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源性抗体及其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不同种类的IgG抗体,这些抗体的量及其衰减率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母源性抗体能保护新生儿和婴幼儿抵御相应病原体的感染,但也严重影响婴幼儿疫苗接种后主动免疫应答,母源性抗体浓度越高,其影响越大.了解母源性抗体对新生儿疫苗接种的影响,有助于母体或新生儿疫苗的研制,对确立有效的免疫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之一的超氧阴离子进行检测,以探讨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的部分原因。 方法 正常足月新生儿组23例,取脐带血加以两种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刺激诱发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用超氧阴离子特异性探针氢化溴乙非啶进行细胞内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强度进行检测;正常成人对照组15例,取外周血进行相同实验。最后采用血浆置换法探讨体液因素在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中的作用。 结果 足月新生儿的绝大部分中性粒细胞与正常成人细胞一样随细菌的吞噬而产生活性氧自由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成人基本相同;而对于大剂量大肠杆菌的刺激,其自由基产生水平较成人明显低下[细菌细胞比40∶1,平均荧光强度(MFI) 347±70和461±55, t=2.63, P<0.05; 细菌细胞比80∶1, MFI 335±66和535±76, t=4.26, P<0.01]。用成人血浆替代新生儿自身血浆后,大肠杆菌刺激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水平显著提高(MFI:707±141和461±58, t=4.91, P<0.01)。 结论 全血条件下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所吞噬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在大剂量大肠杆菌的刺激下活  相似文献   

3.
6年来我院收治Rh 系统血型不合孕妇6例,孕妇体内IgG 抗D 抗体( )者3例,抗E 抗体( )2例,抗C 抗体( )1例.抗体效价5例为1:64,1例抗C 为1:32.在妊娠20周以后用血液细胞分离机将含IgG 抗体的孕妇血浆分离,红细胞与不含抗体的异体同型冷冻新鲜血浆混合后,再输回母体,以降低抗体效价.每次置抉血浆600~1000ml.6例中3例置换3次,2例置换2次,1例置换1次.于孕36~( 1)~38~( 2)周行计划分娩.仅1例行新生儿换血,术后3天因感染死亡,余5例均行一般疗法痊愈出院.新生儿成活率达83%.此法为对胎儿无损害可减轻新生儿溶血症,避免行新生儿换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的RhD阴性血型孕妇所娩的新生儿的围产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83例未行被动免疫治疗已致敏(即抗D抗体阳性)RhD阴性血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应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不同抗D抗体滴度、不同孕产史及ABO血型是否相合的新生儿围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42例(50.60%)孕妇所娩新生儿发生Rh溶血病(Rh-HDN),15例(18.07%)新生儿因Rh-HDN病情严重行换血治疗;83例孕妇分娩前抗D抗体滴度与Rh-HDN发生率、新生儿输血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呈正相关(r=0.499,P0.001;r=0.574;P0.001;r=0.432,P0.01),抗D抗体滴度≥1∶128者新生儿Rh-HDN发生率为100.00%(30/30),抗D抗体滴度≥1∶512时新生儿因严重Rh-HDN换血治疗率高达61.54%(8/13);②在初次妊娠、仅有流产史、有生产史孕妇中分娩新生儿Rh-HDN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新生儿行换血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3例孕妇新生儿Rh-HDN发生率、新生儿换血治疗率在合并母婴ABO血型相合与不相合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被动免疫已致敏Rh阴性孕妇所娩新生儿Rh-HDN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与孕期母体抗D抗体滴度、母体孕产史等密切有关,孕期监测抗体滴度及严密监护胎儿情况,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改善其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5.
