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并与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32例(41只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只眼)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结果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77±11.43μm和109.12±11.09μ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5.98±29.30μm和147.28±13.11μm,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21)。将弱视分组发现,轻度弱视组和中度弱视组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42±10.95μm和119.12±12.19μm,,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4.29±34.23μm和157.75±23.81μm。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0.629)。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RNFL变厚,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明显病因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方法对25例(49眼)无明显病因弱视儿童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病因弱视组和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3.33±7.40um和105.21±9.81um,两者之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病因弱视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17.43±12.44urn和222.12±16.22u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明昴病因弱视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OCT)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儿童38例进行OCT检查,据弱视眼屈光状态分为远视散光弱视组18例,单纯远视弱视组20例,对侧健眼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结果远视散光弱视组、单纯远视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厚度分别为115.77±13.42μm、111.34±10.30μm 和103.05±11.10μm,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98.86±28.30μm、191.98±27.81μm,181.18±29.06μm。两弱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两弱视组组间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其弱视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对侧正常眼增厚,且远视散光弱视眼厚于单纯远视弱视眼。  相似文献   

4.
Zou X  Dai RP  Dong FT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1):1006-1010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光感受器细胞层变化与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41例(41只眼)BRVO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对象均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中心凹囊腔下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中心凹水肿囊腔的高度与水平宽度.根据患者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IS-OS)层的检测情况,分为3组进行分析,完全连续组8例,不完全连续组19例,完全缺失组14例.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法分析各项检测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应用LSD检验法比较不同IS-OS组间患者logMAR视力差异.结果 41例(41只眼)BRVO黄斑囊样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平均(484.71±131.86)μm,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平均(92.04±45.53)μm,中心凹囊腔面积平均772.59 μm×362.17 μm.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上述检测参数中仅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与logMAR视力相关(r=-0.373,P=0.016).IS-OS层完全缺失组患者的logMAR视力与完全连续组和不完全连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3),而完全连续组与不完全连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0).结论 BRVO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视力随白身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IS-OS层完全缺失的患者较存在IS-OS层的患者视力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itis,DR)患者视网膜外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194例(194眼),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75例为NDR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itis,PDR)组患者64例为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组患者55例为DME组,并选择50名50眼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检查,测定黄斑中心凹及距黄斑中心凹750 μm处鼻上、颞上等方位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厚度(photoreceptor retinal 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PROS)、视网膜光感受器厚度(total length of the photoreceptors,TLP)、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 四组患者黄斑中心凹PROS、TLP、RN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DME组黄斑中心凹PROS[(35.61±4.41)μm,(32.58±6.74)μm]、TLP[(48.14±3.26)μm,(44.11±2.71)μm]、RNFL[(53.02±5.44)μm,(49.85±4.36)μm]均低于对照组与NDR组(均为P<0.05),DME组均低于PDR组,其旁黄斑中心凹鼻上、颞上RNFL又低于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四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PDR、DME组最佳矫正视力(0.81±2.24,0.55±0.23)低于对照组与NDR组(均为P<0.05),DME组低于PDR组(P<0.05);DR患者黄斑中心凹PROS、TLP及RNFL均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PDR、DME患者PROS、RNFL、TLP均较正常健康人与非DR患者变薄或缩短,且其变化与患者视力变化存在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6.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正常受试者18人18眼,用RTVue100 OCT拍摄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扫描区的视网膜各层厚度图像,采用自动化分割算法将视网膜图像分割成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L+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内节(IS)、光感受器外节(OS)、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并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将自动探测得到的相邻两条边界相对应的位置相减获得结果。每个受检眼先由一位操作者连续拍摄2次,然后由另一位操作者拍摄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重复性系数(COR)分析测得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RTVue100 OCT测量得到水平方向视网膜全层厚度为(303.22±14.10)μm,垂直方向为(306.68±13.32)μm。视网膜各层结构中,最厚的为GCL+IPL以及ONL。同一检查者测量2次的重复性结果和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再现性结果均表明,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OPL、IS和OS的ICC和COR均〈0.60,而RNFL、GCL+IPL、INL、ONL和RPE层的ICC和COR均〉0.70。结论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 OCT图像是一种可靠的工具,可提供重复性的OCT视网膜厚度资料,有利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弱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眼的差异.