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预防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160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试验组送管前对导管进行塑形、当导管头端送至肩峰时再采用举臂贴头体位。置管后比较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时采用对导管塑形和举臂贴头法能明显降低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敏清  黄蝶卿  方奕  宋文强 《护理研究》2013,27(21):2228-2230
[目的]探讨PICC置管病人改良置管体位对导管异位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病人196例,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根据PICC置管行经静脉的解剖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体位,改变传统置管上肢摆放的体位,使穿刺侧上肢与躯干成钝角(90°~180°),对照组PICC置管时使用常规体位(常规手臂外展90°),比较两组病人的导管末端位置、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两组导管末端位置、导管异位和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体位可以有效预防导管异位,解决因导管异位带来的并发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以为病人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输液、化疗用药的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可避免反复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有文献报道,PICC置管可留置近2年时间[1]。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发生的,发生率为10%~60%[2]。为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发生,2013年1月—9月,我科对行PICC置管的病人采取两种上肢角度及颈内静脉阻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卧位,半卧位组患者取床头抬高约30°,坐立位组患者取坐位90°,置管后均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3组间的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1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半卧位组8例占16.3%,平卧位组2例占3.6%,坐立位组1例占1.9%,半卧位组与其他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ICC置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是最佳选择,只有当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时采用坐立位,不推荐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贵要静脉穿刺PICC置管时的异位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25例癌症化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式置管,B组采用常规方式置管。结果A组发生异位7例,异位率5.8%;B发生异位15例,异位率14.3%。两组比较X^2=4.5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的方式可以减少异位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韩忠秀  唐忠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92-2193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不同体位的置管方法,比较置管异位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1)改良组:患者平卧,穿刺侧上肢外展平举,与躯干成90°,送管15cm时,穿刺侧肢体伸直上举,与颈部角度<30°;(2)对照组:穿刺侧肢体外展平举,与躯干成90°,送管15cm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结果导管异位发生情况:改良组40例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异位,占5%。异位发生部位:腋静脉返回1例,占50%;胸外侧静脉1例,占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8例发生导管异位,占20%。异位发生部位:颈内静脉5例,占62.5%;腋静脉1例,占12.5%;肩胛下静脉1例,占12.5%;对侧锁骨下静脉1例,占12.5%。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改良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位改良可减少PICC置管导管异位。  相似文献   

7.
陈红光  刘茜  向冬梅 《全科护理》2011,9(31):2898-2899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与中心静脉插管(CVC)相比,避免了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感染发生率比CVC低,〈3%;由有资质的护士操作。PICC为长期静脉治疗的病人,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带来了福音,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其中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6.7%[2]。现综述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正位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莉  贾仕群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382-2384
目的探讨半卧位配合深吸气时送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预防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PICC置管的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平卧位,送管至15cm时嘱患者配合转头至预插管长度;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卧位置管,置入PICC约15cm时嘱患者深吸气并送管,每次送管2cm,直至到达预插管长度。观察比较两组导管异位及PICC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110例,成功108例,成功率为98.18%;对照组PICC置管110例,成功99例,成功率为90.00%。观察组导管异位总发生率为1.82%,对照组导管异位总发生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入术后穿刺点出血或感染、导管堵塞或脱出、静脉炎及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卧位配合深吸气时置入PICC,可显著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且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及PICC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ly-inserted cent 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深静脉置管少,但易发生导管异位。血管畸形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之一,可在X线透视下进行调  相似文献   

10.
分析2例早产儿下肢PICC置管后致腹股沟异位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2例早产儿行下肢PICC置管后在腹股沟处发生异位的主要原因为胸腔压力、血流动力学改变,腹腔压力增高,四肢活动过多,静脉炎的发生.护理对策为保证导管尖端再最佳理想位置;建立专业化P IC C维护团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加强患儿的安抚,减少四肢活动,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2.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不同频率握拳运动置人PICC静脉血液动力学指标与静息平卧位比较,探讨握拳运动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频率.方法:10名置入PICC的自愿受试者均接受40次/min、30次/min、20次/min、10次/min 4种频率握拳运动,4种握拳运动顺序按随机法确定,每种方法进行3 min.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ICC置入静脉在静息平卧状态及4种握拳运动的血管内径、血管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结果:4种握拳运动的血管内径、血管截面积均较静息平卧状态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流速度仅频率30次/min握拳运动增加显著(P<0.05);血流量比较,频率30次/min、20次/min优于其他两种握拳方法(P<0.05),以30次/min最佳.结论:频率30次/min握拳运动血流动力学效果最佳,主要表现为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显著增加,可作为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Improving the PICC insertion proces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lkowski A 《Nursing》2006,36(2):26-27
  相似文献   

15.
16.
The Seldinger method for PICC inser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new insertion technique for introducing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into the veins of the antecubital fossa by using a PICC made by Cook Critical Care, a Division of Cook Incorporated. Included along with the technique is a summary of the uses, benefits and care of the PICC.  相似文献   

17.
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PICC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11例行深静脉给药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53例)和B组(58例),A组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行PICC置管,B组采用盲穿法PICC置管(即肉眼观察和手触摸静脉血管穿刺,估计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下1/3的长度)。结果两组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为98%和8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52 d,B组只有18 d;B组的费用明显高于A组。结论在模拟定位机引导下行PICC置管较盲穿法操作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高,管尖到位,并发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Thoracic vein aneurysms are very rare vascular lesions, usually detected as incidental findings.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an advanc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ho underwent definitive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difficult advancement of a pacemaker lead, vein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procedure and a large innominate vein aneurysm was observed. Successful lead placement was then performed without furthe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史对再次置管过程及留置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2019年1月—12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PICC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留置效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共收集2 877例有效病例,根据PICC置管史分为有置管史组和无置管史组,将有置管史组又分为1次置管史组和多次置管史组;根据置管史不同情况分为同侧置管史组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同一血管置管史组和非同一血管置管史组。比较组间穿刺及送管情况、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 结果 有置管史组与无置管史组的置管总成功率、置管血管、置管手臂选择、置管中的调整比率、原发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置管史组与无置管史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次置管史和多次置管史组,同侧置管史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同一血管置管史和非同一血管置管史组组间置管总成功率、原发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血管、置管手臂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侧置管史和非同侧置管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有PICC置管史患者置管难度增加,可供穿刺的静脉受限,多选择肱静脉进行穿刺,难度大,置管中导管原发异位发生率高,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同侧置管史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影响PICC的安全使用及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20.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将118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让助手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