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血液病患者继发侵袭性肺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CT表现的早期征象的认识,为临床早期抗真菌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对临床65例侵袭性肺霉菌病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病灶14例,占21%,右肺8例、左肺6例,两肺上叶及右肺中叶10例,下叶3例,多发病灶51例,占79%,病灶分布无规律性,无特定好发部位.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肺部表现者25例,占38.4%,病灶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随着病程阶段不同肺病变表现可以发生明显变化,共10例,占15%.单一表现40例,占61.5%.结论:对于白血病患者,如果出现顽固感染,胸部c-r检查肺内出现单发、多发结节性病变者,要高度警惕IPFI,如果同时见结节周围"晕环"征及空洞影,更加支持IPFI之诊断.  相似文献   

2.
孙立宏  赵弘  滕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60-4561
目的:分析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X线胸片表现,提高对其影像的认识、鉴别诊断,并加以分型,有助于临床治疗,提高新生儿生存率。方法:分析102例经临床、生化检查结合胸片诊断新生儿ALI的X线表现。结果:不同时期新生儿急性肺损伤X线胸片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讲病情进展较快,均有两肺弥漫浸润病灶。早期表现为两肺野透光度减低,两肺纹理增多,心影正常;中期表现为两肺透光度减低,呈毛玻璃样改变,心影边缘不清,弥漫性肺间质水肿伴散在小斑片影;晚期表现为大片密度不均匀融合病灶,肺间质水肿加重,呈白肺;迁延期指病程超过4周,肺部炎性病灶反复出现,肺纹理呈网状,肺部纤维化间杂小囊性病灶;恢复期表现为两肺野透光度正常。结论:急性肺损伤不同时期病变变化很大,动态连续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程度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89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分析HIV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89例患者中,以年龄18~29岁176例为主,占45.2%;肺部感染类型以肺结核199例为主,占51.2%;199例肺结核患者中,168例患者AIDS期具有多种多样的肺结核病变形态,其余31例具有较轻的X线征象,5例患者为中等量胸腔积液;117例肺孢子菌患者中,典型X线表现为毛磨玻璃样浸润及对称性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弥散于两侧肺门周围,全肺会在几天内受到累及,促进弥漫性实变的发生,但是仍然有网状影出现在肺野外围。结论 HIV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CT检查特别是高分辨力CT能够有效表现病灶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HIV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89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及CT检查,分析HIV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89例患者中,以年龄18~29岁176例为主,占45.2%;肺部感染类型以肺结核199例为主,占51.2%;199例肺结核患者中,168例患者AIDS期具有多种多样的肺结核病变形态,其余31例具有较轻的X线征象,5例患者为中等量胸腔积液;117例肺孢子菌患者中,典型X线表现为毛磨玻璃样浸润及对称性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弥散于两侧肺门周围,全肺会在几天内受到累及,促进弥漫性实变的发生,但是仍然有网状影出现在肺野外围。结论 HIV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高,CT检查特别是高分辨力CT能够有效表现病灶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水肿X线的特征性表现在肺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有完整病历的28例肺水肿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历程、影像转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有22例确诊为心源性肺水肿,其病因主要由心脏疾患所引起.肺水肿X线两肺部"蝶翼征"、支气管"袖口征",并伴有心影形态改变.有6例确诊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其中4例为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白肺征",由于弥漫性肺泡损害,导致其病变融合整个肺野,使其透亮度降低所导致.在迹象呼吸道窘迫征的早期X线主要表现为肺外周肺野弥漫性肺泡实变影.有2例被确诊为神经性源肺水肿,X线特征显示为"雾霭征",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引起肺部含蛋白液体进入肺间质而形成这种特殊的X线特征.确诊神经性源肺水肿时,应当与患者神经系统患病病史以及颅脑损伤病史进行有效结合,这对确定其肺水肿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结论:在肺水肿患者的诊断中,依照其特征性的X线表现即可确诊,如此一来,不仅有效避免了患者过多的经济消耗,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临床诊疗、监护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为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NICU监测并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68例,分析研究临床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68例患儿中,男性比例稍高,占54.41%,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占82.44%;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X线表现肺部纹理增多或增强的阳性率为79.41%,右肺斑片影、双肺斑片影、左肺斑片影阳性率分别为36.76%、33.82%、10.29%;68例HAP患儿的痰培养中检出病原菌37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次为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结论 N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使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采用X线影像检查协助诊断非常必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可以作为经验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继发性肺结核X线胸片表现,其中10例同时有CT扫描。结果:X线表现原发病灶为圆形、类圆形或斑片状模糊影像,有的病灶边缘清楚,或为肺段、肺叶实变影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时在肺内病变与淋巴结之间可见条索状阴影,即结核性淋巴管炎。结论:X线检查是肺结核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不可缺少的、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焕英  张文静 《现代保健》2010,(14):160-162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钼靶X线特征,提高术前X线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结果 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显示结节或肿块影30例,占83.33%,X线测量肿块大小比临床扪及小有27例,占显示肿块的病例90%;显示毛刺状改变20例,占55.56%;有微小钙化15例,占41.67%.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特征性表现,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在此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敏 《工企医刊》2009,22(5):20-21
