式治愈,有8例患者行鼓膜置管的治疗方式,其中有7例患者的症状好转,1例患者无效。结论经过综合治疗的方式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也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晚期治疗比较棘手的顽固性病症。国内统计分泌性中耳炎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2.28%~4.96%;中小学生发病率达4%~18%。美国每年小儿因患分泌性中耳炎而手术者达100万人次以上;其南部有82%的小儿患过1次分泌性中耳炎,50%达3次以上,25%达6次以上,68%小儿在2岁前有过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