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罩置入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动吸痰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用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由于脚没有手灵活,易失控,不能很好地调控负压。当强负压下遇导管吸口与气管内壁相贴时,移动导管吸痰则容易损伤甚至撕裂吸带内壁组织,给病人增加痛苦。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改用手拇指代替脚踏开关,控制负压吸痰,并将之应用于50例住院需吸痰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屈莉  王立明  王妮 《护理研究》2012,26(22):2062-2064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致长期卧床并发肺炎需吸痰的病人采用5组负压进行吸痰,监测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时间段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不同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下降显著(P<0.05);13.3kPa~26.7 kPa负压吸痰时SpO2均高于总体均值(P<0.05);吸痰后即刻,小负压到大负压的增长(从13.3 kPa~40.1 kPa)对呼吸影响显著,但是随着吸痰后时间的延长(吸痰2 min、5 min),呼吸不再受不同吸痰负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负压下吸痰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0.0 kPa、26.7 kPa负压吸痰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用20.0 kPa~26.7 kPa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吸痰负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气道压和心率(HR)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ARDS病人42例,每例病人均使用小负压(10~20kpa)和大负压(20~30kpa)吸痰,吸痰负压顺序随机选择.观察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15s、30s、1min的SPO2、平均气道压和HR的变化,记录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恢复至基线的时间.结果 两种负压吸痰前后病人SPO2、平均气道压和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负压吸痰后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负压吸痰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两种负压吸痰均能引起ARDS病人SPO2相对下降,HR相对升高.建议ARDS病人采用小负压吸痰,以缩短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并发肺炎的适宜吸痰负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致长期卧床并发肺炎需吸痰的病人采用5组负压进行吸痰,监测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时间段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不同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min下降显著(P〈0.05);13.3kPa~26.7kPa负压吸痰时SpO2均高于总体均值(P〈0.05);吸痰后即刻,小负压到大负压的增长(从13.3kPa~40.1kPa)对呼吸影响显著,但是随着吸痰后时间的延长(吸痰2min、5min),呼吸不再受不同吸痰负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负压下吸痰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5.
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病因检查提供一种无损伤或损伤小的采集小儿气道内痰液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08例肺炎患儿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采集气管内及咽部痰液各一份,作多酶体显微镜检查。结果 气管内痰液可查到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或圆柱形柱状细胞,但咽部痰液查不到上述细胞。结论 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可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病原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未用呼吸机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持续负压吸痰法进行吸痰,对照组按照吸痰指证吸痰。观察两组24h护士更换气管垫次数、吸痰操作时间以及护理费用。[结果]持续负压吸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吸痰操作时间、病人费用。[结论]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罗淑元  何爱珍  陈兰兰  梁高为  覃英 《护理研究》2005,19(23):2124-2125
[目的]为小儿下呼吸道疾病病原检查提供一种损伤小的气管内痰液采集方法.[方法]对100例疑诊为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低负压电动吸痰法,采集患儿气管内及咽部痰液各1份,用多酶体显微检测仪(MCMDI)检测.[结果]气管内痰液查到纤毛上皮细胞92例,肺炎支原体阳性90例.咽部痰液未查到纤毛上皮细胞,查到扁平细胞32例,肺炎支原体阳性84例.[结论]低负压电动吸痰采集小儿气管内痰液方法,可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病原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对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63例行气管切开的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的患者,将其按住院日期分为试验组31例(单号)和对照组32例(双号).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持续吸痰法;试验组采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即负压为6.7 ~22.6 kPa(50 ~ 170 mmHg),给予间断负压吸痰,每3s断开负压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效果、平均吸痰量及平均吸痰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行低负压间歇吸痰后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吸痰过程中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吸痰量和平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负压间歇吸痰法有助于促进细小支气管中痰液的排出,降低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45例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45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采用持续负压吸引的吸痰方法;试验组(25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阻断或解除负压的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在吸痰中结合应用阻断或解除负压的方法对气管黏膜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成人气管切开吸痰负压值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妍  李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23-2025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选择成人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有效吸痰负压值的范围,并观察吸痰负压值与黏膜损伤度、吸痰次数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1月50例行气管切开的成年患者吸痰负压值的选择进行实验性研究,对所得有效吸痰负压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负压值的范围。结果成人气管切开有效吸痰负压值范围为(212±48)mmHg-(354±33)mmHg,在有效的吸痰负压值范围内,吸痰负压值与黏膜损伤度成线性正相关,与吸痰次数成线性负相关。结论成人气管切开有效吸痰负压值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吸痰效果、吸痰次数、黏膜损伤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