1.皮肤面积 成人皮肤表面积约是新生儿的7倍,而成人体重却增加约20倍,使新生儿1kg体重的皮表面枳较成人大。以烧伤按皮肤损伤面积计算为例,小儿包括新生儿头部、颜面、大腿及小腿占全部皮表面积比例大是重要特征。 2.皮肤厚度 成人皮肤厚新生儿皮肤薄仅0.5mm,表皮最外层的皮质层薄,对物理化学刺激的抵抗能力差,容易受到损害。频繁的大便刺激可致新生儿肛周皮肤炎就是例证。皮下脂肪厚度从新生儿期至成人变化很大。新生儿皮下脂肪层厚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一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内 B组链球菌 (GBS) 型特异性 Ig G抗体的水平 ,初步探讨国内新生儿 GBS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的原因。 方法 随机选取 10 2例孕妇 ,取其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测定 GBS 型特异性抗体含量 ,取 6 2例 1周龄以内的新生儿及 32例 2个月~ 13岁的健康查体儿童的静脉血作为对照 ,也测定该抗体含量 ;抗体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试验 (EL ISA )。 结果 本组孕妇 GBS 型特异性 Ig G抗体的平均水平为 2 1.5 9mg/ L ,新生儿脐血该抗体的平均水平为 17.90 mg/ L ,二者存在相关性 (r=0 .83,P<0 .0 5 ) ,后者随孕周增加而增加 ;小于 1周龄的新生儿该抗体平均水平为 14.75 mg/ L ,2个月~ 13岁儿童该抗体平均水平为 10 .75 mg/ L ,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并逐渐下降 (P<0 .0 5 )。  结论  (1)所测值绝大多数大于 2 m g/ L这个被初步认为能起保护作用的水平 ,并且明显高于欧美国家 ,提示由于国内孕妇天然获得的抗体水平较高 ,对新生儿 GBS感染提供保护作用 ,这可能是我国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的原因之一。 (2 )新生儿体内该抗体来源于母体 ,随年龄增加而降低。(3)新生儿脐血中该抗体含量与母亲产前静脉血含量密切相关 ,且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提示 Ig G型抗体经胎盘的主动转运与孕周相关 ,早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代谢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游离型胆红素可自由穿过脂膜和血脑屏障等,产生细胞毒性而引发新生儿核黄疸.胎儿胆红素代谢与成人不同,胎儿期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其体内只有少量胆红素可经肝脏转化为无毒的结合型胆红素,大部分是非结合型胆红素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溶于血浆中,通过胎盘上的胆红素转运载体运送至母体代谢.当胎儿体内胆...  相似文献   

8.
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是由母体IgG型同种免疫性红细胞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作用于表达抗体对应抗原的胎儿红细胞,以胎儿及新生儿溶血为主要病理过程,以贫血和新生儿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围产期常见疾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与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妊娠同种免疫的实验室检测,以及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高危病例的临床评估、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901193 流式细胞仪分析新生儿T细胞亚群/张鲁榕…∥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10(1)。-50~51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微量全血OKT染色的新生儿T细胞亚群20例,正常成人100例。新生儿CD3、CD4、CD8亚群分布范围较宽,各值标准差分别为10.80%、10.44%、3.76%。20例新生儿T亚群均值与正常成人相比,除CD8无显著差异外,CD3、CD4、CD4/CD8均较成人为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亚群正常分布较宽,个体间变异较大。若对患病儿作一次性测定,其值可能落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B组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母婴配对血清中抗 B组溶血性链球菌 (GBS) 型荚膜多糖 Ig G抗体的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 ,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并作 GBS筛查的 GBS阳性孕妇 2 8例为研究组 ,同期阴性者 46例为对照组。留取孕期不同阶段 (≤孕 2 0周、2 0 1 ~2 4周、34周~分娩 )阴道 /肛周拭子做 GBS细菌培养 ,产时留取母血 3m l、脐血 5 m l离心后的血清 ,用 EL L ISA法测定 GBS 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水平。 结果  74例孕妇中 GBS阳性 2 8例 ,2 8例中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先兆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产妇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的抗 GBS 型荚膜多糖 Ig G抗体的平均浓度为分别为 3.1mg/L、2 .3mg/L,二者的相关系数为 0 .86。 GBS阳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抗体浓度分别为 1.6 mg/L、1.1m g/L;而阴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抗体浓度分别为 3.9mg/L、3.0 4m g/L,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的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抗体浓度 >2 m g/L 的产妇 ,不带菌者占 90 .0 % (36 /4 0 ) ,新生儿中不带菌者占 97.0 % (32 /33)。 结论 母亲血清中抗 GBS抗体约有 73%通过胎盘 ,垂直传播给胎儿。我国产妇及新生儿血清中抗 GBS抗体浓度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1.
