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PQ)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序贯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结果对照组40%患者有效。治疗组75%患者有效,两组间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Pa02/FiO2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x线胸片提示肺损伤好转9例,显著多于对照组5例(P〈0.05);死亡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呼吸参数。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HAMB)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3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分为HAMB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以及12例健康对照组的TNF-d和IL-6的水平,并予对比;并进行治疗前、后肺损伤评分(LIS).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LI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HAMB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存在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高表达,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发病过程;HAMB的干预能一定程度地抑制促炎因子的水平,对减轻或延缓中毒性肺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3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两组治疗7、14 d后除WBC外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肺部CT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存活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3.6%、66.7%、(41.5±5.5)d,治疗组分别为27.5%、27.5%、(25.9±4.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治疗组在序贯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4例,经快速补液很快纠正;出现肉眼血尿3例,未行任何特殊处理,序贯性血液净化结束后自然恢复。结论尽早实施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PQ中毒能减轻各脏器的损伤,减少肺纤维化的形成,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PaCO2、PaO2/FiO2变化。结果:治疗后3-7d,治疗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d,治疗组SaO2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列地尔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刘斌  刘刚  李桂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09-2910,29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最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急性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判断PQ中毒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226名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局分为存活组(96人)和死亡组(13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中毒相关信息、首次血液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和中毒结局,探索有效预测中毒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拟合预测模型。结果 生存组患者PQ摄入量、发生呕吐比例、激素治疗比例、血液净化比例、入院时的WBC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血尿素(Urea)、血肌酐(Cr)值等均较死亡组低(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Q摄入量、WBC计数、AST、Glu是影响急性PQ中毒预后的关键因素(P<0.05),联合四项指标拟合模型(R2=68.9%)预测急性PQ中毒死亡概率准确性达8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四项指标在辨别急性PQ中毒预后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92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HCO3-)],对比两组预后情况(肺纤维化、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HCO3-水平高于对照组,且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纤维化发生率50.00%(23/46)、MODS发生率67.39%(31/46)及死亡率41.30%(19/46)均低于对照组73.91%(34/46)、86.96%(40/46)、63.04%(2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PQ中毒,可降低患者肺纤维化、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能改善其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2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传统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组(血液净化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液净化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为60 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 d(P0.05);血液灌流组(HP)和HP+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组(CVVH)的3 d生存率分别为75.2%、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P0.05);HP组和HP+CVVH组的7 d生存率分别为58.1%、69.4%,高于对照组的43.4%(P0.05);血液净化组的存活率为5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P0.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可提高预后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中毒早期患者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3)变化情况与急性百草枯(PQ)中毒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109例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中毒后60d的随访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55例);通过潜类别轨迹模型分析患者中毒后 3 d 内动脉血 HCO-3 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评估动脉血 HCO-3 动态变化轨迹, 探索其对预测急性 PQ 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急性PQ中毒患者动脉血HCO-3动态变化有平稳轨迹(73例,66.97%)和升高轨迹(36例,33.03%)两种类型。死亡组患者HCO-3变化轨迹类型、性别、呕吐发生率、血液净化率与生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性别、PQ 摄入量、动脉血 HCO-3 变化轨迹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毒后3d内患者动脉血HCO-3 变化为平稳轨迹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升高轨迹者的4.434倍(P<0.05);预测模型准确率70.64%,特异度75.93%,敏感度 65.45%。结论 中毒早期动脉血HCO-3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急性PQ中毒的预后,患者中毒后3d内HCO-3持续低值常预示中毒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所收治的2011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Cr、BUN、有效率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roxol)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 mg/kg)、PQ染毒组(PQ组,48只,腹腔注射PQ溶液25 mg/kg)和氨溴索治疗组(AT组,48只,对染毒大鼠腹腔注射氨溴索35 mg/kg),每组按1、3、5和7 d分为4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处理后大鼠的死亡率、PaO_2、PaCO_2及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变化,对肺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表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SP-A的表达。结果PQ组和AT组7d时死亡率分别为50.0%和25.0%。AT组大鼠3、5 d时PaCO_2低于PQ组,高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CO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组大鼠3、5、7 d时PaO_2高于PQ组,低于对照组同时点的Pa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Q组肺组织W/D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组与PQ组各时点W/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光镜及电镜病理观察,PQ组较对照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AT组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PQ组肺泡上皮细胞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为13.22%±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AT组SP-A表达7 d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达到18.97%±0.91%,较PQ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具有一定的促进SP-A合成及分泌的作用,能减轻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住院治疗的6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使用情况随机分为大株红景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各组患者脏器损伤情况及预后。 结果大株红景天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肺纤维化例数(8 vs 14),心肌损伤例数(2 vs 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例数(6 vs 1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可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兔经口染毒百草枯的毒物效应动力学规律。
