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沈莉 《江苏医药》1990,16(6):326-328
细胞外基质由各种胶原、非胶原成分构成,细胞能调节其周围基质的合成和降解,故细胞外基质能反映相应细胞功能状态。基质的异常将引起组织器官的病变。胶原和非胶原基质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组织支架,它们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于细胞外基质的免疫组化研究有了迅速发展,基质的分子结构及一  相似文献   

2.
女性盆底是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胶原蛋白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结构蛋白质,对维持盆底支持组织的弹性和韧性起重要作用.弹性蛋白是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弹性蛋白重塑对于维持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妊娠对盆底胶原的影响、妊娠与分娩对弹性纤维的重塑及对盆底的损伤,均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质基(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动态网状结构,主要有胶原、糖蛋白、葡萄糖氨基糖苷及蛋白聚糖四大类构成。ECM在维持正常组织功能和结构以及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过程和肺瘤的侵袭与转移、血管形成等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系统在ECM合成和降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重构包括心肌肥厚及心脏纤维化两个方面,而后者对于心功能及靶器官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损伤修复种子细胞,除直接对纤维化组织进行修复外,还能够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改变金属基质蛋白酶、血红素加氧酶、骨桥蛋白等因子的浓度等不同水平的作用位点,调节局部组织胶原代谢合成与分解速度,促进胶原降解,抑制胶原合成,减少胶原沉积,调节胶原的构成比例,从而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心功能,可能为心肌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为细胞外基质(ECM)中的非胶原糖蛋白,通过其不同结构域与组织中的多种ECM、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生长因子等相互作用,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并发挥不同作用。本文就COMP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骨关节系统病变、心血管系统疾病、组织纤维化和癌症等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MMP-2、TIMPs和MT1-MMP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肝星状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细胞外基质中,采用酶谱分析测定MMP-2;Westernblot测定MT1-MMP的表达量;反向酶谱分析测定TIMPs的表达量;RT-PCR测定MMP-2、TIMPs和MT1-MMP的mRNA表达量。结果I型胶原表面和内部培养的人肝星形细胞(HSC)的MMP-2酶原及MMP-2,TIMP-2,MT1-MMP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强,而未聚合的I型胶原单体分子则无此作用,类似于基底膜成分的Matrigel对MMP-2的表达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结论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中,HSC的MMP-2,TIMPs和MT1-MMP表达量不同;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过程中,MMP-2、TIMPs和MT1-MMP可能一起对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主要由肝脏细胞外基质(EC M )合成、分解间失衡所造起,主要涉及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或二者兼备,是Ⅲ、Ⅳ型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增多,破坏肝的组织结构最终损坏肝功能。肝纤维化的过程既是初期 ECM 合成增加,更是后期降解降低的结果。在肝纤维化ECM 合成增多和降解减少的全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s )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 IM Ps )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1]。  相似文献   

8.
赵连香  张玉茹  朱晓虹 《天津医药》2005,33(8):535-536,i0002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口腔癌恶性程度高多呈浸润性生长,且易发生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以锌为辅助因子的蛋白酶家族,在体内主要降解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的胶原、层连接蛋白以及黏蛋白等物质,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口腔癌及癌旁组织进行MMP-2和MMP-9的检测,研究MMP-2和MMP-9对口腔癌的浸润、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肾脏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途,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由于持续的损伤、炎症等因素导致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刺激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分泌大量以胶原、纤维蛋白为主的促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同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以及物理特性的改变,导致肾脏固有细胞脱落、凋亡,或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加剧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肾脏正常组织结构被逐渐压缩并最终被致密而坚固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肾功能永久性丧失。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降解及其对细胞的调控作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实施干预,拮抗纤维化过程,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临床抗纤维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玉珍  段惠军 《河北医药》2000,22(2):150-151
1 乳腺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细胞外基质包括基底膜,主要由各种类型胶原蛋白,结构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弹力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1]。基底膜被认为是限制肿瘤生长的防线,主要由大量Ⅳ型胶原及多种糖蛋白组成。恶性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基底膜缺损并可穿过基底膜在间质中生长繁殖;良性肿瘤基底膜完整,须依托基底膜定位生长。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受肿瘤细胞本身和宿主因素的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腺癌基底膜变化规律的研究是揭示复杂癌肿浸润机制的基础。癌肿浸润转移首先穿过基底膜,然后到达…  相似文献   