目的:探讨新生儿围生期肺炎X线主要征象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病历,并摄有X线胸片的新生儿围生期肺炎患儿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病灶影15例,占12.4%,肺纹理增多和(或)肺门模糊108例,占89.3%,急性肺气肿20例,占16.5%,支气管气相10例,占8.3%,心后影征16例,占13.2%,上纵隔、心缘和(或)横隔模糊征90例,占74.4%,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占2.5%。结论:新生儿围生期肺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胸部平片X线征象明显,因此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新生儿围生期肺炎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PAP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进行常规胸片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检查,首先行普通胸部平扫,之后行HRCT扫描,比较患者2种检查结果的影像学改变。结果胸部X线示,2例以肺门为中心呈"蝶翼"状片影,类似肺泡性肺水肿;2例两下肺广泛大片状阴影,类似肺部炎症;2例为左中上肺淡薄均匀的云雾状磨玻璃影;1例为两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及小结节状阴影。行HRCT检查后,在4例行普通CT检查呈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中,3例表现为两肺较淡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不呈叶段分布;1例表现为磨玻璃影,与正常肺组织间分界清楚,边缘可成角或呈弧形,如"地图样"改变;在其余3例普通CT表现为粟粒样结节影的患者中,2例HRCT表现为两肺磨玻璃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成"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例可见蜂房征,1例肺泡实变融合成密度较高的斑片状实变阴影,并在肺泡实变区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结论 HRCT表现较普通CT更能清楚地显示PAP的特征性变化,可为PAP的影像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患者及同海拔健康者各20名的血气,心肺功能及体液平衡的变化。结果表明二者均有低氧血症,心功能不全,体液代射异常以及脑水肿表现。本文还讨论了稳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的综合定量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 500 m以上高原地区官兵血压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由医疗工作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到藏北某海拔4 500 m以上地区官兵驻地进行健康检查,项目包括病史询问、常规查体及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并对高原血压异常的发生情况及高原血压异常官兵的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调查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 500 m以上地区官兵643名,高原血压异常251例,占39.04%;其中高原高血压25例(占3.89%),高原低血压189例,占29.39%;单纯高原脉压差异常,占5.75%。汉族224例,藏族18例,彝族5例,壮族2例,哈尼族1例,土家族1例。高原血压异常官兵常见症状依次有记忆下降、头昏、胸闷、失眠、头痛、体重减轻、多梦、心慌、疲乏、食欲下降、耳鸣、眩晕、浮肿等,以上症状发生率达26.29%~0.40%。结论由于高原低氧的影响,包括世居藏族在内的藏北某部常驻海拔4500 m以上地区官兵高原血压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保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进入海拔5000m高原的62例健康人的急性高山病(AMS)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伴随症状进行了现场调查.总AMS发病率为48.4%,发生高原肺水肿1例(1.6%),上山后4天出现外周水肿18例(29%),一周后水肿逐渐消退.72%水肿患者同时合并AMS,提示外周水肿可能和AMS有某种内在联系.年龄及原居住地海拔高度与AMS发病率无明显关系.有居住3500m以上高原史组AMS发病率明显低于无居住高原史组.本文还对AMS一系列伴随症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多脏器低氧损伤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应用调查表对本院收治的3220例HACE与HAP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其死亡病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资料等对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临床死亡原因及其特点。结果8.7%急性高原病患者并发MODS(281/3220),其中治愈3185例,死亡35例,病死率为1.1%,死亡患者的各临床症状、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生率分别为2.86%~65.71%、2.86%~100%、14.29%~100%,死亡患者的MODS发生率为100%。281例并发MODS的患者(死亡35例,治愈246例)中死亡组MODS数、心脏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及肾功能障碍方面均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死亡与MODS数呈正相关(r=0.3473,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的死亡与低氧对各脏器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对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影响及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变化。方法将SD大鼠分别进行高原低氧干预1、2、3和30 d,并设置对照组;4个高原低氧组由海拔5 m的西安地区途中耗时1d带到海拔2 700 m青海格尔木地区、途中耗时2 d带到海拔5 000 m唐古拉地区,途中耗时3d带到海拔4 500 m的西藏那曲地区,并饲养30 d。结果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急性高原低氧2 d组肺组织出现明显高原肺水肿,高原低氧30 d组HIF-1αmRNA条带积分吸光度值(0.874±0.075)明显高于对照组(0.225±0.026)(P<0.01),高原肺水肿现象则明显减轻。结论低氧习服后肺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升高,有利于减轻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突发群体性氯气中毒的诊治体会并探讨其疾病特点与有效应对策略。