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配制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最佳的溶剂量和振荡时间,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将同一批号的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150支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支,加5%葡萄糖溶液进行溶解和振荡实验。A组药瓶内溶剂量10mL,B组15mL,C组20mL,同时经漩涡专用振荡器分别振荡5min、10min、15min、20min取出,采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和高效液相仪测定每组不同振荡时间混悬液中药物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进而确定该药物溶解时最佳的溶剂量和振荡时间。[结果]B组加入15mL溶媒,通过不同时间振荡混悬液中药物平均粒径最小;且在振荡15min与20min时药物平均粒径无明显变化,但与5min、10min相比粒径有变化(P0.01)。3组药液随着振荡时间延长药物包封率逐渐降低,尤其在振荡20min时均显著降低。[结论]注射用紫杉醇酯质体在配制时应加入15mL溶媒,并振荡15min,可有效保证混悬液中药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注射器活塞污染、加药时药液外漏、药液抽吸不干净、外界空气与药液混合、胶塞微粒污染药液、护士加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次性全密闭单瓶多瓶加药针,选择60袋100mL生理盐水、青霉素120支,每袋生理盐水中加2支青霉素,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使用注射器加药,B组使用一次性全密闭双瓶加药针加药(一次加2支)。[结果]B组无活塞污染、无空气与药液混合;B组每袋药液配制时间(25s±5s)短于A组(50s±5s)。[结论]一次性全密闭单瓶多瓶加药针提高了护士加药工作效率,解决了注射器活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病人分成两组,A组30例将地塞米松5 mg 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输注,10 min滴完;B组30例将地塞米松5 m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冲管液的莫菲氏滴管中以40 gtt/min~50 gtt/min的速度输注,观察病人从注射开始至注射结束后2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18例.[结论]采用不同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振荡和加温两种方法溶解环磷酰胺粉针剂时,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使其完全溶解的振荡时间及温度。方法:振荡溶解法:将3种不同批号的环磷酰胺西林瓶(每支200 mg)中各注入10 mL 0.9%NaCl,放在同一个振荡器上进行振荡,分别在振荡后的1、2、4、6、8、15 min取出,采用高效液相仪测定每个时间点的药物含量,进而确定振荡的时间。加温溶解法:将3种不同批号的环磷酰胺西林瓶(每支200 mg)中各注入10mL 0.9%NaCl,放入不同温度(37、50、60、65℃)的恒温箱中加温,分别在每个温度点下的1、2、4、6、8、15 min时取出,采用高效液相仪测定各时间点的药物含量,进而确定药物溶解的最佳温度。结果:加温溶解法:37℃下环磷酰胺的溶解时间为1 5 min时,含量为(94.69±1.11)%;50和60℃下环磷酰胺在溶解时间达6 min时,含量分别为(95.27±1.58)%和(97.74±0.80)%,超过6 min后,含量明显下降;在65℃时环磷酰胺在溶解时间达4 min时含量即可达(95.46±1.09)%,但其在15 min时下降至约87%。振荡溶解法:环磷酰胺完全溶解最短时间为8 min,含量为(96.09±1.67)%。结论:采用振荡溶解法环磷酰胺完全溶解的最短时间为8 min。配制环磷酰胺时温度以50~60℃为宜,时间为6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次数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生物存活量的影响。方法取400支10 mL 0.9%氯化钠的注射用安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支,实验组安瓿分别在砂轮划痕前后用酒精棉签各擦拭1次,对照组安瓿仅在划痕后用酒精棉签擦拭1次,每支安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进行琼脂培养。另取1 200支安瓿,随机分为A、B、C、D、E、F共6组各200支,A、B、C 3组于洁净台中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操作,但A组擦拭1s,B组擦拭2 s、C组擦拭5 s,而D、E、F 3组则于治疗室中分别进行与A、B、C 3组相同的操作。结果安瓿开启前进行1次消毒与进行2次消毒的药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洁净台或治疗室内操作,安瓿开启前不同擦拭时间药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安瓿开启前的消毒次数、擦拭时间无法显著地降低安瓿内药液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62.5 U/mL肝素液、125 U/mL肝素液对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采用62.5 U/mL肝素液3 mL、生理盐水5 mL、125 U/mL肝素液3 mL进行封管,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堵管例数.[结果]B组堵管率最高,留置时间最短;C组堵管率最低,留置时间最长.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凝血机制正常的病人应用125 U/mL肝素液3 mL进行脉冲式冲管加正压封管能有效降低堵管率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冲洗液行结膜囊冲洗时病人的舒适度.[方法]选择行内眼手术的住院病人150例(150眼),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行结膜囊冲洗,B组采用生理盐水200mL加庆大霉素9.6×104U行结膜囊冲洗,C组采用0.02%氧氢化汞冲洗液200 mL行结膜囊冲洗.分别时3组病人于冲洗30 min~60 min后结膜充血、眼部(刺)胀痛、异物感、流泪进行比较.并对A组、B组病人冲洗后90 min结膜囊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A组、B组舒适度明显高于C组(P<0.01),A组、B组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行结膜囊冲洗时病人舒适度优于采用0.02%氧氢化汞冲洗液.  相似文献   

8.
陈红琢  刘薇群 《护理研究》2013,(11):3707-3709
[目的]了解七叶皂苷钠输液速度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护士科学合理调整七叶皂苷钠输液速度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输液速度为30 gtt/min,B组输液速度为50gtt/min,C组输液速度为80 gtt/min.每组6只,双耳同时输液,每组标本12个.将4 mg七叶皂苷钠溶于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给药容量10 mL,给药1次,给药12 h后从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变化两方面对兔耳缘输液静脉血管进行评价.[结果]A组、B组、C组均发生静脉炎,A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其他组高;A组、C组静脉血管周围组织水肿程度较B组高.[结论]输液速度对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减慢输液速度并不能降低七叶皂苷钠对静脉血管的损害,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可以降低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尼卡地平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立即给予药物静脉注射:A组乌拉地尔0.5 mg/kg,B组尼卡地平15 μg/kg,C组生理盐水2 mL.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麻醉效果.[结果]总有效率:A组95% ,B组90% ,C组95%,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BP:A、B两组给药后5 min、20 min、30 min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BP:A组麻醉后20 min、30 min 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B组麻醉后20 min较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 SBP、DBP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在HR方面,阻滞后3组与麻醉前相比均增加,在A组给药后10 min下降至正常水平,而B、C两组持续到给药后20 min;颈丛阻滞后30 min,各组HR趋于稳定.[结论]使用乌拉地尔0.5 mg/kg和尼卡地平15 μg/kg均可有效的预防老年患者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且乌拉地尔效果优于尼卡地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地塞米松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A 组和B组,每组30例,A 组采用肝素地塞米松封管液(肝素12 500 IU+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5 mg)和B组采用肝素地塞米松封管液(肝素31 250 IU+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5 mg)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A组留置时间≤5 d为2例,无堵管、静脉炎的发生;B组留置时间≤5 d为14例,发生堵管8例,静脉炎9例.[结论]采用肝素12 500 IU+生理盐水100 mL+地塞米松5 mg的肝素地塞米松封管液对肿瘤化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