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04-1005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O'Leary-Sant、QOL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Leary-Sant、QOL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相比,膀胱水扩张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硬膜外麻醉下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24h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采用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进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结果 按疗程治疗结束后,8例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治疗后1、6个月24h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11.5±3.4)、( 12.4±3.5)次比(24.6±3.7)次],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51.1±60.3)、(179.6±58.7)ml比(95.7±17.4) ml],ICSI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7±1.6)、(5.9±1.8)分比(9.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水扩张联合硝酸银、肝素膀胱灌注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是短期内安全、有效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进行间质性膀胱炎护理的41例患者,随机分组,对观察组的24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的17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0.6%,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效果,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对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每日最大排尿量、每日排尿次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最大排尿量明显多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膀胱灌注RTX的方法对患有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一次排尿量明显增加,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且患者不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5%碘伏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33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0.5%碘伏50ml膀胱灌注,变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1次/d,疗程14d;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碘伏,方法同A组。观察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症状改善、膀胱镜检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33例患者随访8~22个月,平均18个月。A、B两组用药后,按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症状缓解15例,有效率83.3%;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1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88.9%。B组症状缓解7例,有效率为46.7%;膀胱镜检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及Hunner溃疡消失显著2例,好转3例,有效率33.3%。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其尿道灼痛、血尿、发热等副作用低于B组(P<0.05)。结论0.5%碘伏膀胱灌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IC。  相似文献   

6.
程支利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24-1725
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至2010年收治的11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平均年龄38.2岁,平均病程35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行膀胱镜检加水扩张,术后第2~3天给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和问题评分(ICPI)、每日排尿次数及最大膀胱容量作为疗效评判标准,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治疗并得到随访。ICSI治疗前为(14.9±3.5)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9.9±2.6)分(P〈0.01);ICPI治疗前为(10.5±2.7)分,术后12个月后降为(6.9±1.9)分(P〈0.01);治疗前患者平均排尿次数为(25.6±5.5)次/d,治疗后排尿次数减少至(13.8±4.7)次/d(P〈0.01);膀胱最大容量治疗前为(101±26)mL,治疗后为(217±39)mL(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短期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方法男性IC患者10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24h平均排尿次数;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症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ketamine)由美国药剂师Calvinstevens在1962年首次研制成功,在医学上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麻醉药。它作为毒品滥用时俗称K粉。2007年,Shahani等[1,2]首次报道长期吸食氯胺酮可对泌尿系统产生损害,在吸食氯胺酮的人群中,大约30%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称之为氯胺酮相关的下尿路症状。K粉对泌尿系损害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8):29-31
目的探讨每日低剂量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6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每天服用西地那非0.25 g进行治疗,对照组每天服用相同剂量的淀粉安慰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每天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和问题指数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和尿频评分(PUF)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和好转的患者比例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每天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ICSI、ICPI、PUF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和QOL评分分别为(265.44±43.85)ml和(44.15±4.69)分,均高于观察组治疗前的(92.45±25.71)ml和(22.14±2.97)分和对照组治疗后(94.12±23.95)ml和(22.38±3.18)分,观察组治疗后每天排尿次数、ICSI、ICPI、PUF则低于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低剂量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静  胡剑英 《药物与人》2014,(8):233-233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汤联合治疗氯胺酮所致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对症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14例患者入院即服用加减知柏地黄汤(加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总结护理的心得及注意事项。结果:经4个月治疗,血尿例数下降为2例,排尿间隔时间、膀胱容量、症状评分和问题评分这些指标明显好转。结论:加强病患心理护理和及时缓解疼痛是加减知柏地黄汤取得满意疗效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ASA I~II级患者160例在无痛人流中应用异丙酚+芬太尼,术后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用药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异丙酚和芬太尼联合用药在无痛人流中安全可靠,无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35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尽快掌握其护理要点,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能控制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43例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多数发生于术后5d~1个月内,死亡1例,占2.33%。结论 认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而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配合中药等治疗,能解除梗阻症状。并强调术后早期要协助患者进行床上适应雎活动,开塞露刺激肛门、温水泡足等方法,能促进肠蠕动的尽早恢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湿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1年7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首次接受放射治疗并发生湿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于皮损区30 min,每天2~3次,直到创面愈合.观察患者放射性皮炎愈合时间.结果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湿性放射性皮炎的显效率为28.57%,总体有效率为100%.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治疗湿性放射性皮炎疗效确切,可减轻局部疼痛,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论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确诊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50例。其中A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B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等指标。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显示A组其操作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较使用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手术情况较好;治疗后置管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显示A组患者置尿管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及复发人数比较显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及复发人数均显著少于使用常规手术患者(P〈O.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可进行反复手术且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明兰  王晓燕  王永烁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642-164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30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痹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3~5 d,经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其中26例在1~2 d肠麻痹解除,肠功能恢复,腹胀消失,肛门排气。4例在4~5 d肠功能恢复。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肠功能恢复,可防治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65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及临床观察要点。方法对2657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发热护理、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2657例患儿无1例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1例重症患儿因严重并发症死亡,2656例痊愈出院。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要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护理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干预,做好重症患儿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BiPAPSynchrony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使用时,向患者做好解释,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正确使用面罩或鼻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做血气分析。结果:56例中52例患者明显改善了病情,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几率,4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使用无创通气无效,最终使用有创通气。结论:早期应用NIPPV治疗呼吸衰竭,严密的监护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