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发生的4次突发性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所致的群体性氯气中毒抢救案例,总计1 539例,其中男性746例,女性793例;年龄7 d ~ 90岁,平均(43.8±0.69)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及胸部CT)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并分级。对重症急性肺水肿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20AA复方氨基酸联用维生素B6及短程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病情平稳后结合中药"柴黄参祛毒固本汤"辅助调理治疗。观察总结中毒初期及重症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及胸部CT、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的特点;计算抢救成功率,评价上述创新治疗方法对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结果1 539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中,1 041例(67.6%)出现轻度刺激反应,394例(25.6%)轻度中毒,79例(5.1%)中度中毒,25例(1.6%)重度中毒。重度氯气中毒患者治疗96 h内,症状开始好转,并逐渐进入恢复期,经2周左右持续治疗基本痊愈。1 539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死亡;对25例重症急性化学性肺水肿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未出现肺纤维化或肿瘤等远期效应。 结论氯气中毒病情发展快,防治肺水肿是治疗的关键。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20AA复方氨基酸联用维生素B6、短程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及柴黄参祛毒固本中药方剂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高原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搞清高原病的人群发病率及易患因素以利防治,自1978~1985年,在青藏高原广泛地区对三个不同海拔范围(2,261~2,808米、3,050~3,797米、4,068~5,226米)的移居和世居自然人群(儿童15,251人,成人25,618人)进行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进入高原的人群中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为:急性高原反应39.50%,高原肺水肿0.47%,高原脑水肿0.28%。久居和世居高原人群中慢性高原病的患病率为:慢性高原反应2.80%,高原心脏病儿童0.96%,成人0.3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51%,高原高血压症0.96%,高原低血压症1.89%。慢性高原病患病率移居较世居人群高9.7倍。
本调查证明高原病存在若干易患因素,如海拔愈高,登高速度愈快,有过劳、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等诱因,年幼或老年,原患有心肺等疾患者最易发病。针对这些因素探讨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阶梯式习服在急性重型高原病(即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3年3—10月中旬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唐古拉山口至西藏拉萨段)施工的22200名施工人员重型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采用不同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对采用阶梯式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7个月中,共计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施工人员22200名,发生高原肺水肿184例(男18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及高原脑水肿15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4岁),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70%。位于同海拔高度的阶梯式者与未习服者比较,未习服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阶梯式习服者。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平原大规模人群进入高原地区,采用阶梯式习服方式进入高原能有效降低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而对于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在海拔2500m左右建立习服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诺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诺卡菌病的诊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诺卡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10例诺卡菌病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1±15.4)岁,≥60岁3例,职业类型以农民为主(5例,50.0%)。肺诺卡菌病5例,皮肤诺卡菌病4例,播散性诺卡菌病1例。菌株分型主要为星形诺卡菌(5株)。80.0%患者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支气管扩张症(3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3例)。肺诺卡菌病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查体均可闻及啰音;皮肤诺卡菌病主要为病灶处红肿、流脓;1例脑诺卡菌病系播散性感染,有意识丧失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患者C反应蛋白为72.75(39.25~96.74)mg/L,均有所升高。肺部CT检查主要为大小不等的小结节影和斑片影(6例)、双肺多发索条影(4例)、大片磨玻璃阴影(3例)、胸腔积液(3例)。所有患者经积极抗感染治疗,9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结论 对有肺部基础疾病及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诺卡菌感染,积极送病原学检查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毒症肺的临床特征、病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尿毒症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毒症肺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肺部湿性啰音。X线片主要为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32例患者经治疗,28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2例无改善,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毒症肺由多种因素引起。充分血液透析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