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RBP4、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入院后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死血清RBP4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RBP4水平明显增高[(41.68±5.12) mg/L比(23.84±3.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清RBP4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FBG、FINS、LDL-C、BMI、收缩压呈正相关(r=0.245、0.513、0.213、0.208、0.121,P< 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BMI、LDL-C、年龄与血清RBP4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1.103、2.326、1.092; 95% CI分别为1.062~ 1.154、1.432~3.821、1.043 ~ 1.141).结论 RBP4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血清RBP4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子之一,可以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胆固醇结石病中是否发生异常表达.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100例胆固醇结石病患者(胆固醇结石病组)和147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BP4水平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胰岛素水平和肾功能.胆石的化学构成分析由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结果 胆固醇结石病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0.57±13.64) mg/L比(41.52±20.25) mg/L](P< 0.01).胆固醇结石病发生与血清RBP4水平有关(优势比为0.93,95%可信区间0.88 ~ 0.96,P=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肌酐(Cr)、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白蛋白(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负相关(P<0.01).多变量分析发现低RBP4水平与胆固醇结石病显著相关(优势比为2.97;95%可信区间1.15~ 7.68,P=0.025).将胆固醇结石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按照血清Cr水平分为≥88.40μmol/L组和<88.40μmol/L组,两组中胆固醇结石病组血清RBP4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2和0.045).再将胆固醇结石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测定值分为≥90 ml/(min· 1.73 m2)组、60~ 89ml/(min·1.73m2)组和<60 ml/(min· 1.73 m2)组,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低GFR与血清高RBP4水平有关,而在胆固醇结石病组则未能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 胆固醇结石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下降且不依赖肾功能.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RBP4水平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治疗的脂肪肝患者110例(观察组),其中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51例,重度患者2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G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LT、AST、γ-GT分别为(38.10±8.21)U/L、(29.03±6.12)U/L和(45.59±12.12)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AST/ALT为(0.76±0.2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酒精性脂肪肝AST、AST/ALT和γ-GT为(32.10±5.83)U/L、(0.83±0.20)和(67.82±9.29)U/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ALT、AST和γ-GT分别为(42.59±7.23)U/L、(32.37±3.18)U/L和(54.40±9.99)U/L,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ALT、AST及γ-GT有所升高,与脂肪肝类型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观察组),每组30例.另选30例同期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血清CRP的差异.结果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3±13.8)、(110.6±12.2)U/L比(23.6±10.1)U/L;(98.4±15.9)、(99.0±15.7)U/L比(24.3±11.5)U/L;(4.87±0.34)、(4.90±0.36)mg/L比(1.33±0.18)mg/L](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和GGT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2.23±0.20)mg/L比(4.31±0.37)mg/L](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CHB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CHB患者280例(CHB组),分为稳定组(114例)和活动组(16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FNγ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HB组血清IFN γ和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4.54±36.28) ng/L比(26.43±12.01) ng/L和(84.87±45.24) U/L比(27.44±11.52) U/L,P<0.05].稳定组、活动组血清IFNγ和ALT水平分别为(54.21±21.33) ng/L、(32.64±15.59) U/L和(164.57±41.25) ng/L、(93.26±41.55) U/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血清IFN γ和ALT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血清IFN 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04,P<0.01).CHB活动期患者治疗后缓解患者(126例)和未缓解患者(40例)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76.24±31.16)、(169.15±39.46) 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B患者中存在血清IFN γ水平的高表达,升高的血清IFNγ水平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病毒的肝损伤,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成为CHB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7±1.84)mg/L比(0.82±0.26) mg/L,(5.83±0.67) mmol/L比(4.12±0.27) mmol/L,(1.86±0.58) mmol/L比(1.34±0.37)mmol/L和(4.86±0.62) mmol/L比(2.95±0.58) 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1.19±0.32) mmol/L比(1.53±0.23)mmol/L,P< 0.05].观察组患者中,中间型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分别为(5.72±0.59)、(1.85±0.47)、(4.27±0.53) mmol/L、(3.28±1.27) mg/L和(6.59±0.78)、(2.29±0.62)、(4.97±0.75) mmol/L、(6.35±2.18) 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4.95±0.41)、(1.63±0.38)、(3.86±0.46) mmol/L、(1.95±0.58) mg/L](P< 0.05),不稳定斑块组TC、TG、LDL-C、CRP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型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C、TG、LDL-C、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呈正相关(r=0.62、0.56、0.68、0.65,P<0.05),而HDL-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程度呈负相关(r=-0.64,P< 0.05).