住院新生儿弓形虫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住院新生儿弓形虫 (TOX)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符试验 (EL ISA)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 CMV- Ig G/Ig M抗体与 TOX- Ig G/Ig M抗体。 结果 住院新生儿 CMV- Ig G阳性率 86 .7% ,CMV- Ig M阳性率 5 .2 % ,TOX- Ig G阳性率13.9% ,TOX- Ig M阳性率 0 .4%。CMV/TOX- Ig G(Ig M)阳性患儿临床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病、肝炎综合征等为主要表现 ,且患儿母亲妊娠期间有不同程度发热、异常饮食史、宠物接触史。 结论 住院新生儿 TOX与 CMV感染发生率较高 ,新生儿 TOX和 CMV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对健康产妇和非麻疹婴幼儿的麻疹IgG水平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对麻疹病毒的抵抗能力。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健康产妇静脉血100份、新生儿(与产妇非配对,非麻疹患儿)血液52份、2~6月龄婴儿(非麻疹患儿)静脉血52份分别进行麻疹病毒抗体IgG检测。结果 受检的100例健康产妇中47例(占47%)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仅9例(占9.0%)麻疹抗体滴度可以在抵抗麻疹病毒侵袭的过程中起到比较明确的作用;受检的52例新生儿以及52例2~6月龄婴儿中分别有20例(占38.46%)和6例(占11.54%)达到保护性抗体水平,仅新生儿中5例(占9.61%)麻疹抗体滴度可以在抵抗麻疹病毒侵袭的过程中起到比较明确的作用。结论 上述人群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均较低,产妇、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6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低于产妇以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16型L1 E7重组腺病毒 (rAd5HPV16 L1 E7virus)及其重组质粒 (rAd5HPV16 L1 E7plasmid)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小鼠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 2 93细胞扩增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 ,同时制备rAd5HPV16 L1 E7重组质粒 ,分别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滴鼻和灌胃途径免疫小鼠 ,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采用不同途径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肌注组产生抗体量最多 ,并且出现最早。结论 :rAd5HPV16 L1 E7重组病毒及其重组质粒均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免疫途径不同 ,抗体峰值的出现时间亦不同 ,测定抗体的最佳时间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胎ABO血型不合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 2009年1月31日至2010年1月31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母胎ABO血型不合的单胎妊娠孕妇共1269例.于妊娠28~30周取血清检测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分娩时取新生儿脐血查新生儿血型,并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的血清学试验.回顾分析孕妇血清ABO血型IgG抗体效价及围产儿溶血病的发生情况,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围产儿溶血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妊娠28~30周,58.4%(741/1269)的孕妇血清中未检测出ABO血型IgG抗体.5.1%(65/1269)的孕妇抗体滴度≥1∶128,妊娠36周复查时,17例抗体效价倍增,但均未超过1∶ 512,所有胎儿未发现水肿或胸腹腔积液等宫内溶血征象.380例新生儿诊断为HDN,占29.9%(380/1269).其中12例新生儿出生24 h内出现轻度贫血貌和(或)黄疸症状,占HDN患儿总数的3.2%(12/380).随IgG抗体效价增加,HDN发生率增加,二者存在相关性(Tb=-0.293,P<0.01).当IgG抗体效价=1∶128时,HDN发生率为85.4%(35/41),当IgG抗体效价=1∶ 512时,HDN发生率为5/5,呈显著增加趋势(x2=108.906,P<0.01).380例新生儿中,322例转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以蓝光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其中2例行换血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 母胎ABO血型不合胎儿溶血发生率极低,妊娠期无需特殊处理;妊娠期进行ABO抗体效价检测,有利于及时诊断HDN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母儿血型不合IgG抗体效价≥1∶512是否提示胎儿病情严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母儿血型不合IgG抗体效价≥1∶512是否提示胎儿病情严重. 方法对6例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512的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作胆红素、IgG抗体效价和胎儿血型物质测定,抽取其新生儿脐血作胎儿血型、胆红素检测及Coombs试验. 结果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密切相关. 