  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以2 mL/k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染毒组(6只):以100 mg/kg体质量的百草枯溶液灌胃;高剂量染毒组(8只):以200 mg/kg体质量的百草枯溶液灌胃。各组家兔分别在染毒前和染毒后8 h、24 h、72 h及7 d采集外周血用于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检测;染毒后7 d,取动物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高剂量染毒组有2只家兔分别于染毒后30 h和75 h死亡(不纳入统计)。染毒动物在观察期的体质量增加量低于对照组(P < 0.05),高、低剂量染毒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染毒7 d后,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染毒7 d后,各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均升高(P < 0.05),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更大;高剂量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 < 0.05)。百草枯可致急性肺损伤和早期肺纤维化等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论  经口染毒百草枯可导致生长受限,部分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还可引起肺组织损伤。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百草枯中毒救治措施的动物实验提供基础数据,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无创呼吸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S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反应性。方法选取58例明确诊断为老年COPDⅢ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肺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②治疗后2h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比能更迅速缓解和控制COPD急性发作,可作为AECOPD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A组)和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31例(B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B组肺纤维化、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0例(研究组)和尿激酶组50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溶栓后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结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1例随机分成HP组(49例)和HP后给予CVVH治疗组(HP-CVVH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存活时间和死亡原因.结果 HP组病死率为59.2%(29/49),HP-CVVH组为61.9%(2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HP-CVVH组患者中毒至死亡时间为(4.9±3.1)d,明显长于HP组[(3.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9).HP组和HP-CVVH组中毒后4 d内死亡构成比分别为62.1%(18/29)和30.8%(8/26),HP组和HP-CVVH组中毒至死亡>4 d的构成比分别为37.9%(11/29)和69.2%(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8,P=0.020).HP-CVVH组患者出现中毒至低氧血症时间为(4.3±2.5)d,明显长于HP组[(3.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47).HP组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发生率为20.4%(10/49),明显低于HP-CVVH组(40.5%,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37);HP组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63.3%(31/49),明显高于HP-CVVH组(40.5%,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结论 HP结合CVVH可减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早期死亡,延长病死患者的存活时间,降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但无法降低总体病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ic effects of hemoperfusion (HP) with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 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Methods Nighty-one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P group (49 cases) and HP-CVVH group(42 cases). The mortality, survival duration and the death cau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59.2% versus 61.9%)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ean time between poisoning and death in HP-CVVH group was (4.9±3.1) day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3.5 ±2.0) days in HP group (P<0.05).The death proportion on 4th day after poisoning in HP group was 62.1%(18/2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30.8%, 8/26) in HPCVVH group (P<0.05). The hypoxia appeared in 4.3±2.5 days after poisoning in HP-CVVH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3.2±1.9) days in HP group (P<0.05). The mortality due to respiratory failure in HP group was 20.4%(10/4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40.5%, 17/42) in HP-CVVH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 HP group was 63.3%(31/4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40.5%,17/42) in HP-CVYH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HP and CVVH can prevent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from early death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duration, but can not reduce mortality for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9.
杨飞云  孔令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16-1817,1819
目的探讨单独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及血清PDGF、MMP-9的影响。方法共纳入5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5%NaHCO3液体洗胃、导泻、补液等常规内科治疗措施,并行血液灌流血液净化;B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B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明显优于A组(单独血液灌流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及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PDGF、MMP-9比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PDGF及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独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肺纤维化的比例最高。与单独血液灌流相比,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中毒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可以更显著的降低血清PDGF、MMP-9,延缓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对该类人群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