对血脂和血清CRP水平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CRP水平与TC、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67、0.52、0.62,P< 0.05),而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57,P< 0.05).结论 血脂和血清CRP表达水平可能在颈动脉斑块从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将82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俗氨酰转移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行B超、肝脾CT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36/42)比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ALT:(38.2±15.2) U/L比(71.2±20.2) U/L、AST:(37.4±16.3) U/L比(67.5±19.3) U/L、γ-GT:(58.7±15.6) U/L比(88.2±13.6) U/L、TG:(1.3±0.5)mmol/L比(2.2±0.7) mmol/L、TC:(3.8±0.7) mmol/L比(5.3±0.9) mmol/L、HDL-C:(1.7±0.6) mmol/L比(1.4±0.7)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与脾C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3±0.26比0.81±0.33,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与脾CT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0.88±0.42比0.7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及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状况.方法 选取9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两组HCMV-DNA含量,比较两组HCMV-DNA阳性率.应用FQ-PCR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进一步分析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和低病毒含量(≤104拷贝/ml)患者HCMV-DNA阳性率的差异.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不同患者肝脏损害状况.结果 病例组HCMV-DNA阳性25例,阳性率为26.3%(25/95),对照组HCMV-DNA阳性5例,阳性率为5.3%(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 0.01).病例组中高病毒含量患者(43例)HCMV-DNA阳性21例,阳性率为48.8%(21/43),低病毒含量患者(52例)HCMV-DNA阳性4例,阳性率为7.7%(4/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0,P<0.01).病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HCMV-DNA阳性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CMV-DNA阴性患者(P<0.01).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更易合并HCMV的活动性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时,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115例,其中单纯T2DM组40例,T2DM大血管病变(病变T2DM)组40例,对照组35例.检测其空腹血清RBP4、hs-CRP,同时测空腹血糖(FBG)、身高、体重、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三组RBP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上述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s-CRP、RBP4在病变T2DM组和单纯T2D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分别为(9.12±4.21)、(2.01±1.96)、(0.98±0.36)mg/L,RBP4分别为(30.10±5.45)、(20.02±5.32)、(12.02±3.45)mg/L](P<0.01),病变T2DM组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LDL-C、BMI、FBG、hs-CBP、FINS、HOMA-I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597、0.323、0.571、0.275、0.463,P<0.05或<0.01).结论 血清RBP4、hs-CRP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汉族人群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中的水平,探讨血清RBP4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维吾尔族、汉族NAFLD患者各200名为病例组,维吾尔族、汉族健康者各200名为对照组,检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生化指标以及血清RBP4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RBP4与NAFLD发生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RBP4与BMI、收缩压(SBP)、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SUA)、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维吾尔族、汉族人群NAFLD组RBP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AFLD组维吾尔族RBP4浓度显著高于汉族(P0.01)。两个民族RBP4水平与NAFLD发病率均呈正相关(P0.001);维吾尔族人群RBP4浓度与BMI、FPG、TG、HDL、SUA、AST及ALT呈正相关性,汉族人群RBP4浓度与BMI、FPG、血压、TG、TC、HDL、SUA、AST以及ALT呈正相关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吾尔族人群、汉族人群中RBP4浓度为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维吾尔族、汉族人群NAFLD患者血清RBP4水平明显升高,血清RBP4水平与NAFLD患病相关,是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10 mg和辛伐他汀20 mg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降脂疗效和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mg组,每组35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白细胞(WBC)计数、空腹血糖(FBG)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TC、LDL-C、Apo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9±0.63) mmol/L比(1.95±1.62) mmol/L,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0.32)nnol/L比(1.93±0.83) mmol/L,P>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hs-CR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辛伐他汀20mg组(40.51%比3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s-CRP水平的降低独立于降脂效果,仅与他汀种类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0.384,P=0.022)。结论 辛伐他汀20 mg对于血清TC和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与阿托伐他汀10 mg相当,两种他汀类药物均可降低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疗效略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80例T2DM患者分为肥胖T2DM组(BMI≥25 k/m~2)、非肥胖T2DM组(BMI<25 kg/m~2),将30例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APN)、RBP4、胰岛素(FINS)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BMI、腰臀比(WHR)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组问RBP4水平的变化,并与上述其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RBP4在肥胖T2DM组和非肥胖T2DM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2±5.32)、(20.10±5.45)、(12.02±3.45)mg/L](P<0.01),在肥胖T2DM组显著高于非肥胖T2DM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TG、BMI、FBG、WHR、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697、0.323、0.557、0.272、0.461、-0.398).