结论不能单纯以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高低作为判断胎儿溶血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 ,并从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变化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对 5 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 (HBVac)联合免疫接种 ,7个月时进行随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技术检测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DNA ,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PBMC在植物血凝素 (PHA)和HBsAg刺激下 ,培养上清液中IL 2的含量。结果 HBV侵犯PBMC后 ,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失败率为 73 3% ,显著高于PBMC未受侵犯新生儿的 5 4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免疫接种失败新生儿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 ,IL 2含量为 (85± 37)ng/L(PHA刺激 )、(5 1±18)ng/L(HBsAg刺激 ) ,明显低于免疫接种成功者和正常对照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5 )。结论 宫内感染HBV并侵犯PBMC ,是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 ;HBV侵犯PBMC可使其IL 2分泌能力下降 ,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甲基纤维素法培养15例新生儿脐血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FU-Meg),观察了CFU-Meg的生长特性、集落产率与接种细胞数的相关性,并与成人骨髓及外周血CFU-Meg的数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脐血中富含CFU-Meg,且分裂快、子代细胞多,形成集落早呈现活跃的增殖状态,其数量低于成人骨髓但个体间差异明显,26.7%的样本CF-Meg产率高于骨髓。接种细胞数量与CFU-Meg的产率在一定范围内呈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和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孕检及分娩的22880例孕妇中有Rh阴性孕妇287例(1.25%),用血清学方法确认血型D抗原阴性、Rh系统其他抗原表现型及抗体筛选;对有抗-D抗体孕妇进一步做抗体效价及分娩后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部分Rh阴性孕妇于孕37周做预存式自体备血。结果:Rh阴性孕妇287例中,有12例(4.18%)检出抗-D抗体,抗原表现型均为ccee,且均有完整生育史。90例有1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10例(11.11%),15例有2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2例(13.33%)。287例孕妇生育290个新生儿中有8个发生胎儿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率占2.75%(8/290)。12例抗-D抗体孕妇中1例宫内有溶血,出生后治疗无效死亡,7例出生后发现新生儿黄疸,经换血等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新生儿无黄疸出现。146例Rh阴性孕妇孕37周实施了预存式自体备血,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自体备血与未自体备血者产后出血量,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完整生育史且抗原表现型为"ccee"Rh阴性孕妇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加大,但新生儿结局差异很大;Rh阴性孕妇分娩前可根据自身状况做预存式自体备血。  相似文献   

19.
母儿血型不合IgG抗体效价≥1:512是否提示胎儿病情严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儿血型不合IgG抗体效价≥1:512是否提示胎儿病情严重。方法:对6例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512的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抽样羊水作胆红素、IgG抗体效价和胎儿血型物质测定,抽取其新生儿脐血作胎儿血型、胆红素检测及Coombs试验。结果: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密切相关。结论:不能单纯以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高低作为判断胎儿溶血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母儿血型不合母儿血型不合的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围生儿溶血性贫血、心衰、水肿是其主要的症状.由于胎儿红细胞携带来自父体的抗原,表现为胎儿的血型不同于母体.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后,诱导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结合胎儿红细胞,使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往往需要二次以上抗原的接触.第一次机体接触抗原,发生原发免疫反应,发展缓慢,历时2~6个月;所产生的抗体常较弱,多为IgM,不通过胎盘,此时发生的新生儿溶血较轻,或不发生溶血.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所产生的抗体较强,均为IgG抗体,滴度很高,且能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但能引起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的血型以Rh血型和ABO血型为最常见,其他血型抗体有抗M、抗Lew、抗Kell和抗Fya等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