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CT与MRI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CT和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检查成像质量高的为54例,占比例的74%,成像质量较好的为13例,占比例的17.8%,成像质量一般的为4例,占比例的5.5%,差的为2例,占比例的2.7%。 MRI检查成像质量高的为56例,占比例的74%,成像质量较好的为11例,占比例的15.1%,成像质量一般的为5例,占比例的6.8%,成像质量差的为1例,占比例的1.4%。P>0.05认为比较无差异。结论两种检查方式均能够成功完成对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但MRI对粥样硬化斑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0.56%,对照组18.33%,其中斑块位置以颈总动脉分又处多见,而斑块又以硬斑为多,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以尽旱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变化,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54 例心肌梗塞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情况,测量斑块面积,并计算斑块积分和斑块指数,并与45 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①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为46 例,检出率为85.2% ,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8 例,检出率17.7% ,P< 0.01);心肌梗塞患者斑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5.43±12.26)m m 2 和(8.87±4.01)m m 2,P< 0.01〕;②心肌梗塞患者斑块指数为3.11±1.96,斑块总积分4.03±2.9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33±0.80,0.61±1.02,P< 0.01)。结论: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IMT1.5 mm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比较两组性质。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IMT为(1.15±0.13)mm,对照组为(0.64±0.2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6.3%,其中软斑13例、硬斑34例、混合斑42例、扁平斑6例;对照组检出率为28.2%,其中软斑5例、硬斑9例、混合斑13例、扁平斑4例。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简便,无创,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晋红勤 《现代保健》2011,(25):52-5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96例,斑块检出率为78.1%(75/96)。对照组为18.6%(8/43),脑梗死组软斑块检出率为67.3%,对照组软斑块检出率46.1%,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对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分型评估的价值。方法220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对血管狭窄部行MRI多序列联合检查,根据斑块在MRI不同序列表现分为A型、B型、C型、D型,评估各型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结果A型和D型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陈旧脑梗死及无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序列联合检查及分型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分析粥样斑块的造影显像情况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26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粥样斑块全部显影;3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中,17例有少量稀疏显影,13例无显影。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内的微循环情况,可以无创性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辛伐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内皮功能,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数目,抑制巨噬细胞分泌酶的活性来延缓颈动脉硬化。笔者运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老年高血脂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该院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68例脑梗死者(脑梗死组),与同期60例行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形态及狭窄程度。结果①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11.7%,χ2=35.391,P=0.000<0.01;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9.0%,χ2=22.074,P=0.000<0.01。②硬化斑块以BIF、CCA、ICA好发。③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6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χ2=28.905,P=0.00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之一,不稳定性斑块与官腔狭窄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颈动脉、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患者各30例,分别行常规超声以及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成像的结果。结果: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斑块显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光滑、完整,管腔不规则变窄。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正常组30例中,内镜导航成像显示其中2例可见侧壁小斑块;颈动脉斑块组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54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6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5例狭窄不足50%。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能够同时提供双侧乳腺的形态学信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查技术提供诸如组织灌注、分子水平变化以及组织代谢方面的信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傅立叶变换在MR成像技术的空间定位和重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高等数学的视角,对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的表达进行数学分析;以简单的方波函数举例说明了傅立叶变换在MR选层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磁共振机和自动注射器对147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0~15ml(0.2mmol/kg),注射流速为2ml/s。注射后30s和70s进行双期扫描。结果:147例肝动脉期、门脉期影像显示良好,并能很好地显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4例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因各种原因双期显影不佳。结论:磁共振行自动高压注射对肝脏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许多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相位卷褶技术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性对139例受检者进行解剖结构大小超过相位方向视野(FOV)范围的扫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分别进行使用NPW技术和不使用NPW技术2个序列检查。结果:相同条件下,不使用NPW技术上述所有图像出现相位卷褶伪影;使用NPW技术则卷褶伪影消失。结论:使用NPW技术可防止卷褶伪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鼻咽癌放疗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88例疑似鼻咽癌患者,均行MRI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并比较放疗前后的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肿瘤面积。结果 88例疑似鼻咽癌患者中,病理活检确诊71例;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灵敏度为87.32%,特异度为52.94%。放疗后,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节的ADC值均显著高于放疗前,肿瘤面积显著小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度、灵敏度较高,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有效用于鼻咽癌放疗效果的评估中,快速显示放疗前后的肿瘤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MRI新技术探讨早期脑梗塞的MR表现及梗塞区血液动力学和代谢的改。方法:(1)MRI Gd-DTP头部增强,(2)MR血管成像(MRA)法,(3)MRI灌注法,(4()MRI弥散加权法,(5(MRI液体衰减插转恢复序列法(FLAIR),(6)MRS法。结果:增强法一秀央脑梗6天显示强化灶,表现为脑回样强化,斑片状强化及斑点状强化灶。血管内强化常在24小时内可显示。血管成像(MRA)法能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在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正常对照人群作为A组(对照组),67例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根据饮酒量分为3组:B组(20例,少量饮酒组),C组(25例,中等量饮酒组),D组(22例,大量饮酒组)。比较各组间应用ET技术获得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B、C、D组Ep、β、PWVβ值较A组高,AC值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饮酒量的不断增加,Ep、β、PWVβ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技术能准确评价酒精性心肌损害患者颈总动脉的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管理与维护维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核磁共振成象仪是医院重要的大型影像设备。科学、细致的使用管理与维护,对于提高其使用质量、确保设备性能完好、降低设备保障成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根据作者近四年来在SiemensMagnetomHarmony核磁共振仪实际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中的经验,就如何做好核磁共振仪的使用管理与维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K空间与磁共振图像之间的关系,探讨利用K空间的参数改变,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方法:根据不同临床需要优化磁共振图像K空间填充方式,填充时间。结果:优化磁共振的采集参数,提高磁共振图像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结论:合理运用K空间,可以提高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