结论 血清RBP4在T2DM患者中显著升高,RBP4可能在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内皮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ELISA)定量测定内皮素水平,并于生化检验室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病例组,包括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浆瘦素分别为(17.41±5.81)μg/L、(13.32±6.78)μg/L、(9.52±4.34)μg/L、(5.1-4-3.4)μg/L;血浆内皮素水平分别为(80.68±13.57)mg/L、(73.38±12.37)mg/L、(65.33±11.24)mg/L、(45.25±9.06)mg/L。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例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瘦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无相关。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逐渐增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清APN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6.43±4.22)mg/L比(12.68±6.47)、(9.94±8.48)mg/L](P<0.01或<0.05).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12.68±6.47)mg/L比(8.80±6.23)、(8.04±5.93)、(6.43±5.12)mg/L](P<0.01),单支病变组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三支病变组(P<0.01).0~1分组血清APN水平[(12.68±6.47)mg/L]和2~20分组血清APN水平[(8.74±6.68)mg/L]分别显 著高于21~40分组[(7.64±5.32)mg/L]和>40分组[(6.32±5.46)mg/L](P<0.01).21~40分组血清APN水平高于>40分组(P<0.05).血清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r=-0.584,P<0.01).结论 APN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血脂及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血脂、血肌酐(SCr)等水平,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相关影响因素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水平将102例T2DM患者分为三个亚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尿mAlb/Cr<30μg/mg)、微量白蛋白尿组41例(30μg/mg≤尿mAlb/Cr<300μg/mg)及临床白蛋白尿组31例(尿mAlb/Cr≥300μg/ms),测定SUA、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索(FINS)、三酰甘油(TG)等指标,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并与40例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临床白蛋白尿组SUA水平为(369.3±181.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8.6±109.4)、(228.7±104.8)、(296.5±121.4)μmol/L(P<0.01或<0.05),且SUA随mAlb/Cr的增加而增加.SUA与SCr、TG呈正相关r=0.369、0.525,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8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与SUA呈正相关(P<0.05),CCr与SUA呈负相关(P<0.05),SCr与SUA无相关性.结论 TG和CCr是SUA的独立相关因素,CCr与SUA相关性较SCr更好,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职业应激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2和IL-4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名电冰箱厂装配线生产工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9份.使用修订的工作紧张模式问卷、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问卷和职业应激测量工具测试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应激反应及缓解因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或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各生化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 情感平衡高水平组和对照组间血清中TNF-α浓度[(1.947±0.173)和(2.029±0.240)fmol/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付出高水平组和对照组间血清中IL-1β浓度[(0.133±0.034)和(0.118±0.031)ng/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报[(1.514±0.406)和(1.665±0.369)ng/ml]、角色模糊[(1.658±0.376)和(1.491±0.033)ng/ml]、角色冲突[(1.774±0.311)和(1.589±0.380)ng/ml]和每日紧张感[(1.759±0.361)和(1.606±0.381)ng/ml]高水平组和对照组间血清中IL-2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报高水平组和对照组间血清中IL-4浓度[(1.449±0.025)和(1.466±0.041)pg/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平衡是血清中TNF-α浓度的预测因子(R2值为0.029),外在付出和心理卫生是血清中IL-1β浓度的预测因子(R2值分别为0.029和0.055),角色冲突、每日紧张感和角色模糊是血清中IL-2浓度的预测因子(R2值分别为0.040,0.078和0.104),回报是血清中IL-4浓度的预测因子(R2值为0.030).结论 不良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导致血清中TNF-α及IL-1β、IL-2、IL-4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87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及体重的变化情况,其中行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并行毕Ⅰ式吻合48例(A组),行全胃切除术并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39例(B组).结果 A组手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血糖水平术后1个月[(6.7±0.8)mmol/L]、术后3个月[(6.6±0.6)mmol/L]、术后6个月[(6.8±0.7)mmol/L]与术前[(9.7±1.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l、3、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87.2%(34/39).两组手术前后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各时间点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愈作用,而且术后1个月即显效,并与体重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PE患者81例,其中轻度PE 39例(轻度PE组),重度PE 42例(重度PE组),另选择4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孕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F水平.结果 三组F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TG、TC高于对照组和轻度PE组(P<0.05).重度PE组血清VF水平为(22.45±4.1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52±3.25)μg/L]和轻度PE组[(18.75±3.96)μg/L](P<0.05).PE患者血清VF水平与FPG、FINS水平无相关性(r=0.21、0.24,P>0.05);PE患者血清VF水平与HOMA-IR、TC及TG呈正相关(r=0.42、0.36、0.41,P<0.05).结论 PE患者血清VF水平增加,VF水平与PE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