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系统免疫学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方法在体外研究红细胞调控IL-8/IL-12水平的变化规律与意义。方法全血细胞培养组和白细胞培养组放37℃温育1小时后,测定培养物中的IL-8、IL-12以及IL-8/IL-12的水平,红细胞吸附率=(白细胞培养物中促营养血管生长和促炎因子IL-8或抑营养血管生长因子IL-12的含量一全血细胞培养物中IL-8或IL-12的含量)/白细胞培养物中IL-8或IL-12的含量。结果正常人中白细胞培养物中IL-8/IL-12比值(1.3540±0.9196)明显高于正常人中全血细胞培养物中IL-8/IL-12比值(0.4732±0.2866);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全血细胞培养物中IL-8/IL-12比值(39.3300±29.800)明显大于正常人全血培养物中IL-8/IL-12比值(0.4732±0.2866)正常人红细胞对IL-8吸附率(0.6213±0.2732)明显高于肝癌红细胞对IL-8吸附率(0.1750±0.3301)。结论正常人红细胞能负调节IL-8/IL-12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促营养血管生长和促炎症因子IL-8高亢水平与红细胞对IL-8吸附率低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9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93例原发性肝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CD133和CD90表达。结果93例肝癌组织中,71例(76.3%)CD133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数为(6.4±3.3)%,64例(68.8%)CD90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数为(4.3+3.9)%,10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D133和CD90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TNM分期Ⅲ~Ⅳ期患者CD133和CD90阳性细胞百分数[(8.1±3.7)%,(5.7±4.2)%]显著高于Ⅰ~Ⅱ期[(4.1±2.3)%,(2.3±1.9)%](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级别增高,CD133和CD90的表达增多(P〈0.05);CD133和CD9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存在CD133和CD90阳性肝癌干细胞,其表达量与肝癌TNM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疼痛时对产妇外周血CD3^+、CIM^+、CI)8^+细胞的影响。方法5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不做镇痛处理。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娩出时(T2)、分娩后24h(T1)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与C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177.64±67.98)minVS(219.40±67.37)min,t=2.812,P〈0.05]而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2.92±11.59)min,(7.56±2.47)min,9.204-0.82;C组:(31.44±13.93)min,(7.28±2.25)min,8.84±1.31](P〉0.05)。(2)皮质醇浓度在T2时点A组[(548.11±75.67)ng/m1]明显低于c组[(789.32±96.07)ng/m1](P〈0.05)。(3)两组母血CD3^+、CD4^+、CD8^+/CD8’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在L时点A组和C组均降低显著(P〈0.05),C组[分别为(48.43±6.46)%,(31.35±8.93)%,(0.96±0.21)%]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52.38±5.62)%,(36.90±7.91)%,(1.16±0.25)%](P〈0.05)。结论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并建立湖南省苗族健康人群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5个年龄组共360名健康苗族人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值。结果10-59岁组苗族人群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分别为(1426.71±462.92)个/μL、(787.54±258.36)个/μL、(589.86±242.91)个/μL和1.46±0.50;10~19岁年龄组的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F分别为10.80、8.51,均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50-59岁组(F=7.03,P(0.05);不同性别间上述指标无差异(t分别为0.98、0.80、0.88、0.16,均P〉0.05)。结论建立不同民族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免疫和激素能力下降,而调控CO2浓度能力是否也下降,需要用体外系统血液生物学实验加以研究,为肝癌系统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肝癌与正常人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各自都设为全血细胞培养组和白细胞培养组,放37℃温育1小时,测定培养物中血CO2浓度(mmol/L),计算红细胞吸附血CO2率[红细胞吸附血CO2率=(白细胞培养组血CO2浓度-全血培养组血CO2浓度)/白细胞培养组血CO2浓度]。结果正常人红细胞对血CO2吸附率明显高于肝癌患者红细胞对血CO2吸附率。结论肝癌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将血CO2吸收带走的功能明显低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的系统血液生物学调节功能(包括免疫和内分泌及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能力等)全面下降。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是一种动态的和活的血细胞悬液,而枸橼酸抗凝新鲜血细胞快速培养系统模式可设计为各种疾病红细胞的系统血液生物学调控(包括血红蛋白调低血CO2浓度能力)实验体系,为中西医学相关基础理论实验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又称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肠癌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互联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44例大肠癌、28例大肠息肉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D147和MMP-2的水平。