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定位下风池穴安全针刺角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风池穴CT定位下拟刺向3个方向(鼻尖、对侧内眦和对侧眼球)的安全进针空间角度和危险角度。结果刺后对侧眼球危险怀最大,将伤及延髓;刺向鼻尖方向危险性最小,只会伤及椎动脉;刺向对侧眼内眦时,将伤及椎动脉,少数可损伤延髓。  相似文献   

2.
1 枕大神经痛针刺方 取 穴:体针——病灶侧风池、中渚、阿是穴(枕大神经出口处);头皮针——病灶侧枕下旁线. 功 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 治:枕大神经痛(风寒证). 针 法:阿是穴直刺1.2~1.5寸,泻法,得气后选用10?mm左右的艾炷行温针灸;风池穴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行平补平泻法;中渚穴选用0.30?mm×...  相似文献   

3.
1 耳体针二联针法 取? 穴:体穴——风池、翳风、下关.耳穴——神门、皮质下、额、颞、枕. 功? 效:祛风通络,镇静宁神. 主? 治:三叉神经痛. 针? 法:风池穴,针尖向对侧鼻尖斜刺1寸左右,只作捻转手法;翳风穴,于耳垂后方直刺1寸左右,手法只捻转,不提插;下关穴,在针刺前以左食指轻轻按压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943-194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即针刺方向上,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斜刺者,有向喉结刺者,有向对侧眼球刺者,有向下颌刺者,更有横刺透风池穴。文章总结近年来针刺风池穴治疗VBI的相关文献,探讨各种不同针刺方向的疗效,为临床量化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刺与推拿结合治疗偏头痛28例:针刺取穴:以少阳胆经经穴为主。太阳(双侧),向后方斜刺头维(双侧),向后方平刺。八字针:即颔厌透悬颅,悬厘透曲鬓(取痛侧),率谷透头窍阴(痛侧),风池(双侧),针向对侧目内眦;阿是穴(痛最剧烈处),平刺。心烦者加太冲,...  相似文献   

6.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项外侧凹陷处。一般认为此穴为风邪外侵汇聚之所在,故名为风池,针灸学将其列为搜风要穴。本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通窍作用,主治范围广,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五官科病症及外感疾病等。穴位浅层组织有枕小神经和枕大神经分布,深层的重...  相似文献   

7.
电针风池穴为主治疗失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彭冬青 《中国针灸》2003,23(2):98-98
治法:患者采用坐位或平卧位,用毫针刺法,主穴取双侧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1~1.2寸,手法宜轻柔和缓;配穴百会、神庭穴逆督脉循行方向,向后平刺1寸,三穴均以得气为度.  相似文献   

8.
枕神经嵌压综合征是指枕神经在行程中 ,特别是当穿过各肌止点及深筋膜时受嵌压 ,产生颈枕及头后部疼痛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 79例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79例 ,男 43例 ,女 36例 ;年龄最大 6 1岁 ,最小2 2岁。其中枕大神经痛 6 0例 ,枕大神经痛伴第 3枕神经痛 6例 ,枕小神经痛 19例。全部病人均为单侧疼痛 ,右侧 42例 ,左侧 37例 ;病程 1d至半月。治疗方法患者取低头伏案或侧卧位。枕大神经痛 ,主穴取风池、天柱 ,配穴取脑空、玉枕。风池穴也是枕大神经痛的压痛点 ,找准痛点针尖向鼻尖方向直刺 1~ 1.5寸 ,提插捻转 ,用泻法 ,使之得气…  相似文献   

9.
郭红健 《北京中医药》2005,24(6):368-368
近年来,我与我院针灸科医生合作,对47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应用风池透风池穴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椎-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与48例以传统风池刺法者做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红健 《北京中医》2005,24(6):368-368
近年来,我与我院针灸科医生合作,对47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应用风池透风池穴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椎-基底动脉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与48例以传统风池刺法者做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