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勇  吴恳  王山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29-153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300例肺活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组)150例和B组(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150例,后将两组患者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最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与最后诊断相符率、活检阳性率、并发症(气胸)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西雅 《现代保健》2009,(32):105-10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60例中,穿刺成功率和准确率达98.3%,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气胸及咯血,其中咯血者8例,气胸10例,发生率为3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8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18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病理确诊6例,手术病理确诊3例,血培养阳性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结果 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人为主,既往有基础疾病8例(28.6%).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20例(7l.4%),胸痛4例(14.3%),气急3例(10.7%).病变位于右肺10例,左肺9例,双侧肺9例,影像学表现以结节、团块影型较常见,为14例(50.0%).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的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氟康唑治疗3~6个月一般能治愈.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可尽早行隐球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经CT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氟康唑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CT导向肺穿刺活检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病例。活检的要点包括选择最佳层面和进针点,作多点扇状快速抽吸。结果:26例中肺癌19例,肺良性病变4例,不能诊断3例;少量气胸1例,少量咯血2例。结论: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正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实用且比较完全的获取诊断资料的检查方法,应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桑俊文  温凤萍 《中国校医》2012,26(4):293-29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确诊率97.37%,其中恶性诊断符合率为100%,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确诊方法和治疗效果等. 结果 5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咯痰;1例有基础疾病;胸部CT表现为病变的肺叶分布无明显差别,左肺下叶孤立性肿块影1例,双肺下叶炎性实变1例,混杂性病变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和(或)氟康唑治疗. 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建议积极开展经皮肺穿刺活检协助诊断,氟康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隐球菌病患者采用隐球菌抗原检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隐球菌病疑似患者68例,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首先以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定义为甲组,再采用隐球菌抗原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定义为乙组,将联合检测作为丙组。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后均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以下观察指标:(1)各组检测结果;(2)三组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各组检查操作时间和病情确诊时间。结果:(1)丙组检查操作时间长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长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情确诊时间短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短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存在阳性病例61例,阴性病例7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9.71%和10.29%。甲组阳性53例,占比77.94%,乙组55例,占比80.88%,丙组6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6例,全部病例临床资料齐全,均进行X线胸部正侧位平片、CT、MRI扫描检查,5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3例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3~18个月追踪观察。结果初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56例中,经进一步检查证实X线平片确诊12例(占21.46%),误诊44例(78.54%);CT扫描确诊21例(占37.50%),误诊35例(占52.79%);56例中有52例接受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计58个病灶,共取材120次,平均2.07次,检查结果52例中恶性肿瘤38例(占73.08%)。52例中33例接受手术治疗,除3例与肺穿刺结果不一致外,其余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正确率为94.34%。结论通过四种影像学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认为:对于难以定性的肺结节病变应及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2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 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男19例,女9例,年龄18~66岁,有基础疾病者13例,有临床症状者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类CD4降低3例(10.7%),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27例(96.4%),活检肺组织涂片或痰涂片找到隐球菌孢子各1例(3.6%),活检肺组织培养或痰培养隐球菌阳性分别为4例(14.2%)和1例(3.6%).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型18例,渗出实变型6例,混合型4例.纤支镜肺活检证实7例(2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20例(71.4%),手术证实1例(3.6%).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抗真菌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疗程4周至2年不等.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标本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均低,影像学改变多样化,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有价值的实验室辅助检查,患者宜足疗程全身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53例肺部周围性病变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3例均获取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49例获取阳性病理结果,阳性率为92.45%。术后并发气胸4例(7.55%),少量痰血3例(5.66%)。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提高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诊断肺癌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肺癌和8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p53、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计算三项指标及其组合诊断肺癌的各项参数。结果 (1)肺癌p53、p21waf1及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7%、75.44%和80.70%,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P<0.001)。其OR值分别为39.15,5.75和6.76。(2)p53、p21waf1及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不同病理类型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也无差异,但鳞癌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3)p53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21.08,高于p21waf1和PCNA,但灵敏度较低。