方法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分别对弱视眼组(47例,65眼)与正常眼组(35例,70眼)黄斑区进行水平和垂直扫描,测定黄斑中心小凹和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的中心凹区及1000 μm黄斑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厚度,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小凹及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7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3.45±12.37)μm、(257.68±12.73)μm、(263.27±15.17)μm、(247.55±13.62)μm、(262.41±16.37)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42.27±9.61)μm、(251.39±16.29)μm、(254.92±13.83)μm、(240.27±14.54)μm、(256.71±15.81)μm,弱视眼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眼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2.49、3.34、2.99、2.05,P〈0.05);弱视眼距离中心小凹鼻侧、上方、颞侧、下方1000 μm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2.09±13.67)μm、(266.46±12.76)μm、(252.11±13.47)μm、(264.32±15.23)μm,正常眼组相应位置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4.25±14.42)μm、(269.61±13.66)μm、(250.91±13.27)μm、(261.75±14.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1.38、0.52、1.06,P〉0.05).结论 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较正常服厚,弱视的发生可能与黄斑中心小凹及中心凹处视网膜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扭动式超声乳化方式对自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常规式超声和扭动式超声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对于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的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60例(64眼),于术后1周和6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观察不同的超声乳化方式对眼前段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组(30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术后1周为(195.6±11.2)μm,扭动组(34眼)为(163.5±10.8)μm(P〈0.05)。术后6周常规组为(223.2±12.8)μm,扭动组为(218.6±14.2)μm(P〉0.05)。术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与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r=-0.75,P〈0.05)。结论常规式超声和扭动式超声均可引起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术后1周内扭动式超声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较小,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9.
谢英  杨晓伟  张薇  赵文帅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45-2347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健康人群及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测量外核层(ONL)、内节和外节层(IS/OS)、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方法:选择健康人群50例100眼作为对照组,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300眼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视网膜组(NDR)10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100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100眼.用频域OCT对4组进行测量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鼻侧、颞侧)ONL、IS/OS层、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厚度.结果:对照组、NPDR组、P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旁中心凹颞侧各组IS/OS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中心凹鼻侧各组各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中心凹和旁中心凹颞侧ONL、光感受器细胞层在DR中均有增厚,随DR病程的进展呈动态变化;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ONL层,IS/OS层无变化;旁中心凹颞侧的改变显于鼻侧;频域OCT能定量定性地观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的细微变化,为糖尿病患者黄斑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午荷  陈洁  许金玲  吕帆  黄锦海  张芳 《眼科研究》2012,30(12):1091-1095
背景弱视是一种从视网膜到视中枢的视觉传导系统及中枢全领域形态学及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目前弱视眼的视网膜是否受累仍是争论的焦点。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取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2例44眼为弱视组;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经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者10例20眼为弱视治愈组;初诊为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患者11例22眼为非弱视组。所有患者采用Model3000型OCT测量双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平均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受试者双眼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RNFL厚度与弱视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和年龄的关系。结果弱视组患者中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与对侧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非弱视组高度数近视眼与低度数近视眼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弱视组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明显比对侧眼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治愈组原弱视眼颞侧RNFL厚度比对侧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弱视组高度数眼颞侧RNFL厚度比低度数眼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各组双眼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及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视盘下方RNFL厚度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9,P=0.016),其余各参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较正常眼增厚,而RNFL厚度与一般近视眼无明显差别;弱视的改善伴随着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婴儿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网膜各层厚度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婴儿58例8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矫正胎龄对婴儿进行分组。其中,矫正胎龄<32周组10例14只眼;33~36周组26例39只眼;37~41周组12例18只眼;≥42周组10例15只眼。随机选择无器质性眼病的成人12名22只眼作为成人组。所有婴儿及成人均行便携式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着重观察婴儿黄斑区形态。同时,测量婴儿及成人黄斑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 μm处旁中心凹的神经上皮层、内层视网膜、外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厚度。分析视网膜各层厚度与矫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 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外层视网膜结构较内层完善,随着矫正胎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外界膜、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光感受器外节/视网膜色素上皮(OS/RPE)层。