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导疗法属心理治疗范畴,历来为中医所重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化,它将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兹就其机理和运用,略陈管见。《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既揭示了医学心理学领域内“恶死而乐生”的普遍规律,又阐述了疏导疗法“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的作用机理。说明医生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心理疗法罗月中中医心理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中一个具有特色的治法。医生治病,是以人为对象而不是简单地以病为对象。正如尤乘《寿也青编·勿药须知》所说:“唯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而逐末也。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安可得乎?”张景岳《...  相似文献   

3.
“人之情 ,莫不恶死而乐生 ,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 ,导之以其所便 ,开之以其所苦” ,此语出自《灵枢·师传》 ,原为对“王公大人 ,血食之君 ,骄恣从欲 ,轻人 ,而无能禁之 ,禁之则逆其志 ,顺之则加其病 ,便之奈何 ?治之何先 ?”的应答 ,可见本文原指骄横妄为、轻视医生的贵族病人的先期治疗。笔者认为此文也可用于心理治疗 ,它简要的揭示了中医认知疗法的具体内涵 ,成为一种相对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因其使用语言作为手段 ,分为四步 :擒、纵、切入、突破 ,故称语言疏导四步法。第一步 ,擒。“告之以其败”。即向病人指出所患疾病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以其理法方药严谨,擅治杂病诸疾而誉世,其论治痰,颇为精湛.然后世以其治病痰者,仅以"温药和之",是仲景所屈九泉也.幸遇《金匮集释》、《中医痰病学》,于是不舍昼夜,悟《金匮》治痰之要,以为八法.虽非臻善尽美,亦不敢瞽谈臆说,旨在发掘遗产,光大典范,就正与同道.  相似文献   

5.
梦中悲哭是指患者卧则梦见悲伤之事,醒后一如常人,或甚至从睡梦中哭醒,哭后稍舒,莫可名状.多缘于情志刺激,常见于妇女,但男子秉性内向者亦可得之.清*吴师机以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乎者?"言语开导就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运用言语交谈进行疏导,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心因,改变其内心虐恋的认知,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今结合病例,谈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内经》记载,许多临床常见病证的发生发展皆与情志内伤有密切关系。心理因素不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巩固,而且更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内经贿关心理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延长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和躯体衰老、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主体原则《灵枢·师传》日:“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厂什理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方法。一般认为,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以情绪因素起主导…  相似文献   

7.
刘振伟 《光明中医》2011,26(6):1224-1225
中风在我国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其发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目前治疗不太理想,而中医有关中风的预防和其恢复期的治疗凸显优势,本文就以治未病浅谈有关中风的防治。治未病思想首见于《内经》:"对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为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丹溪心法》中也有记载"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  相似文献   

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一段关于“治未病”的名言:“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有人曾提出责难:药物是用以治病的,有病而用药治疗,何晚之有?清代陆懋修为此著文指出:这是不懂得“疾、病”两字的含义,“今人所谓病,于古但称为疾;必其疾之加甚,始谓之病。病可通言疾,疾不可遽言病也。”(《世补斋不谢方》)原来“病”的古义还指严重的疾病,“疾”指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患者认可与接受。中医博大精深,字字珠玑,用了区区两个字"中"、"药",就道出了治癌的真谛。1治癌先守"中"癌症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人们谈之色变。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治癌之术,首先就是一个"中"字。《汉书·艺文志》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相似文献   

10.
周东浩  周明爱 《中医杂志》2004,45(10):795-795
《灵枢·癫狂》云:"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关于其中"血独动"与"不动"的含义,难以理解.难道刺出之血能置于瓠壶(即葫芦之意)之中而"独动"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