(4)PCNA诊断鳞癌的Youden指数为0.5146,显著高于小细胞癌。但其阳性似然比为2.29,仍低于p53。(5)p53和PCNA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0.67%,其综合评价参数最高。结论 (1)肺癌p53、p21waf1和PCNA表达均上调,三者与肺癌均有很强联系。(2)p53是一项很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p53和PCNA平行试验诊断肺癌的综合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LAVA序列对肺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GE 3.0T HD MR对怀疑胸部病变行MRI检查的患者59例,行横断位T1WI(FSE,TR/TE 833ms/13.4ms)和T2WI(抑脂SSFSE,TR/TE2000ms/98.7ms)常规扫描,继之采用冠状位LAVA序列(TR/TE2.3/1.1msec,flip angle 120,FOV=35×35cm层厚1.4mm)行肺动脉期、肺静脉期、主动脉期扫描。ADW4.3工作站上以MIP方法进行重建,得到肺血管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胸部放射科医生对肺动脉各分支、肺静脉属支、支气管动脉显示程度以及肺动脉和肺实质的信噪比分析。结果:肺动脉3级分支显示率98%,4级分支显示率为90%,5级分支显示率为51%。肺静脉3级属支显示率98%,4级属支显示率为91%,5级属支显示率为58%。左右支气管动脉纵隔内段的显示率分别为78%和86%。结论:在3.0TMR LAVA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部各级血管走行,并能提供高质量的肺血管形态细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实际患者对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对152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实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肺癌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等。肺结核主要以侵润型为主,而肺癌主要以鳞癌和腺癌为主。结论中年男性是肺癌合并肺结核病症的主要人群。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肺结核的类型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New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Pulmonary embolism is a high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even today. AIM AND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symptoms and the results of diagnostic methods were analysed in 81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dmitted during a one-year period to Kaposi Mór County Hospital. The patient records were examin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novel methods such as D-dimer assay and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along with the routin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RESULTS: In all patients ECG, in 88% of the cases chest X-ray, in 57% blood gas analysis and in 53% D-dimer assay results were evaluated. 14.8% of the patients died during hospitalisation. The following diagnostic imaging procedures were undertaken: in 80.2% of the cases lung scan, in 59.3% echocardiography and in 8.7% of the cas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were prepared. In 12.3% of all cases thrombolysis proved necessar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sm Registry Study, which analyses 2454 patient cases. CONCLUSION: It is foreseen that the increasing use of echocardiography, lower limb ultrasound and highly informativ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 as an additional means in pulmonary embolism diagnostics may in some cases spare the use of pulmonary scintigraphy.  相似文献   

16.
姜伟  黄莉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02-3103,3105
目的探讨在中国富裕农村地区通过全民健康体检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所有15岁以上调查对象(孕妇除外)进行胸部X线拍片检查获得肺结核流行强度的基线数据。结果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抽样人数为59542人,实际参加者53508人,应答率89.87%。共有46676人拍摄胸部X线片,最终确诊并新登记11例肺结核病人。结论在健康普查中识别1例结核病人花费的成本是相当惊人的,是否需要在较大人群中开展肺结核的筛查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免疫状态。方法选择COPD合并真菌感染42例.COPD无合并真菌感染53例,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比较。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COPD合并真菌感染组和COPD无合并真菌感染组CD3和CD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合并真菌感染组CD3和CD4明显低于COPD无合并真菌感染这样(P〈0.05)。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和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治疗糖尿病、呼吸衰竭等基础疾病是降低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中采取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法的临床经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3例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TOF根治术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TOF根治术患者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相似,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ICU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2例术后无胸腔积液、8例少量、1例中量、2例大量胸腔积液,对照组27例术后无胸腔积液、17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中量胸腔积液、1例大量胸腔积液;术后一周复查均无肺动脉瓣狭窄,观察组无肺动脉返流30例、轻度返流15例、中度8例,对照组无肺动脉返流14例、轻度返流16例、中度17例、重度3例;术后半年观察组复查33例,均无重度肺动脉返流、仅轻一中度返流3例;术后1年观察组复查18例,无肺动脉瓣返流。结论采用保留肺动脉瓣双孔成形法处理肺动脉瓣狭窄简便易行,可减轻肺动脉瓣返流、减少术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改善早期外科预后。  相似文献   

19.
378例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肺结核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1988年6月~2002年12月肺结核死亡的住院病人37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亡病人男女比例(3.6:1),平均死亡年龄为64岁(27~89岁);菌阳117例,菌阴235例;279例肺部感染中18例痰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7例,绿脓杆菌5例,真菌感染6例。初治82例,复治296例,直接死于肺结核323例,肺外结核2例(1例结脑,1例肠结核);死于非结核病53例,TB—HIV双重感染1例。结论 肺结核死亡集中在50岁以上,主要死因依次为呼吸衰竭、病变进展、肺心病和咯血;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死亡率最高,50岁以上肺癌合并率较低年龄组明显增多,60岁以上病情加重、恶化时不排菌明显高于排菌;50岁以上复治组死亡比例高于初治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8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对确诊为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9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33%;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烧、咳嗽、咯痰、肺部啰音和影像学改变及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死率为21.43%。肺部感染患者中单种病原菌感染72例,混合感染26例。革兰阳性菌53株占47.32%,革兰阴性菌51株占45.54%,真菌8株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