结果大肠癌患者组血清CD147(103.59±40.74)pg/ml和MMP-2(14.92±2.02)ng/ml水平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66.27±16.91;10.96±1.71)和健康对照组(63.84±18.71;10.49±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肠癌患者中伴转移组血清中CD147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大肠癌患者低分化组血清中MMP-2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组术后1个月CD147和MMP-2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虽有下降但不显著(P〉0.05)。大肠癌患者血清CD147和MMP-2水平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CD147和MMP-2水平增高,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分期有关,动态观察血清CD147和MMP-2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羁押人群HIV感染情况,评价HIV感染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16459名羁押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随机抽取9例HIV抗体阳性者、40例吸毒人群中健康者、40例正常人群,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分别检测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计算出CD3^+CD4^+/CD3^+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IL-2、IFN-1)和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结果16459名羁押人员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85例,总阳性率为0.52%(85/16459),其中吸毒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0.31%(81/786),卖淫嫖娼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为0.15%(3/1985),其他人群仅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免疫学指标监测结果显示:HIV感染组、吸毒者健康组、正常人群组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IV感染组的CD3^+CD4^+/CD3^+CD8^+的比值及Th1(IL-2、IFN-1)细胞因子浓度低于吸毒者健康组和正常人群组,而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则明显高于吸毒者健康组和正常人群组。结论羁押人群中吸毒者的HIV感染率高于其他犯罪人群,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干预措施,降低HIV在高危人群中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评价HIV感染者的健康状况具有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CD8^+水平,为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咨询的HIV感染者采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CD4^+/CD8^+,同时由专人用统一调查表记录一般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本次共调查193例HIV感染者,其中广东省籍169例。169例广东籍HIV感染者CD4^+计数最少为1个/uL,最多为1125个/uL,平均202.09个/uL(202.09±197.62),女性的CD4^+均数(255.67)明显高于男性的CD4^+均数(174.09)(P〈0.05);经性途径传播的CD4^+均数(225.92)明显高于经吸毒传播的CD4^+均数(162.55)(P〈0.0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数(290.41)明显高于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的CD4^+均数(57.19)(P〈0.05)。CD8^+计数最少为85个/uL,最多为2000个/uL,平均840.38个/uL(840.38±486.23),不同性别和不同传播途径HIV感染者其CD8^+计数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咨询的受测HIV感染者的CD4^+水平均较低。建议HIV感染者尽早进行医学咨询并检测CD4^+/CD8^+,以便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MG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的构成比进行测定。结果 MG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未能控制的MG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T淋巴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切除的MG患者CD4/CD8比值均低于胸腺未切除组(P0.05)。胸腺瘤B2型MG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构成比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的MG患者以及胸腺正常MG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腺瘤B2型的MG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胸腺正常的MG患者的(P0.05)。结论提示MG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异常比例的CD8+CD28-T细胞,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鲜血快速培养系统免疫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枸橼酸抗凝新鲜血是一种动态的和活的血细胞悬液,是一种保持内在互动网络的生命系统。在37℃温育1小时,我们可以将这短暂血细胞培养系统用于系统免疫学研究,称它为快速血液培养系统模式,这是一种系统免疫学计算研究方法。利用快速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可代替人体内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在体外研究不同状态下血液固有免疫系统网络调控变化规律。方法快速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有三种类型:①快速全血培养系统模式:②快速全血细胞培养系统模式;③快速白细胞培养系统模式。结果①快速全血培养系统模式能用于免疫原(各种疫苗和免疫调节剂)激活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及其调控机制研究:②快速全血细胞和白细胞培养系统模式能用于红细胞或其它血细胞免疫调控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反应机制研究。结论快速血培养系统模式是一种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研究方法.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是一种人体系统免疫学的重要研究窗口。