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孟谋  陈忠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82-158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升高(P<0.05),肝硬化A级组PLT,B级、C级组PLT、MPV显著降低,B级、C级组PDW显著升高。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肝功能损害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67例(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48例(A级组),B级65例(B级组),C级54例(C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各肝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PDW分别为(88.53±21.36)×109/L、(9.47±2.02) fl、(12.41±1.16) fl,对照组分别为(172.64±37.42)×109/L、(11.47±2.16)fl、(10.49±0.83) fl,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W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B级组、C级组PLT [(123.78 ±26.35)×109/L、(84.96±31.62)×109/L、(61.48±27.13)×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与对照组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2.23)、(8.65±2.19)fl比(11.47 ±2.16) fl和(12.26± 1.35)、(14.13±1.54) fl比(10.49±0.83) fl](P< 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MPV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3,P< 0.05).而PDW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2,P< 0.05).结论 PLT、MPV、PDW可以作为评价乙肝肝硬化时肝功能分级指标,动态观察各参数变化规律,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昭  周月宏  王俊平  姜殿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4,(9):154+156-154,156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继伟 《健康天地》2010,4(8):150-15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不同给药途径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与栓塞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114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分为静脉注射(60例)和皮下注射(54例)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的水平,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的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各组内发生和未发生栓塞并发症患者的PLT、MPV、PDW的水平.结果 rHuEPO治疗4周后,PLT、MPV、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8周、12周后PLT、MPV水平显著增高,且静脉注射组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静脉注射组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两组内发生栓塞并发症患者的PLT、MPV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5),PDW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出血倾向,但皮下注射比静脉注射的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更为合适的用药途径,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俊丽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43-12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5例和健康者156例,进行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价脑卒中组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给予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61,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及FIB水平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PLT、MPV、PCT和PDM)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血小板参数测定用拜耳ADVIA70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FPG测定用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糖尿病组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组的MPV、PDW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而PLT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两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检测,并且便于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血管性病变,从而对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的监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试验的变化在各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6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采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结果:PLT、PCT、MPV、PDW、P-LCR、TT、PT、PT-INR、APTT、FBG等指标中,其中急性肝炎所有检测指标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BG含量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分布曲线呈"平台"或"小抛物线"型改变。结论: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试验检测对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进展、预后判断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PLT)、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性及防治意义。方法 以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商丘市某医院诊治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进展时期分别设置单纯性慢性乙肝(肝炎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并设置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体格检查,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于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草转氨酶(AST)、丙转转氨酶(ALT)、PLT、GGT、IP-10等指标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PLT、GGT、IP-10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PLT、GGT、IP-10评估肝硬化、肝癌价值。结果 共纳入524例不同疾病进展时期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炎组152例,肝硬化组141例,肝癌组131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140人,4组人群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疾病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人群的AST、ALT、GGT、IP-10、ALB、GLB、PLT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LT与AST、ALT呈负相关,与ALB、GLB呈正相关(P<0.01);GGT、IP-10与AST、ALT呈正相关,与ALB、GLB呈负相关(P<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LT、GGT联合IP-10评估肝硬化的AUC为0.894,大于PLT(0.828)、GGT(0.798)、IP-10(0.717),PLT、GGT联合IP-10评估肝癌的AUC为0.945,大于PLT(0.854)、GGT(0.825)、IP-10(0.889)。结论 PLT、GGT、IP-10在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进程中呈动态变化,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硬化、肝癌的预测标志物,为监测及防治慢性乙肝疾病进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48-264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血小板(PLT)在肝硬化患者中检测价值。方法:CHE检测用丁酰代胆碱法、总蛋白用双缩脲法、ALB用溴甲酚绿法、HA用放射免疫分析法、PLT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法。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B、HA、PL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E、ALB、HA、PLT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以及对病情变化、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很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及患者预后判断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血小板纠正指数(CCI)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29例),分别收集2组患者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的各项血小板参数,以及输注后5 d的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4 h,有效组患者各项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患者输注后5 d血小板计数升高到正常范围的比例高于无效组,且血小板升高的患者输注后24 h的MPV、PDW高于输注前。结论血小板参数尤其是MPV和PDW的变化情况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显著相关性,血小板参数可为临床制定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RBC)参数和血小板(PLT)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RBC参数(RBC计数、RDW、MCV)和PLT参数(PLT计数、PDW、PCV),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BC参数和PLT参数可反映慢性肝病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