11.
<正>肿瘤的局部蔓延与远处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从分子水平上有黏附、降解和移动等过程,其中细胞的黏附作用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重要的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0(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0,MMP-10)在降解细胞外基质、维持肿瘤微环境和促进肿瘤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具有调节细胞间黏  相似文献   

12.
成骨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调节细胞外环境,同样成骨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亦有赖于细胞外基质的调节作用.基质-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由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的.黏附分子多位于黏着斑部位,细胞外基质来源信号可通过此黏附装置传递至细胞内部,调节细胞的基因转录.因此,位于黏着斑部位,同时调节核内基因转录的分子很可能参与细胞功能及细胞外基质调节.NMP4/CIZ存在于黏着斑部位,调节成骨细胞功能、成骨细胞表型相关基因及骨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对NMP4/CIZ的研究或许能使我们对成骨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全新的认识,现就NMP4/CIZ的基因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蛋白酶之一,属于众多基质金属蛋白酶中明胶酶的一种,又称明胶酶B,相对分子质量为95 000,通过酶系统分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参与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生理pH值时,在锌离子作用下,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重建,故也称其为基质因子.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能够切断任何细胞外基质成分,调节细胞黏着性、作用于细胞外成分或其它蛋白成分而启动潜在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MMP-9在人体妊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胚胎发育、组织模型再塑及创伤修复等正常生理过程.MMP-9的底物主要是Ⅳ、Ⅴ、Ⅶ、Ⅹ型胶原,明胶及弹性纤维.因其作用底物的广泛,表达细胞众多而备受重视,成为近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就MMP-9在产科妊娠及分娩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个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其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分布异常.ECM包括胶原、非胶原性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其可由肝脏中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行为,而其合成和降解又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及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肖艳群 《江西医药》2001,36(4):311-313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损害是造成肝纤维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则为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不技术的进步,对肝纤维化发生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从而推动了肝纤维化防治的深入探讨. 1肝纤维化发生机理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肝内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间质成份(ECM)过量沉积的不良结局.近年研究证实,肝炎形细胞(贮脂细胞HSC)是肝损伤时ECM的主要产生细胞[1],它在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和肝脏各种介质的产生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它的表型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关键[2][3].HSC激活、增生、转化和分裂,导致大量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同时,HSC的表型激活在调节ECM降解中也起关键作用,通过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与α2-巨球蛋白,抑制胶原酶的降解作用而增加胶原沉积[2].另外,肝细胞因子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等通过激活和增殖HSC,促其产生ECM,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肝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的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而胶原则是细胞外基质的最主要成分。胶原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寻找具有显著调控胶原代谢的中药,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综述了胶原代谢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中药调控胶原代谢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ECM的重要酶类,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MMPs能通过破坏基质的降解,促进肿瘤细胞突破BM和ECM构成的组织屏障,从而侵袭周围组织。MMP-2可能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研究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在人椎间盘纤维软骨的蛋白质组特性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疾病的治疗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取人的正常椎间盘的纤维环组织,针对细胞外基质的小分子蛋白进行蛋白萃取,通过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和梯度聚丙烯酰胺双向电泳分别分离纤维环的蛋白质,分析电泳图像,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对蛋白质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双向电泳显示,纤维环中的胶原结合蛋白在pH3~10,相对分子质量在22000~250000范围内能够被很好地分离,对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仪鉴定,确定了其中的17种蛋白质。结论双向电泳可有效地分离椎间盘纤维环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小分子的胶原结合蛋白质,通过质谱仪鉴定可以确定其组成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病变中胶原结合蛋白的改变及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分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其底物多种多样,包括明胶、弹性蛋白、Ⅳ型胶原、Ⅴ型胶原和粘结蛋白等。近年来,很多证据表明,炎性反应时多种细胞因子可上调MMP-9表达。然而,MMP-9又不仅仅被动地作为炎性反应的下游产物而出现,它还对许多促炎因子发挥正反馈作用,是炎性反应重要的"调节剂"。  相似文献   

20.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应州肝星状细胞株HSC-T6,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浓度大黄素干预后在增殖程度和细胞周期等的变化.通过测定培养液上清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蛋白(LN)的含量,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研究大黄素对HSC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5~15 mg/L浓度大黄素能够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HA的表达以及胶原合成,这种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大黄素能够对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G0/G1期细胞比例则逐渐上升.结论 大黄素在体外对于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