系统血液固有免疫学研究方法在基础理论,免疫病理和免疫药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外周血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检测,探讨其在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42例、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正常组232例外周血中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外周血CD+8CD-28细胞百分率低于抗结核肝功能正常组(12.2±7.7%和23.6±1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2,P0.01);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组CD+8CD+28细胞高于抗结核肝功能正常组(23.5±9.1%和10.2±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6,P0.01)[结论]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外周血CD+8CD-28T细胞百分率减少,CD+8CD+28T细胞百分率增加;CD+8T细胞上CD28表达可作为抗结核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免疫学检测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屑病(PSG)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及血浆可溶性CD14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择36例寻常性PSG患者(PSG组)和5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外周血白细胞mCD14及sCD14表达水平。结果:PSG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联mCDl4的表达水平为(6.20±2.20)%,其中进行期、静止期分别为(7.30±2.40)%、(4.70±2.20)%,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SG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sCD14的浓度平均为(1.39±0.38)μg/mL,其中进行期、静止期分别为(1.42±0.39)μg/mL、(1.21±0.44)μg/mL,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膜CD14及血浆可溶性CD14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有于进一步探讨PSG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白细胞介素-10(IL 10)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抑制特异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39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肺结核组)及3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肺结核组)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组别人群外周血血清中TGF β1、IL 10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17.09±5.43)%和(0.78±0.88)%;普通肺结核组外周血中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2.12±3.43)%和(2.79±1.65)%;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4.01±5.65)%和(4.51±1.47)%。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普通肺结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肺结核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肺结核组 (P<0.05),并且耐药肺结核组TGF β1[(4.15±1.39)ρ/ng·L-1]、IL 10[(872.17±269.75)μg/L]明显高于普通肺结核组[分别为(3.03±1.42)ρ/ng·L-1、(266.83±57.09)μg/L]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2±0.77)ρ/ng·L-1、(105.21±23.56)μg/L] (P<0.05)。结论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可能削弱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是导致结核病感染慢性化且出现耐药的原因之一; TGF β1、IL 10可能参与抑制机体细胞免疫,与耐药结核病的形成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体外静脉注射药品测试系统,以确定药物注射后是否引发血液中快速先天免疫炎症反应.保证避免可以致死的天然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体外血液生命系统药物治疗个体化试验,设计为三组:新药实验组:0.2毫升新药加到o.6枸橼酸抗凝的新鲜正常人全血中;阳性对照组:0.2毫升(热灭活)大肠杆菌悬液(浓度为6×10^9),加到o.6毫升枸橼酸抗凝的新鲜新鲜正常人全血中;阴性对照组:0.2毫升生理盐水加入新鲜的0.6毫升枸橼酸抗凝全血中。充分混匀.37℃孵育1小时,2000转/分离心5分钟;测定与统计各组IL-8/IL-10和IL-8/DARC指标。按上述公式.求出新药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激活率(药物的影响率)。结果根据新药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激活率的比较,可判定新药是否具有免疫原活性。结论此测试系统操作简单,只需清洁操作,不需无菌操作,也不需加人工培养液,但注意点是要新鲜血,采血后应尽快做实验,而且必须是枸橼酸抗凝,不能灭活补体系统,也就是说不能用EDTA抗凝,否则血液失去生命信息完整的网络关系。只要认真按以上要求,细心认真操作,一定能成功。此创新方法对疾病治疗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HAART治疗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确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35例,检测CD4+T淋巴细胞<350/μL,开始HAART治疗,并于治疗0、6、12个月时分别检测其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CD4+记忆细胞、CD8+激活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HIV RNA处于高复制水平,平均(4.62±1.09)×106copies/mL,HAART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均低于检测下限。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和CD4+记忆细胞均明显增加,12个月时,各组细胞计数[分别为(312±109.22) /μL、(150±57.34)/μL、(212±48.06)/μL]与基线[分别为(183±83.73)/μL、(73±20.40)/μL、(119±30.42)/μ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768±146.41)/μL、(424±87.06)/μL、(442±61.40)/μL](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427±99.79)/μL较基线(597±111.43)/μL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08±37.39)/μL(P<0.05)。结论HAART能快速抑制HIV复制,治疗1年能部分恢复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