外界膜、IS/OS、OS/RPE层最早出现时间分别为矫正胎龄32+6、35、47+6周。RPE层、脉络膜血管层厚度均随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婴儿组、成人组之间距中心凹750 μm处内层视网膜、1500 μm处神经纤维层和中心凹及距中心凹750、1500 μm处节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在婴儿组及成人组间,以及在不同矫正胎龄组组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节细胞层外,其他视网膜各层厚度均与矫正胎龄有相关性(P<0.05)。结论 婴儿早期的黄斑中心凹凹陷浅,随着矫正胎龄增长凹陷逐渐加深并接近成人形态。婴儿早期黄斑区外层视网膜逐渐增厚,其中以内外核层增减变化最为明显。视网膜各层随着矫正胎龄增长逐渐增厚,但发育速度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视神经炎是常见的神经眼科疾病之一.频域OCT(SD-OCT)是客观评价视网膜厚度变化的有用工具,而增强深度成像(EDI)OCT则可进一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进行定量评估.目前关于视神经炎的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变化尚未阐明. 目的 采用SD-OCT和EDI OCT对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进行定量检测,了解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特征.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急性发作期视神经炎患者20例20眼,同期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人22眼.采用SD-OCT及EDI OCT测量受检者视盘周围3.4mm区域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及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以及黄斑区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层的平均厚度.所有受检者均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野检查,评价视野平均缺损(MD)与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脉络膜厚度、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 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周围3.4 mim区域上方、下方及鼻侧3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为(424.00±160.30)、(428.40±169.83)和(108.15±50.66) 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65.68±26.25)、(283.27±52.81)和(72.68±12.01) μm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1、3.814、3.190,均P<0.01),2个组间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9,P=0.401);2个组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1 mm区域RNFL、GCL、IP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3 mm区域GCL、IPL、IN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P-VEP P100波潜伏期为(133.15±11.11)s,较正常对照组的(94.59±4.3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8,P<0.05).MD与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3个象限的RNFL平均厚度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O.649、0.649、0.635,均P<0.05),而各象限脉络膜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r=-0.120、-0.102、-0.415、0.120,均P>0.05);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 结论 EDI OCT检测发现视神经炎早期患者视盘周围RNFL发生水肿,厚度增加,黄斑区各层视网膜厚度均不同程度地变薄,但患者的脉络膜厚度无明显改变.EDI OCT是客观和定量评价视神经炎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AIM: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er retinal layer thickness and age in normal eyes. METHODS: One hundred normal eyes of 100 subjects who underwent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ELM) line and the photoreceptor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 (IS/OS) line (ELM-IS/OS), the IS/OS line and the cone outer segment tips (COST) line (IS/OS-COST), the COST line and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complex (COST-RPE) and the full retinal thickness (RT) were measured at the fovea and on four quart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ckness and age or sex was then analysed. CONCLUSION: In normal eyes, the RT thickness on the nasal quarter and the ELM-IS/OS thicknes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The IS/OS-COST and COST-RPE thickness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 or sex.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以及与患者视力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12月间确诊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112例11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和OCT检查。视力采用LogMAR视力表检查;眼底检查采用直接检眼镜和前置镜检查;OCT检查采用Zeiss HD-OCT,扫描速度27 000 A扫描/s, 扫描区域6.0 mm×6.0 mm,扫描模式为512×128。根据OCT检查所见的黄斑前膜对视网膜不同牵引情况对黄斑前膜进行分类,测量黄斑中心厚度(CFT)、体积、平均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FT)。采用SPSS16.0软件对患者的各项OCT检查指标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只黄斑前膜眼可分为无视网膜牵引、切线方向或切线方向合并前后方向牵引3种情况,各自分别占本组患眼的9.48%、84.48%、6.04%。97只眼合并视网膜水肿,占总眼数的83.62%;水肿分别位于外核层(ONL),外网状层(OPL),内核层(INL)。14只眼合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劈裂,占总眼数的1207%;27只眼有视细胞内外节(IS/OS)损伤,占总眼数的23.28%。CFT与视力密切相关(P<0.05),而体积、平均厚度和FT与视力无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性别、不同种类的视网膜牵引、是否合并板层孔、IS/OS损伤和RNFL劈裂等与视力无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OCT特征可表现为有无视网膜牵引以及视网膜水肿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劈裂。在CFT、体积、平均厚度以及FT等黄斑区OCT测量指标中,CFT与患者的视力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黄斑中心凹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屈光正性弱视患者20例40眼,年龄4~10(平均6.15±1.64)岁,等效球镜1.50~7.00D,眼轴22.07±0.97mm;正常对照组25例50眼,年龄4~15(平均8.62±2.42)岁,等效球镜0.57±1.07D;眼轴22.81±0.72mm。利用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分别对其黄斑中心凹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检验,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弱视眼与正常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32.98±14.99μm和136.60±13.82μ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16.95±9.59μm和110.40±7.63μ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1,P<0.05),弱视组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无明显相关性(r=0.12,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可能影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